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现代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展望

2020-10-20 06:26陈树华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发展规划展望自动化

摘要:本文阐述了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现代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管理等方面主要问题,并从目标定位、标准设计、公共资源利用、技术与设备的配置、系统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本人发展规划设想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临淮岗工程;现代水利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规划;展望

1.  工程概况

临淮岗工程地处淮河王家坝和正阳关之间,跨霍邱、颍上、阜南三县,上游集水面积4.22万km2,是I等大(1)型工程,工程总投资22.67亿元。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8.54km、南北副坝共68.97km,主坝布置有100吨级城西湖船闸、500吨级临淮岗船闸、12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14孔姜唐湖进洪闸等五座大型建筑物。该工程于2001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11月总体007年6月20总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临淮岗工程的重要功能:当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配合现有水库、河道堤防和行蓄洪区,调蓄洪水,削减洪峰,控制下游正阳关水位不超过26.4m,流量不超过10000m3/s,使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主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的安全。

2.  现代化建设情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系统复杂,自动化程度较高,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已建设施为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

2.1     运行管理

2.1.1  现地操作系统:城西湖船闸、临淮岗船闸、12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城西湖退水闸均已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各闸的集中远方运行管理与监控,对闸门位置提供实时信息,反映工情和水情,并对运行故障及时报警。

2.1.2  远程监控系统:(1)视频监视系统对城西湖船闸、临淮岗船闸、12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能实现在管理局监控中心进行视频监视。(2)闸门自动化监控系统将各闸现地工情、水情、机电设备等信息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3)安全监测系统对主坝、12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进行安全监测。

2.1.3  会商系统:能和淮委,省水利厅、沿淮有关水利单位实现远程异地会商。

2.1.4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对临淮岗工程范围内遥测站实现水情自动测报。临淮岗工程水情五站点包括:临淮岗上、临淮岗下、城西湖退水闸上、姜唐湖进洪闸下、姜唐湖退水闸上等。

2.1.5  船闸收费管理系统:对过往船只的收费实行现代化管理,对外创建文明窗口,提高了船闸的放行速度,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2.2     通讯

2.2.1  数字微波系统

2.2.2  程控交换机系统

临淮岗工程的通讯通过数字微波系统,纳入淮干水利通信专网,并通过中继线接入当地通信公网。管理单位内部通过程控交换机进行语音通讯,经济方便,性能可靠。

2.3     办公自动化

我局域网已建设完成,可以實现不同部门间文件和资料的信息共享。已建成安徽省水利厅系统支系临淮岗工程管理局网站。通过网站,能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和工情、水情和雨情,提高临淮岗工程的知名度,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已建管理系统包括:财务电算化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人事劳资管理系统。通过上述管理系统,能对财务工资、档案管理,人事劳资等进行计算机系统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初步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

2.4     存在主要问题

2.4.1  临淮岗工程参建单位多、系统复杂,统一性和兼容性存在不足,给管理现代化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4.2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自动化程度较高,涉及专业技术种类繁多,包括水工、机电、电气、计算机、电子、通讯及自动化控制等,需要对技术管理人员及一线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

2.4.3  自动化系统维护成本高,维护经费缺口比较大。

3.  现代化发展规划

3.1     总体目标

管理现代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必须根据科学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的规律,分阶段设定目标,合理规划。因此,临淮岗工程的管理现代化必须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规划。

总体目标:适时跟进现代科技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成果,实行“现场少人值守,远程监测控制,安全可靠,精干高效”的管理模式,实现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的转变。

3.2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以现有系统资源为基础,解决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展兼容性、提高可靠性,实现系统优化,并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对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机制的转变,紧紧跟上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3.3     管理系统规划

3.3.1  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水利工程管理开始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逐步转换为现代化管理。我处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等现代科学技术,建立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水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工程视讯异地会商及办公自动化等(见临淮岗工程管理现代化系统网络图)。

3.3.2  管理系统规划

(1) 对现有系统的升级改造

临淮岗工程参建单位较多、系统复杂,统一性和兼容性存在不足。根据临淮岗工程管理的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按照“科学规划,分部实施”的原则,依据《省临淮岗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实现系统标准统一,设备兼容性好。

(2) 建立远程监控调度管理系统

在合肥后方基地和管理现场之间建立远程监控调度管理系统。

A、视频监视系统

通过互联网VPN技术或淮干微波通讯专网,将临淮岗工程现场的视频图像实时传输到合肥基地,能及时和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实现远程监视,增强防汛调度的时效性。

B、闸门自动化监控系统

能将工程现场各水工建筑物的工情、水情、雨情及机电设备信息实时传输到合肥基地,能及时掌握到工程信息。

C、合肥基地和现场的通讯纳入水利通讯专网,能进行语音联络,并分别接入当地通信专网。

(3) 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A、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

B、内部文件网上传阅、签发,实现网上办公,逐步达到无纸办公。C、实时信息宣传、通知等及时发布。

D、网上信箱,实现各科室(个人)之间的相互交流。

(4) 治淮展览馆建设

将工程重大意义,工程建设历程,重大科研创新,工程管理面貌等信息通过图片、文字、语音等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关心临淮岗工程。

(5) 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临淮岗工程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对防汛抗旱中的水雨情、工情、灾情、防汛抗旱行动等实时信息进行管理和发布,其中各主要模块为洪水预报调度模型、河道洪水演进模型,灾害评估模型等子系统预留数据接口,最终实现集洪涝旱灾害信息发布、水雨情信息发布、洪水预报、河道洪水演进、灾害评估为一体的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联入全省防汛抗旱决策系统,只需要浏览器软件,就可访问省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网站。

(6) 基础信息库资源建设

水利基础信息主要包括水文、水雨情、水资源、水环境、水土保持、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水利经济、水利建设与管理、水利人事、水利科技、法规标准、水政监察、水利档案信息等。要重点建设临淮岗工程工情信息数据库、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库、人事教育培训系统数据库、财务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等。

(7) 积极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旅游区发展远景

积极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旅游区发展远景,协调好周边环境,加大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进入工程管理区的主要道路口和主要景点,设置视频监控系统,随时掌握景区内动态。

(8) 积极探索临淮岗工程的综合利用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从河道形势和临淮岗枢纽布置等方面初步分析认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可利用淮河河槽和城西湖蓄水,为水资源利用和改善航运创造条件。开展综合利用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已建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在不降低防洪标准的前提下,提出合适的蓄水方案,增加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综合利用效益。

(9) 管理与维护

临淮岗工程自动化程度较高,为实现“少人值守,远程监控,安全可靠,精简高效”的目标,要按照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加强组织管理,提高认识,周密计划,确保规划措施和目标的落实。

现代化管理系统的维护可试行托管或外包等方式,必须设置专项维护资金。人才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关键,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建设全方位、多层次、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队伍。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為重点,对从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现代技术教育。完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人才,创建一个有利于现代化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系统研究吸引、稳定现代化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起一支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应用的骨干技术队伍。

4.  技术评价

管理现代化对行业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是综合的。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水利管理现代化能够全面提升水利工作的综合效能,具体反映在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等方面。

4.1     技术创新

表现在水利行政管理和业务处理过程的变革,过去落后的工作与业务处理方式被先进的、自动的或智能化的方式所替代。工作的可预见性、综合决策能力和协调运用水平大大提高。

4.2     机制创新

表现在实施管理现代化过程中,管理机构和层次都将发生变化,由于减少了管理层次,过去由多人多个环节承担的管理决策工作,流程更加清晰、过程大大减化。提高了行政管理和业务处理效率,有利于将水管机构从单纯的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

4.3     管理创新

表现在管理现代化可以使管理得到加强和完善,实现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事后管理向事前控制的转变,增强了管理的科学性。

4.4     体制创新

现代化管理必需有现代化的管理体制相适应,因此,将进一步促进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素质和行业管理水平。

5结语

水利现代信息化管理是做好当前新时代水利工程管理首要保障,也是重要内容和标志,是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总要举措,要以科学发展的远景观适应水利信息化工作,抓住重点,增加经费投入,克服障碍,注重应用,全面推进新形势下水利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通过科学的信息化手段平台为当前水利工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欧岩峰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探讨,江淮水利科技2011年第1期.

[2] 陈富川淮河临淮岗工程水利信息化管理的探讨,江淮水利科技2012年第6期.

[3] 蒋斌、黄海田、王朝俊江苏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水利水文自动化,2010年2月第1期.

作者简介:

陈树华(1978年10月)女,安徽霍邱人,本科学历,安徽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管理局水闸管理处,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闸运行管理、水利科技档案管理等工作.

猜你喜欢
发展规划展望自动化
我省冰雪项目发展规划及运动队伍组建和管理的研究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AGV小车在白酒行业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应用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配电室无人职守集控站在京博石化的运用
配电线路运行资料管理自动化的探讨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