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记者晁瑾:用文字的力量 “逆行而上”

2020-10-20 05:49康颢严
伴侣 2020年9期
关键词:医疗队抗疫新疆

康颢严

本文主人公晁瑾

用情用心书写抗疫故事

9月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了一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掌声雷动、一片欢腾。而在千里边陲的新疆乌鲁木齐,荣获此次“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晁瑾,仍在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坚守抗疫报道一线。

盛会召开的同一时间,晁瑾在临时居住了近两个月的医院宿舍里,正歪头用肩夹着手机,一边与受访者朗声交流,一边手指在电脑键盘上飞舞, 不断书写下一行行记录。近来睡眠不足有了黑眼圈的她,眼神依旧清亮有神。

“得知自己获得这份殊荣受邀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时,内心很激动欣喜。但那时新疆疫情尚未‘清零,我更希望坚守在一线直到胜利时刻,做到内心坚持的慎始慎终。”晁瑾说, 9月7日,当她敲下“至此,新疆(含兵团)自7月15日发生疫情以来的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无症状感染者全部解除醫学观察”这行字时,内心的喜悦与振奋,比自己获得荣誉更为强烈。

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从大年三十走进自治区定点救治医院一线采访至今,晁瑾主动请缨在抗疫一线坚守了200余天,仅是参与采写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新闻稿件和新媒体作品就有300余篇,忙碌时一天工作18小时完成5、6篇报道。《危重病区里的坚守》《硬核实力“圈粉”重症患者》《新疆护理队:方舱里尽显刚与柔》《冬逝春至 我们必胜》《去时无畏 归来无恙》等新闻稿件,展现了党报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

作为文字记者,晁瑾在做好常规文字报道外还积极创新报道形式,《第一批新疆造“天使战袍”》《刘阿姨出院记》等精心策划制作的视频产品,以喜闻乐见贴近百姓的形式在网络上获得诸多关注。她相信,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传播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希望能用笔和镜头记录真实现场,用情用心书写抗疫故事。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该有我们

年初疫情期间,刚完成自治区两会报道任务的晁瑾,尚未从忙碌中喘口气,又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报道中。没有顾及自己重感冒的身体,把不到6岁的孩子托付给父母,晁瑾接到通知后立即提着行李搬到单位。春节阖家团圆一片热闹中,晁瑾奔波在自治区传染病医院和各医院发热门诊最危险的一线采访,从天光放亮到夜阑人静一天接打上百个电话采访协调……期间她采写了153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稿件,让人们看到一个个温情抗疫故事和奉献者们的坚定力量。

“作为党媒新闻工作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哪里有疫情我们就该去哪里。”晁瑾认为冲锋一线记录现实是记者的“本心”,所以,数九寒天在停机坪凛凛寒风中守候一批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防护物资紧缺时蹲守在隔离病区外迎接出院患者,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只要笔下文字温暖,就能慰藉现实寒冷。

民生部副主任方云静对那段时间记忆尤为深刻,晁瑾多次写下《请战书》想与医疗队同赴武汉抗疫一线采访报道,虽未获允许,但她仍积极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连线前方,一篇篇或清晨或深夜采访而来的生动前线故事,让疆鄂两地的心紧紧相连。她制作的《新疆舞“舞”动方舱》视频,传递医患共抗疫情的正能量,被新华社采用网络点击量破亿,也使“方舱舞”成为彼时最热抗疫名词之一。

一批批新疆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后,她还承担起医疗队与各媒体协调对接的“份外”工作,成为中央、地方各级媒体的老熟人,她只自然地说,希望和更多人一起讲好新疆故事,传播新疆正能量。而她文字和镜头下的新疆故事,有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辛勤服务居民的社区干部、加班加点生产防护服的工人、不计名利奔走的志愿者等等,一张张平凡而生动的面庞,一个个温情而动人的故事,让公众深切感受到奉献者在灾难面前迸发的蓬勃力量。

与此同时,《新疆日报》报道新疆医疗队的见报稿件链接,被晁瑾及时转发给新疆支援湖北医疗队总联络员黄亮,又被转发到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宣传组的群里。黄亮在医疗队回程时不无感慨地说,新疆的抗疫报道受到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多次表扬和肯定,新疆的4支医疗队全部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与新疆日报等媒体力量在此期间,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的积极努力密切相关。

     每一分钟都舍不得缺席

7月,乌鲁木齐疫情再次发生,病毒凶险侵扰家乡。此前因“冲锋陷阵”并未安排进此次驻守名单的晁瑾,得知有进驻一线的机会时仍主动请缨,一句“我是跑口记者,最熟悉情况,我去更适合”掷地有声。不入战地,不知生命的渺小;不入战地,亦不知生命的伟大。她再次请战,成为自治区救治定点医院唯一的文字“战地记者”。

“真正在一线,才会看到每一刻的真实和鲜活,才能用笔力和脚力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报道,每一分钟我都舍不得缺席。”晁瑾说,希望讲好“战疫故事”,把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的信心传递给各族群众,让人们看到一个坚毅勇敢的乌鲁木齐。早上10时出现在工作站旁听专家组研判会,酷暑中穿上厚重防护服走进病区与患者面对面,凌晨校对反馈稿件修改意见到三四点,尾椎骨骨裂坐久点就疼痛难忍都没有影响她的活力。

非常之时,非常之责。驻扎在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晁瑾深入病区采访记录着新冠肺炎患者如何收治入院、医护如何精心治疗照护、患者最终康复走出医院的一个个“历史性”瞬间。继续用一条条增信心、强决心、稳人心、暖民心的报道凝聚起共同战疫的强大能量。同驻医院的摄影记者谢龙总是感叹,“她对新闻的敏感度和扎实肯干的精气神,都值得我学习。”

疫情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一个人。两个多月的“战地”工作中,晁瑾记得在这里见证的每一份感动,那名昏迷多日后睁开眼对着医生笑起来的74岁老人,那名不放心患者深夜窝在行军床上熬出大眼袋的主任,那名双手被手套中汗水浸泡到脱皮仍稳稳扎针的90后小护士……也希望他们因她的真实记录,被人们记得。

今年“七一”升国旗仪式上,作为中共预备党员晁瑾分享道:“宣誓入党,我的身心便深深刻上了‘先进‘忠诚的烙印。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在疫情报道的淬炼中,她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无论在危机面前还是日常工作中,都要做敢于挑战的“斗士”。

度过了积雪风霜,跨过鸟语蝉鸣,如今的乌鲁木齐再次迎来欣欣向荣繁华遍地。抗击疫情报道告一段落后,晁瑾又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等主题报道中,她一直铭记于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记者说过的一句话,“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她说,希望在自己的记者生涯中永远保持斗志昂扬,用感染人、鼓舞人的精品力作,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用文字的力量“逆行而上”,坚持不懈地通过笔头和镜头,记录伟大时代的更多感人瞬间。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

猜你喜欢
医疗队抗疫新疆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武汉人的心声
“疫”往情深
“疫”往情深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