“互联网+”视域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20-10-20 06:07王晓蕾
山东青年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王晓蕾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并且也逐渐渗入到传统行业。同时也深深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应该通过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促进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推进“互联网+”进专业课程,积极开展“互联网+”大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新一轮改革输送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高校

CNNIC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我国正迎来基于互联网的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创业群体迅速增长,创业创新在全社会蔚佐然成风。高校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这一浪潮中,如何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互联网相结合,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在新技术改革中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互联网+”推动创新创业新突破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迎来了创业创新的新高潮,这都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当代社会的创业创新新活动,使得大学生创业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随时成为可能。

(一)互联网技术壮大了创业群体

互联网时代,知识和技术不再是行业精英者们独享,大学生们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交流沟通,进行交易,创业主体逐渐由小众转变为大众。借助互联网思维、众创空间等新型载体,普通大众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们已在创新创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互联网技术降低了创业门槛

在传统工业时代,大学生想要创业,会面临资金缺乏,行业壁垒,技术不足、社会资源稀少等问题,因而很多大学生创业只能限制于低端行业如饮食、零售业等。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所有信息,信息传播更加的平等化、平民化,创业环境更加透明化。互联网+传统行业的融合,使得更多创业者能够轻易进入传统行业,进一步拓宽了创业空间。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融资方式更加灵活,在平台上,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投资也更加活跃,大大缓解了大学生初创期的资金限制。而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使得大学生创业进一步降低了创业门槛,推动了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二、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国家新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已进入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时代,既要提高现有发展要素的科技含量,又要发展新经济,而这一些都离不开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高等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因而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主战场,必须以积极迎接时代变革和国家创新创业的战略部署,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当中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进一步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缓解社会就业难的问题

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递增,2019年大学生就业人数预测达到834万,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在大学生求职关注行业统计中,IT/互联网、金融业、通信及制造业排名靠前,随着AI、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兴起,泛IT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将是就业热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选。而泛IT行业与传统行业比较起来,最大的特征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通过高校来培养大量的具有创业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问题,推动整个社会发展。

(三)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正在以不可阻的势头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经济业态的发展必然会引起新一轮人才的竞争,近几年很多一、二线城市掀起了“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等抢夺人才大战。而人才竞争的核心要素就是创新创业素质,在信息化时代下成长的大学生,他们既有共同的时代特征,又极具自身的特性,他们有梦想、有冲劲,有能力,因而变对时代的变迁,当代的大学生想要实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就必须接受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双创教育,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快速融入社会,最终完成国家梦想与自我梦想的共同实现。

三、依托“互联网+”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注重“互联网+”下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对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新创业思想的培养。一是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成功地创办企业,创造商业价值,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开拓性和进取性,让创新创业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要培育创新创业的社会价值,鼓励通过创新创业解决环境、就业等社会问题,培育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真正现实“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引进“互联网+”技术,促进高校教学形式多样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慕课、远程教学、翻转课堂等形式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在课堂上,这些开放性课程,可以弥补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比如,创业课程需要教师掌握创业学、管理学、财务学、心理学等多门专业知识,这对于担任创业课的教师要求相当高。而通过“互联网+”的在线视频传播,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授课,大大提高了创业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推进“互联网+”进专业课程。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国家基本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进行有效融合,众多企业纷纷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积极向互联网转型。高校担负着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的重责,必须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将“互联网+”思想和技术融入到专业和课程,摒弃传统的就专业而专业的教育,要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因此高校应该对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与实践的比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互联网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将,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四)依托“互联网+”大赛,以赛促教,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15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大学生“互联网+”高校应该加大投入,营造大赛气氛,从创业課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配套等方面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如开设创业实训课堂、增设创业学分以抵专业学分,给每组参赛创业团队配置指导教师,加大比赛奖励金额。通过大赛的洗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得到长足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要积极面对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趋势,以“互联网+”大赛为平台,加强内涵建设,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最终实践国家的双创战略。

[参考文献]

[1]洪银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1.97-105.

[2]杨晨,沙才艺,“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J].环渤海经济瞭,2018(02):8-11.

[3]钱玉婷,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8-11.

(作者单位: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226000)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