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方治疗心悸验案举隅

2020-10-20 06:11马国玺赵伟红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经方

马国玺 赵伟红

【摘 要】目的:心悸是指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病证,为心血管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迥然有别,在临床上,本人运用张仲景的经方,抓住核心病机,辨证施治,疗效满意。

【关键词】经方;辩证治疗;心悸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0--01

心悸是中医病名,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脏常见病证,发作时,常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本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本人运用经方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分享一二,与同道共享。

一、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惊悸案

王XX,男,28岁,2019.11.26因惊悸失眠1年就诊。

近几年来,患者因读研、考编等,长期处于压力、熬夜状态,1年前,出现入睡困难,噩梦纷纭,心悸易惊,胸闷善太息,时有梦遗,白天倦怠乏力,手足凉,舌淡苔薄白脉沉弱,BP140/100mmhg。曾多方治疗不效。诊为惊悸,辨证为心肾阳虚,虚阳外越;治以温镇潜阳,镇惊安神;方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处方:桂枝15炙甘草10龙骨30(先煎)牡蛎30(先煎)柴胡10人参6茯神20合欢15夜交藤30黄芪30五味子10龟甲15(先煎)远志10石菖蒲10当归10鹿角胶2袋(冲服),7剂水煎服。

二诊:2019.12.4,用药后,患者睡眠好转,噩梦明显减少,心悸易惊、倦怠乏力减轻,食欲欠佳,时有呃逆,手足凉,舌淡苔白腻脉沉滑,上方去白芍、龟甲、当归,加苍术10厚朴15陈皮15麦芽30,7剂水煎服。

三诊:2019.12.13,睡眠好转,每夜醒1-2次,心悸易惊、倦怠乏力减轻,仍有呃逆,手足凉,偶有心烦,舌淡苔白腻脉沉滑无力。改用反交泰丸加味。黄连1肉桂6人参10白术15茯神20黄芪30五味子10苍术10厚朴30龙骨30牡蛎30陈皮15木香10远志10合欢15夜交藤30半夏1袋,14剂水煎服。

四诊:2019.12.27,入睡可,乏力明显减轻,仍有噩梦,遗精后明显,时惊悸,舌淡黯体大苔薄白脉沉弱,BP110/80,改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桂枝15炙甘草10龙骨30牡蛎30人参10白术15茯神20远志10黄芪30五味子10黄连1肉桂6合欢15夜交藤30龟甲15石菖蒲10半夏1袋,7剂水煎服。

五诊,2020.1.3乏力缓解,噩梦减少,惊悸遗精未发作,时入睡慢,舌淡黯苔白腻脉沉弱,上方加琥珀1袋,7劑水煎服

六诊:2020.1.6,近日无明显诱因,噩梦加重,入睡慢,困倦乏力,舌淡体大苔薄白脉沉弱,上方加蝉蜕1袋酸枣仁1袋,加入上药中口服。

七诊:2020.1.10,睡眠好转。噩梦消失,偶有遗精、负面梦,舌淡苔白腻脉沉弱,上方加芡实30沙苑子15,10剂水煎服。诸证基本缓解。

按:该患长期压力大、熬夜,损伤心肾阳气,虚阳上浮,扰动心神,而致惊悸、失眠、心烦、噩梦纷纭;肾阳虚固摄失职故遗精;阳气不足,不能养神,故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弱均为阳气不足之象。治疗上当温补阳气,潜镇固摄,引火归元。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具有辛甘化阳,潜镇固摄之功;加龟甲阴中求阳,助其潜镇;人参、白术、茯神、黄芪、远志、酸枣仁,补气健脾,养心安神,补后天以助先天,佐以反交泰丸引火归元,使上浮的虚火归诸于肾。诸药合用,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二、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

刘XX,女,36岁,因阵发性心悸2月余,于2019.6.17就诊。

该患平素好生气,2月来,经常出现阵发性心悸,常因情志波动而诱发,发作时伴胸闷气短,头胀痛,后头及左侧面部麻木,平素睡眠欠佳,心烦易惊,胃脘时有不适,呃逆,舌红苔薄黄脉弦数,BP120/90,P105次/分,查心电、甲功均正常,诊为心悸,辨证属痰火扰心,给以泻火化痰,镇惊止悸,方选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处方:柴胡15黄芩6姜半夏8党参30龙骨30(先煎)牡蛎30(先煎)黄连5竹茹30茯神20陈皮15石菖蒲10远志10丹参15天麻10葛根40苦参6,7剂水煎服。

二诊:2019.6.24,心悸、心烦易怒明显减轻,睡眠好转,胃不适呃逆减轻,仍后头及左侧面部麻木,易惊,动则汗出,舌红苔薄黄脉弦数,BP120/80,上方去黄连、党参、苦参,加太子参10麦冬20五味子10酸枣仁30,7剂水煎服。

三诊:用药后诸证基本缓解,改用逍遥丸合参芪五味子片巩固治疗半月痊愈。

按:该患为肝郁化火,炼液成痰,痰火扰动心神,致心悸易惊,胸闷气短,心烦失眠,随情志波动而变化,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故胃脘不适,呃逆;气郁影响血液运行,血瘀不畅,故头痛面麻木,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均为肝郁化火之象,治疗自当泻火化痰,镇惊止悸,方选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以小柴胡汤合黄连、竹茹、石菖蒲、陈皮清火化痰,加龙骨牡蛎镇心止悸,茯神、远志、丹参养心安神,对症佐以苦参降心率,葛根、天麻活血通络以去面部麻木,诸药配伍,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体会:

1.张仲景的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准,为临床医师所尊崇。

2.在《伤寒论》中,张师多处提到心悸,有过汗伤及心阳,心

脏失于温养见“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桂枝甘草汤证;有吐下伤及胃阳,胃中停饮上犯的“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的苓桂术甘汤证;有过汗伤及肾阳,水饮内生,上凌心肺,见“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僻地”的真武汤证;有太阳病失治,邪入少阳,胆火上扰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心下悸,小便不利……”的小柴胡汤证;有中虚血少,血不养心,见“心中悸而烦”的小建中汤证;有太阳病以火迫劫之,致大汗伤津亡阳,见“惊狂,卧起不安”的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牡救逆汤证;有心脾两虚,阴血阳气俱不足,心失所养,见“脉结代,心动悸”的炙甘草汤证。

3.心悸为心血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虽自觉症状相同,但因

其发病原因不同,治疗却大相径庭;对于同病异治,选方的关键在于抓住核心病机,辨证施治,只有方证相应,才能效如桴鼓。

猜你喜欢
经方
经方时方防治肺癌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千年“经方”祛病痛
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经方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经方白虎加人参汤和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伴重度腹泻1例经验总结
毛德西教授应用经方治疗外感病经验介绍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经方配伍中调气法的应用规律探析
经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分析及《黄帝内经》对本病治疗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