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书法课趣味性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启示

2020-10-20 06:07叶菁菁
山东青年 2020年8期
关键词:千字文书法教育

叶菁菁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形体演变,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渗透着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兽骨契刻的象形文字是文明的发端,钟鼎铭文见证着遥远历史的蔓延,悠悠篆隶是文字进步的体现,楷书的一笔一划见证无数文人志士的胸怀抱负,行云流水的笔断意连一曲兰亭流传千古,多少豪情壮志都暗藏在草书的惊鸿翩飞之中,今天,汉字早已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它的身影,绵延千年的书法史,闪烁着我们民族独有的精神光芒。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无纸化办公的出现,日常书写方式被逐渐取代,书法实用性下降。学生对于书法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合理有效的针对各阶段学生开展书法教育课程迫在眉睫。

中国教育部于2013年1月18日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2013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普及显得至关重要,各地中小学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各类书法课程,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并且,在学习书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优良品德。

本文以初中阶段的书法教育,以引导中学生临习《智永千字文》为例,收集教学实践过程学生以及教师本人所遇到的问题,探索如何运用各类有效教学手段,落实书法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等展开讨论。

一、研究背景

(1)关于中学生的书法学习现状及必要性探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及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出,书法教育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教育部于2013年1月18日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2013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是将汉字的实用价值与艺术意趣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中学书法教育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学书法课程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但是,书法教学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仍存在不同方面的教学问题。例如,课程定位不清晰,书法课应该贴近语文还是美术,仍存在分歧,这会影响到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效果,难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其次,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过程,以及笔者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当前中学书法教育的方法,仍以经典的示范与临摹为主,与现阶段学生的学情结合不够紧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此外,与教学活动相配合的教学评价环节,也不够完善,学生无法从中获得,明确有效的反馈。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还有,学校对于书法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稍显不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电子产品依赖程度高,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无法产生情感共鸣,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現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坚持对于书法的学习,亟待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2)智永《千字文》的书法性分析

中学阶段的书法课程,结合国家《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初中阶段学生能够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的要求。笔者选择以智永《千字文》作为本次书法课程的主要学习对象。

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开始,许多学生在一开始学习书法,就喜欢选择一些有个性,视觉效果较为突出的书体作为学习对象,但这类书体对于书写者的书写技法有较高的要求,不适合作为入门的学习,学生无法获得较好的基础性训练,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对于长远的发展,有害无益。因此,书法字帖的选择不能完全依照个人喜好、追求标新立异为标准。临摹的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书法意识,提升审美修养。

通常,书法的学习多以楷书入门,历史上的楷书名家多不胜数,各有所长,本次课程以智永《千字文》作为学习对象的原因如下:首先,纵观中国书法史,我们可以发现魏晋书风对后世书家的影响极深,每一位书法家的成长道路上或多或少都受其熏染,米芾曾专学晋人并提出“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而谈及魏晋书法,二王父子至于众人,宛如两座巍然大山,令人心生仰望,他们是魏晋书风的代表性人物,《兰亭序》更是所有学书之人的必经之路,智永作为二王书法脉系的继承者,书作面貌承其衣钵,得其笔法精髓,可作为后人对魏晋书风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和补充,并影响后世帖学发展近千年,几乎每一代的重要书家,都曾临摹过智永《千字文》,以此作为探寻王羲之笔墨奥秘的敲门砖,它是书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书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起关捩作用。

其次,从书写性的角度,智永《千字文》的笔法,兼具行书笔意,书写性强,结体灵动,流畅,在临摹的过程中给予初学者带来了愉快的书写体验,增加学习的信心。永字八法,深入浅出,在简单的训练中帮助初学者快速的掌握笔画基础,以及对毛笔的掌控能力。从书写内容的角度,千字文在古代是为儿童蒙学所作的通识性读物,其内容精思巧构,知识丰瞻,条理清晰,琅琅上口,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手眼兼具,能加深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一举多得。

其次,我们常说,一位好的书写者需要“心手相到”,精熟的书写技术和高尚的审美意识二者缺一不可。

二、《智永千字文》初中书法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

(1)构建多元化的书法课堂结构

随着美术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过去常用的手手相传、老带新等传统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在的课堂模式,书法课堂的面貌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多媒体、数字课堂、或其他网络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使得书法教育的学习性、趣味性得到增强。

结合现阶段的学生特点,在明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挖掘书法教育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以学带教,例如,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我会利用书法app,请学生先在电子屏幕上,用双钩的方式,进行单字临摹,逐渐感受书法与硬笔的不同,不同以往书法课以毛笔宣纸为主,而是用他们所熟悉的方式,体会书法的乐趣,引导他们总结出不同书写方式的异同,激发学习兴趣,减轻畏难心态。

(2)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对书法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同样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反馈各异,只有鼓励学生,引导他们感受书法的美好,才能建立他们良好、持久的学习状态。

观察学生在书法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书法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一、求学心切,但因基础不牢固,临摹与原帖有差异,不得其法,感到沮丧,最终放弃了书法学习。二、机械化的临摹,没有感受书帖的文化涵义,日渐感到枯燥,最终失去兴趣。三、对书法的学习,缺乏重视,可有可无,应付了事。综上所述,不同的学生在书法学习的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但都绕不开“学习兴趣”的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书法课程的趣味性,对书法进行多角度的解读,探索,针对不同问题的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在保证基础性教学目标达成之上,更多的融入“艺”的成份,融入名家历史,提升书法学习的“人情味”,拉近学生与书法的距离。跨学科交互式教学,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结合,利用各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式教学,例如与语文学科,可以与诗词等文学作品结合,在学的过程中既有图像识读又有情感价值的提升,或者历史学科的角度,以时代造就艺术风格为出发点,将历史语境与审美体验放到同一层面,丰富学生对书法的认识。

合理利用课后时间,开展相关活动,组织社会实践、书法艺术创作活动,提升书法在学生生活中的实用性,让他们更为全面的认识书法,更积极的参与到书法学习当中。

(3)发掘文心,培养书法审美情操

书法学习不是单一的实践性课程,应结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会欣赏优秀的书法名作,既能看出古人的高超书技,也能看出文字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个人情感书法,同时,博采众长,能用书法进行具有个人想法的创作表达。

书法艺术能源远流长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倘若书法教学忽视了这一部分知识的传授,学生对于书法的认识会显得单薄而片面,无法产生情感共鸣。汉字是书法表现的重要载体,书法创作与文学紧密结合,学习书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文学、美学和艺术修养,因此,不仅要看书法理论著作,了解书法艺术内在的规律,还要品读其他文学经典。倘若笔下无半点文人才气,纵有技艺高超也枉然。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早已说明讀书之于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4)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素养

教师要重视个人专业的提升,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教学示范,临摹的优秀书帖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是书帖和学生的桥梁,以自身的经验,引导学生,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教学相长,发现学习学习问题并为其解惑的过程,促进教学水平的精进,教学理论终是纸上谈兵,唯有教师合理的利用,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言传身教,教师自身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也能给学生带来正面的教育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三、《书法的点画之美》楷书教学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1)书画同源,多角度感受书法的魅力。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首次提出“书画同源”这一认识,他认为“在造字之始,书画同体而未分。”我们可以在教学当中,借助书画的相似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法艺术。

例如,明末书画家八大山人十分重视书画的内在联系,提出“画法兼之书法”的主张,在创作实践上将书法语言因素渗透到绘画中去,丰富了绘画语言,使作品面貌独具意趣。而书画同源的理论在历史上的讨论丰富而详尽,各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大量的阐述,站在前任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到更书法作品的多样性。借用知识之间的相似性,更好的帮助学生建构更完整的艺术认识知识体系,而不是将艺术独立的隔绝、分门别类的看待。

(2)联系生活,体会点画之间的节奏韵味。

王羲之曾仔细地观察鹅在池中浮游的神态,从中悟出写字的道理,欧阳询提出书法“八诀”,将书法点画转化为大自然中的景象。高明的书法家是善于捕捉和提炼社会生活或自然界中美的现象,把它溶入书法艺术的创造之中,引导学生师法古人,用书法家的眼光看待生活。

智永笔法精熟过人,绚烂多姿,富于变化,以其“、”画为例,南宋书学理论家姜夔言:“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以点画切入,让学生学会用新的观察的方式,用有趣的眼光在临帖之前先学会如何看帖。他们可以学会看笔画之间的黑白排列,看笔画的粗细变化,每一个的独立的汉字又是如何在纸面中和谐的组成作品。

今天,我们学习书法,在加强多方面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善于把生活中的景象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四、中学书法课《智永千字文的点画之美》趣味性教学实例探讨

(1)趣味性教学实践策略分析:激趣引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当前学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物充满求知欲和探索欲,接受能力快,善于捕捉事物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在书法课程中融入时下的流行元素。利用视频、音频等手段,剪辑具有书法元素的不同类型作品,呈现出书法形式的新面貌,带来多种感官的冲击,让学生对书法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

(2)借助多样的网络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书法学习的信心。

当今社会,各类信息手段飞速发展,对于一项新技能的学习渠道不再拘泥于某一形式,app的开发让学习变得高效便捷。许多书法app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在电子设备上初步感受书法,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循序渐进的引导,最终落于纸面,避免半途而废的情况发生。

(3)创新情境,让学生多层次体验点画之美

观察学生在书法学习中的情况,总结出他们在临摹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将问题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剖析。创设故事情境,把书法的笔画模拟成故事人物,通过故事讲解点画之间相互的联系,借助教具展示点画的位置不同带来的字形变化,使学生能更注重书写过程中的结体规律。

五、中学书法课关于趣味性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启示

现阶段的美术教育,强调创设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主导,激发他们主动的学习与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书法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开展,教师如何“趣”教,学生如何“趣”学,这“趣”成为本次课程的主导方向,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学习评价等,每一个方面的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更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值得持续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书法艺术不是挂在墙上的艺术,不是一张张单薄的宣纸,它是历经前朝无数智慧留下的历史瑰宝,还有更多的宝藏等待我们探索和挖掘。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书法课,更期待的是看到,教师将这一把探索的钥匙交到学生的手上,启发他们自己“趣”探寻“趣”学习,同样是图像的试读和积极实践,书法趣味性教学,更注重“授之以渔”,培养他们形成终身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离开课堂之外的主动地可持续性学习。

以上就是对于本次书法教学工作的开展的一些实践与反思,以及从中获得的教学启示,学无止境,时代瞬息万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如羔羊待哺,这也督促着教师不断学习,成为更好的引路人,亦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事业继续努力着。

[参考文献]

[1]李培.书法的点画之美—永城市实验中学书法课趣味性教学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许伟东.书法形态教学的尝试—邱振中的楷书课[J]书法.2004.(1).65-65.

[3]朱以撒.高等书法教育应重视培育文心[J]中国文艺评论.2017(4).73-76.

[4]向家政.李胜男.智永真书千字文用笔探析.[J]书画世界. 2017(7)78-79.

[5]法苏恬.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思考[A]中国教育学刊.2020(3)98-102.

[6]窦亚杰.试分析魏晋书风的形成原因.[J]书法赏评. 2012(2)65-67.

[7]姜寿田.千字文书法的圣经.[J]2015(3).41-47.

(作者单位: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福建 厦门 361100)

猜你喜欢
千字文书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书法
《真草千字文》
书法欣赏
题解教育『三问』
书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书法欣赏
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