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度教思想在吴哥窟建筑群中的体现

2020-10-20 06:10杜海娇
时代人物 2020年18期
关键词:吴哥窟印度教

杜海娇

关键词:吴哥窟;印度教;毗湿奴;万物有灵

我曾在几年前有幸游览了位于柬埔寨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宗教建筑群,当时对宗教颇感兴趣的我,在做了许多前期工作,看了相当多的相关书籍和视频后,以为自己可以‘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然而在真正置身其中时,还是折服于这伟大之中。而宗教与建筑最自然而然的融合与呈现出来的多样性也是吴哥窟宗教建筑群能够历经百年风雨也能够大放异彩、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下面我将就印度教宗教思想在吴哥窟建筑群中的体现进行讨论 :

印度教 

吴哥窟标志性的建筑最初是作为毗湿奴神的印度教庙宇而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俯瞰当时所统治的高棉帝国。它由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建造,作为他的国庙和陵墓,他打破了前任国王的供奉湿婆的传统,将神庙献给了印度神毗湿奴。

印度教主神

毗湿奴与湿婆和梵天并称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

梵天是印度教的创造之神,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三主神。配偶为智慧女神。梵天的传统形象乃四颗头、四张脸以及四隻手臂。他身有四头,坐骑一只白天鹅。梵天被认为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梵天创造世界后,大地动摇不已,他命蛇神在地下支撑,世界才算平稳。

毗湿奴是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创造、大自在天湿婆主掌毁灭,而毗湿奴天即是维护之神。毗湿奴妻子是吉祥天女,毗湿奴最为常见的形象为蓝色皮肤,拥有四支手臂,并且坐在莲花上。四支手臂分别拿着不同的神器:金环、法螺、蓓蕾花以及神杵。

湿婆,毁灭之神,形象十分可怕,他头长三只眼,颈绕眼镜蛇,四只手分拿三叉戟、手鼓、水罐和念珠,坐骑一头白牛,头顶一弯新月。湿婆能降魔伏妖,额上第三只眼的神火威力无穷,曾把印度教中的爱神烧成灰烬,女王宫就是供奉湿婆的。

印度教的几个重要神兽为 

神蛇那迦:是印度教神話中的神秘生物,那迦半人半兽,拥有人的容颜,和蛇的身子、眼镜蛇的头部。它在柬埔寨的地位相当于龙之于中国,造型也类似龙,通常有五头、七头或九头,呈扇型展开,通常在走道两旁与栏杆处就能看见那迦造型的石雕。

神鸟阿鲁达:是毗湿奴神的坐骑,看到他就能找到毗湿奴神了。

神牛南迪:是湿婆神的坐骑,湿婆神的标志。

神猴阿努曼: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帮助罗摩打败魔王救回悉多的神猴,据说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

印度教重要故事

搅动乳海:须弥山耸立在大地的正中央,它的山峰直插云霄,凡人是无法攀登的。天神们富丽堂皇的宫殿就坐落在这座美妙的山上,天神、阿修罗、乾达婆  和阿卜婆罗都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里。一次,因为一点小事,因陀罗  得罪了敝衣仙人  陶尔梵刹斯——他并不知道这位正是湿婆  大神的分身之一。湿婆的诅咒立刻降临,因陀罗以下的众天众,乃至三界,因此失去了活力,日渐枯槁。毗湿奴  司职保护之神,是公认的老好人,满口应承下来——“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一定可以恢复功力。”毗湿奴决定,让湿婆和阿修罗合作,做一场法事,求得“不死甘露”,双方共同分享,作为一个和解。92个阿修罗和88个神仙,分两侧拉着那伽,开始搅动乳海。乳海溅起的朵朵浪花,生成了仙女Apasara。毗湿奴  也与溅出的“幸运与美女神”结成了夫妻。

印度教两大神话故事:摩诃婆罗达和罗摩衍那。摩柯婆罗达讲述了两大部落惧卢族和班度族双方大战十八天的故事。罗摩衍那讲了罗摩王子妃西塔被抢后,请诸天神(包括猴王哈努曼)相助夺回爱妻的故事。小吴哥的回廊墙壁上,刻画了这两个故事。

吴哥窟建筑群 

吴哥城主要依据印度古代宗教宇宙观的寓意设计,都城为方型,中心一座寺庙,代表宇宙的中心须弥山,是众神灵的居所,周围的建筑则代表世界的实体。城中心的巴戎寺共计有塔49座,中间一座最大,高约40多米,其余48座如众星捧月般簇拥在它的周围,体现了印度教的宇宙中心说。这49座佛塔顶部分为四个面,每面都刻有一个巨大的佛头,共计196个之多。这些佛像面带谜样的微笑,表情各异,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令人遐想无边。千百年来,不论世事如何沧桑,它们以不变的微笑笑对万变。四个面的佛像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就来源于此。据传经过征战后的阇耶跋摩七世领悟了佛教的精髓,弃征战,化身为菩萨,以慈悲心,笑看人间

小吴哥。吴哥寺的主体建在石砌台基上,台基分为三层,每一层的四周都有石砌回廊围绕,层层向上收拢,属于典型的神山式建筑风格。而高耸的五个宝塔象征着印度教和佛教神话中的宇宙中心和诸神之家。

长达800米的世界上最长的浮雕回廊,精美绝伦,题材大多取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罗珂婆罗多》中的神话故事

浮雕中的印度教故事包括乳海翻腾,88个阿修罗和92个提婆搅动大海以获取不老仙丹、毗湿奴  战胜魔鬼,骑着阿鲁达的毗湿奴  与数不清的魔鬼激战的画面、神和魔鬼之战,婆罗门万神殿中的21位神与形形色色的魔鬼之间的战斗、。

巴芳寺。空中宫殿是皇宫中的神庙,城中最高的建筑,视野极佳。最初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兴建王宫时建造的湿婆庙,后来被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金字塔型的空中宫殿由三层长方形须弥台重叠而成,象征了须弥山。每层均有陡峭的樓梯相连,攀爬极其困难。让人感到神的高高在上,敬神务必戒慎、专注。最高层的须弥台周边有一道现已不完整的画廊。空中宫殿顶层须弥台中央,原有金宝塔一座,现不存。据说是蛇精所住,其他人都不准入内。年老的国王每夜必先到金塔中同寝交媾,然后才能返回自己的宫殿休息。如国王一日不去,必定有灾祸降临。周达观当年是通过贿赂当地人,得知了这个情况。

巴肯寺。巴肯寺是一个正方形须弥台式金字塔形建筑。在塔的第五层上有个31米见方,1.5米高的石台,上有呈五点梅花阵势排列的5座高塔,象征着须弥山的五座山峰,中央的最高塔供奉湿婆神的林伽。巴肯寺除中央最高塔外总共有108座塔,在印度教中这是个神圣而特别的数字。7层台基:代表七重天,中央的高塔代表须弥山,即印度教中宇宙的中心。 108塔:代表四个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每个月相相隔27天,即月亮绕地球一圈所需时间。60塔:五层共60小塔,每层12座,代表木星围绕太阳12年转一圈,经过了所有十二天宫。33塔:无论从哪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第二到第七层上的33座塔,它代表了须弥山上众神的数目。

万物有灵论  

有寺庙之王之称的塔布笼寺由最伟大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于1186年为了祭祀他的母亲而修造,也叫“母庙”。也是个有一万多高僧的佛学院。由于舍弃了神山式的结构改为平面结构,所以后来这里就成了热带雨林的天下:如蟒蛇般的树根,爬满塔普伦寺里里外外,深入建筑中。寺内倒塌了的石塔和围墙这一堆那一堆,挺身而立的大树东一棵西一棵,使原来规矩的寺院成了迷宫。这奇特的景观成为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也是电影《古墓丽影》的外景地。寺庙与森林和谐共存。每一个小间就是一个和尚修行的场地。

除了必须的保护,负责修复的印度决定尽可能地保持了树木和寺院被发现时的原样。与其他寺庙不同,塔普伦让人感受到不是神的高大,而是丛林的强大力量和旺盛生命力。伟大的王朝可以征服自然、创造宏达工程,但自然慢慢都会将其毁灭。

印度这种修建寺庙的共生观念很值得现代人反思。塔布笼寺的很多雕像五官都模糊了,并同树根纠纏在一起,有些甚至穿透到身体里。而修复者只是稍微清理一下,并不去干扰它整个的大的架构。这是树和墙壁、建筑之间的因果。

宗教与美从来是分不开的,而吴哥窟建筑群完完整整的为我们展示了印度教之美。就算没有任何宗教背景,去到吴哥窟的人也一定会折服于其巨大的魅力之下。

参考文献

[1]格拉哈姆·桑德斯. 柬埔寨:英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 57-60.

[2]邱勇哲.神王合一——谈柬埔寨宗教与宫殿建筑[J]广西城镇建设, 2015(02):92-97.

猜你喜欢
吴哥窟印度教
喜迎春天
柬埔寨吴哥窟游进入小吴哥窟
大工程
骇图
西藏的“毗湿奴”十化身之“罗摩”故事介绍
林中的俩女孩
印度教领袖要求一家生10个孩子
神秘的吴哥窟
印度教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