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表现形式

2020-10-20 06:26黄敏丽时临云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9期
关键词:巡游旅游

黄敏丽 时临云

摘要:旅游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旅游的表现形式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时间相当漫长,在此条件下,其政治上的安定、经济上的繁荣、技术上的发达,以及水陆交通的不断完善等都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本文旨在对古代的社会环境、旅游及旅游的方式进行分析,探究古代旅游文化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旅游文化;表现形式

所谓的旅游,“旅”是指外出旅行,即从太空A到地点B在太空中实现特定目的的过程;“游”就是外出游览,观光和娱乐,都是达到这些目的的旅行。两者的结合便是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在我国古代便已存在该种社会行为。旅游的先驱是商人,最早旅游的人是海上居民。“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诗人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旅游对春天充满魅力,春天对游客也具有吸引力。迨至唐代,“旅游”一词开始大量现于诗文中,如白居易的“江海飘飘工旅游,一樽相权散穷愁”;贾岛的“世难那堪恨旅游,龙钟更是对穷秋”;谭用之的“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陆游的“我昔旅游秋雨细,建平城东门欲闭”等等,可见,古代的“旅游”已蕴含旅行游览之义。中国统一的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的政治较为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水路交通较为完善、生产技术也是领先于世界,这些条件都为封建王朝的巩固提供了保障,推动旅游的发展。尽管如此,受思想观念的限制,旅游的出行方式还是简单的车马舟楫、竹杖芒鞋等。

旅游的表现形式:

一、帝王巡游

(一)黄帝巡游。在古代社会,帝王巡游是最高级的旅游活动形式。它最早起源于远古时代的黄帝,黄帝一生不离群山,最喜名山之游;黄帝一生从未离开过高山,并享有最著名的高山之旅。据说,黄帝是中国旅游文化的发源地和始祖,不仅启动了探险旅游的探索,而且树立了中华民族的旅游文化。

(二)秦始皇巡游。随着朝代的更替,帝王的巡游多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秦始皇登基后,为保证西边的防务、显示自己的英明威风,于公元前220年进行了第一次西北巡游,强兵出巡以震慑天下欲反叛之人。秦始皇先后五巡游国家,北至秦皇岛、南至江浙一带、东至山东,为彰显自己的功德,所巡游之地皆留下刻石,以后皇帝出巡多有此意,不过皇帝出巡一般都会受到大臣的抗拒,古时读书人都认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三)康熙与乾隆巡游。历来朝代的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对黄河的治理。

清朝,康熙数次来到黄河治理的现场,总结出了许许多多治理的方法,更是为黄河的治理做出了一个巨大的贡献。乾隆南巡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解决民生问题,但在巡游过程中却是十分奢靡,开支巨大,随驾的皇亲国戚、嫔妃太监、随从侍卫便多达数千,被称作史上最豪华旅游。

总得来说,帝王出游都是出于巩固政权、封禅拜祭等为目的,但也有着或多或少的享乐、休闲的欲望,如游山玩水。

二、经商旅游

尽管中国古代的王朝政权为了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的收入以及稳定社会的秩序,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随着经济的繁荣、精美细腻产品的生产,其商业也发展得愈渐繁荣。

(一)张謇西行。张謇的两次西域之行,开辟了中外商贸的新纪元,也打通了长安至西域、至欧洲的道路,这条道路便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经商之人提供了有利条件,古代商人把中国精美的产品远销海外,使国家名声在外。

(二)范蠡“下海”之行。范蠡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谋略家和实业家。在帮助勾践卧薪尝胆、举兵报仇,一雪前耻之后,便退出官场,泛一叶之扁舟于湖海之中,遨游于山峰之间。期间,他经商三次成为巨富,又三散钱财。自号陶朱公,与夫人游山玩水,饱览山河之景。一方面,古代商人把中国的丝绸、瓷器、生活技术及思想文化等带到了西方;另一方面,也将西域的特产、乐器,西方的药带回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商人便是陶朱公(范蠡)、白圭和胡光墉(胡雪岩),俗称“商圣“。

三、官宦外交之游

(一)甘英出使。因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原因,部分官员奉帝王的命令出使异域。古代中国人最远的一次西行出使便是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出使大秦的目的一是疲于与匈奴的战争,欲想联合大秦和安息消灭匈奴;二是其上级班超的意图,班超也曾出使西域,并在平定西域的22年中取得巨大的成功,却并未消灭匈奴,消灭匈奴是东汉国策,也是班超经营西域的使命,此时的班超已年逾六十,不能亲往大秦联合攻匈奴,遂派遣甘英代为出使。

(二)郑和下西洋。郑和以成祖朱棣的名义,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非洲、亚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的东海岸。郑和每一次下西洋的船只都装着我国精美的产品,每到一个国度,便用珍贵的产品换取异域的物品,不论是否与自己的产品等值。这一做法为的是证明明朝的国力强盛,宣扬明威。

四、文人漫游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游学”便十分盛行。文人雅士物質条件提高,也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从世俗回归到山水,往往能激发他们心中对自然的热爱,感慨万分。游学的过程中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还陶冶了情操。文人漫游或为了增长见识,施展自己、或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或单纯是为了游山观水。

(一)孔子之游。孔子主张“仁政”,在鲁国并不受君主的待见。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找到能够实施仁政的君主携弟子周游列国数十年,颠沛流离。一方面,孔子的“旅游”并不似其他的文人“游山玩水”,周游列国的活动都是政治活动,他的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希望世界能够达到“大同”。另一方面,孔子的“旅游”也是为了能够步入仕途,他千方百计在各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相信自己的主张能够改变他人的思想观念。尽管孔子及其弟子跋山涉水,到处寻找能够施展抱负、从政治国的机会,却未能遂愿。

(二)谢灵运之游。谢灵运寄情山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旅游家,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旅行上。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所以谢灵运的旅游,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自从被朝廷免职后,他淡泊名利,只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在旅游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文。

步入仕途与隐居山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双重旋律”。对数文人因官场不顺,寻求精神上的安慰,隐居山林,游于山水田园之间。

五、侠士探险旅游

对徐霞客的认识大多数人是从电影《倩女幽魂》中了解的,实际上徐霞客是明代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是中国地理水温的集大成者。他从小博览群书、特别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便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无”的旅游大志,一生四海为家,足迹遍布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达到了他人未曾踏及之地,探索了他人未曾挖掘之识。徐霞客经过30年的考察,撰写了天下无双60多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六、百姓的节会旅游

古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主张,古代百姓受到经济、交通和户籍制度等条件的限制,并不能似文人墨客遨游于山水之间。百姓的旅游活动范围仅限于居所的周边,旅游活动的类型主要是踏青、重阳、春节逛庙会和元宵逛灯市。虽不能远游寄情山水,但也能在节会旅游活动中满足个人的旅游生活,获得快乐。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上至帝王的巡游,下至百姓的节会旅游,旅游形式多样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水路交通的发达也为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旅游所需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也不断丰富,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便寻找精神生活的享受,旅游成为一项不错的选择。旅游被选择多了,自然而然地繁衍出不同类型的出游方式。

作者简介:

黄敏丽(1998—),女,广州工商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19级在校学生。

通讯作者:时临云(1957—),女,副教授,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双硕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学硕士、日本国立广岛大学教育学硕士)。现工作单位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

猜你喜欢
巡游旅游
艺术巡游
“龙马”巡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农机装备巡游展 有创意更有深意
小A去旅游
乾隆巡游
旅游
看巡游踩街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