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吁红火

2020-10-20 05:44吴丽琳
中国电子报 2020年63期
关键词:中药材工作队驻村

吴丽琳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家的新房子盖好了,水电通了,硬化道路也直接到家了。前几年,工作队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我家从事种植业,这两年也有了稳定的收人。去年我还拿到了助學贷款和助学金,顺利进人大学学习,我家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一提起这几年家里的变化,小浪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左留忠的女儿左荣琴的脸上就充满了幸福。

小浪坝村属于高寒山区贫困村,地处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南部,现有农业户籍人口347户1510人,人口中超过1/3为彝族,是典型的汉族、彝族为主的多民族混居村落。该村于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初始贫困发生率为65.74%。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企业服务处一级主任科员小浪坝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吴硕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云南省工信厅自2015年定点帮扶以来,先后派出3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接力开展扶贫工作,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扣产业发展、教育帮扶、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民生保障等工作重点,协调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带动其他渠道投人帮扶资金近5000万元,带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捐赠200多万元。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村民基本生活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大幅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得以夯实,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小浪坝村于2017年退出贫困村,村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76%,群众认可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突破瓶颈制约

“一脚泥巴一脚水,摔跤摔到老乡家”。这是过去小浪坝村的真实写照,“烂泥路”成为制约小浪坝村发展的痛点之一。驻村工作队着力破解制约小浪坝村组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道路、人饮工程、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据吴硕介绍,目前小浪坝村实现硬化道路直通各自然村组,硬化道路总长约16.3公里;实施道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9.5公里;启动了易地搬迁安置、危房改造及后续扶持;新建了幸福院宿舍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卫生室、公共厕所等;建立了村级垃圾处理系统,为各户配备手推式垃圾箱;改善农田交通设施,由省工信厅、隆阳区共同出资近60万元,在小浪坝自然村和旧地基自然村分别开挖机耕路,合计18公里,提升了农户生产效率。

建档立卡贫困户钏仕香是小浪坝村1组村民,该农户房屋因建盖年限较久,加之近两年雨水较多,厢房房顶有部分损坏,主房后墙局部出现裂缝,椽子、板壁等地方虫蛀比较严重,房顶出现了漏雨,地板存在不同程度的侵蚀。驻村工作队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筹措资金7.03万元,帮助钏仕香家完成了主房加固、更换屋顶、电路改造、墙体修补粉刷、人户道路硬化,以及厨房的拆除重建。“挂包帮千部和驻村工作队帮助我们把房子修好了,还重新修建了厨房,现在我们的居住环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有了崭新的家。”钏仕香笑呵呵地说。

“驻村工作队想方设法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兴建蓄水池、架设输水管网等相关设施,实现供水入户;实现动力电、广播电视信号100%覆盖到户,实施全村亮化工程;补助241户农户进行人户道路和院场硬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解决小学、医务室等公共场所的热水供应。我们这个昔日贫困落后的村子,如今红瓦白墙、道路通畅,大家正逐渐摆脱贫困,安居乐业。”小浪坝村党支部第二党小组长赵子忠感慨地说道。

加强产业扶持

发展集体经济

“解决道路和住房等问题只是第一步,让群众脱贫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始终坚持把培育和发展产业作为推动小浪坝村脱贫出列,以及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只有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才能确保群众逐步致富,防止返贫。”谈及产业扶贫,吴硕有着太多的感悟,“小浪坝村的传统种植业是玉米、核桃和中药材种植,传统养殖业是猪、牛、羊养殖。我们结合当地特点,选准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项目,在做优核桃加工产业的同时,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能繁母牛和肉牛养殖、中药材种植产业。如今,这些产业都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的有力法宝。”

在能繁母牛和肉牛养殖产业方面,由省工信厅、隆阳区扶贫办及隆阳区畜牧局共同出资约389万元,帮助小浪坝村在2017年成立了青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事能繁母牛和肉牛养殖产业,共有312户农户加人“了合作社,2019年为小浪坝村带来收益66.4万元。

建档立卡户赵明顺及妻子钏阿宝现在青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场打工,每年光工资收人就能达到7万多元。“自从村里的养牛专业合作社建成后,我和老婆就在这里打工了,再也不用背井离乡跑到外地去受苦,在村子里就完成了就业。每年合作社都会组织我们学习肉牛养殖的技术,我从门外汉一步步变成了养牛能手,合作社每个月都按时发给我们6000元的工资。此外,我们村所有的建档立卡户都加人了合作社成为社员,每年都会收到合作社的分红和向在读学生发放的助学金,土地流转、售卖饲料玉米及饲草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人。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赵明顺对未来村里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充满了希望,“现在,村里的养牛场二C期工程已经开工扩建了,相信有了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我们村的养牛事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会更加红火!”

在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方面,吴硕表示,一是由省工信厅、隆阳区扶贫办等筹资约13万元,支持54户农户采取补助形式,鼓励农户种植金铁锁和旱前胡等中药材225亩;二是与嵘煌药业合作建设了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省工信厅配套18.44万元完善了储水、灌溉及用电基础设施;三是鼓励村民探索发展重楼、黄精庭院种植产业,由省工信厅协调大理为民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无偿为5户建档立卡户捐赠重楼苗4000株、黄精块茎300公斤。

“我们村成立了隆阳区兴一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开展中药材、坚果、香料和饮料作物的种植。为进一步提升土地的产出率,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和保山市嵘煌药业有限公司合作,流转了农户的280余亩林下土地用于马蹄香、玉竹、黄精等中药材的种植。仅2019年,特色中药材种植就为全村带来了38.16万元收益。土地的单位产出增加了,剩余的劳动力利用起来了,村民钱袋子也就鼓起来了。”赵子忠兴奋地说着这些年产业的发展。

加强智志双扶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做实志智双扶。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下足功夫,努力让小浪坝村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为贫困孩子铺就条条幸福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吴硕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因贫辍学是造成小浪坝村贫困代际相传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云南省工信厅加强奖助学金帮扶和支持力度,避免出现因学返贫现象。近年来,云南省工信厅和小浪坝村青牧养殖合作社共筹款13余万元,先后对105位学生进行了资助。协调爱心企业捐资10万元,对20名困难家庭即将入学的大学新生发放了每人5000元的助学金。虽然是涓涓细流,但是却滋润着一拨又一拨贫困学子的心田,让贫困学生顺利上大学不再是梦想。

左荣琴2019年毕业于保山市第八中学,当年高考时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对于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却存在较多困惑和迷茫,对学费的支出产生了担忧。“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我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我家,客观分析我的高考成绩排名及兴趣爱好特长,帮助我选择报考了大理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并被顺利录取。现在我正在那里读一年级,感觉学校和专业都很适合自己。”左荣琴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为进一步缓解父母供养我上大学的经济压力,工作队还帮助我申请了助学贷款,并动员爱心企业向我发放了5000元的学费资助。”

在教育扶贫的政策工具箱里,职业教育是见效快的“利器”。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就好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驻村工作队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帮扶,激发脱贫内生发展动力。

“我们开展了建筑、厨师、锡纸加工等技能培训,努力形成教育支持、務工脱贫、资金技术回归,带动本地发展的良性循环协调。与此同时,云南工业技师学院还对村里建档立卡户的14名学生优先录取,并减免学费。”吴硕说。

教育点亮希望、技能托举明天,职业教育正在为小浪坝村贫困家庭播撒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家里的小娃娃钏必杰在挂包帮单位的帮助下人读了云南技师学院,减免了学杂费,学到了专业技能,相信他毕业后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钏仕香满脸自信的说道。

“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扎实做好六稳'中‘稳就业'工作,落实'六保中‘保农民工就业任务,切实做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宣传和保障,引导外出返岗农民工外出就业,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此外,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项目推进力度,拓展中草药育苗和肉牛养殖产业发展规模,形成有效的益贫带贫机制。”吴硕表示。

猜你喜欢
中药材工作队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扶贫工作队
驻村第一书记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中办国办: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