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分析

2020-10-20 06:48孙鸿森
数码设计 2020年9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系统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发展日渐成熟,人们开始享受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但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所以,加快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两方面概括了我国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最后对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9-0001-01

随着国家对于大数据时代的重视,计算机网络也取得了超前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带给人们的便利显而易见。但是,人们在运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由此产生的数据丢失与财产损失状况时常发生。因此,国家应大力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

1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1.1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逐渐处于不稳定状态。人们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计算机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与生活方式需求,相关平台加强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维护与升级。但是随着网络平台与技术的不断优化,而计算机网络本身处于初级阶段,无法适应平台与技术的升级优化,所以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不稳定现象[1]。

1.2计算机网络环境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大数据发展速度较快,但计算机网络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与之相应。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优化时,仅对服务器与其他配置进行了优化,并未对网络安全环境进行建设,而且由于国家对于网络环境制度的建设不健全,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存在一定安全问题[2]。

1.3计算机网络用户安全意识不强。虽然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用户日渐增多,但大部分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依然较低。目前我国仍没有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育与宣传,所以当部分用户遇到网络风险时,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濒临崩溃,极不利于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快速发展。

2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2.1计算机侵袭病毒。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伴随而来的就是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问题,侵袭计算机的病毒成为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3]。侵蚀病毒会通过某种渠道进入计算机,当用户将某一病毒带入计算机内时,病毒就会被激活,进而造成信息丢失或财产损失。侵袭计算机网络的病毒一般包括木马病毒与文件病毒,一旦某一病毒入侵计算机网络中,原本储存在计算机内部的信息与数据会遭到泄露,最终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2.2网络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也是造成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缺乏专业的计算机使用专员,不了解网络系统的设计思路,在使用时缺乏对其安全性与合理性的考虑,很容易在使用时存在安全漏洞,这些漏洞为用户在日后使用計算机网络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我国缺乏一些精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设置的专业人员,使得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缺乏一套完备的学习体系,这也为计算机网络发生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加大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到来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也更多元化,因此,要想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必须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分析。首先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配置与其他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在系统配置中找到与用户相匹配的内容与形式,以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不受侵犯。这一方法主要分析计算机内部的相关内容,以及时掌握与用户隐私息息相关的带有安全隐患的内容,通过与特征库里的数据进行匹配,得知计算机网络中的内容没有安全隐患即可。另外,我国应加大对计算机网络行为基础技术与知识的分析,该方式既能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内容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也能对各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作出预判,进而了解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实现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维护。

3.2构建更好的硬件支持平台。计算机网络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毒的侵袭,对计算机网络用户造成一定危害。是以,为预防病毒侵害,我国应加大对计算机的保护力度,以更好维护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目前,我国所拥有的防火墙技术可以阻挡部分侵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病毒,但不能完全阻止,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为有效阻挡计算机网络病毒,应尽快提升防火墙技术,并搭建完善的网络支撑平台,比如三核软硬件平台,也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平台之一。

3.3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动防御功能。之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大多是被动性的,在主动性防御方面并不显著。然而,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主动防御功能大大加强,虽不是特别理想,但可以防御部分病毒。所以,为加强外部环境对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御能力,相关部门应加大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位与追踪功能建设,实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这一主动防御功能将帮助计算机网络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段莉屏.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应对对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24):107-108.

[2]潘泰才,彭宇.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措施[J].数字通信世界,2018(6):248-249.

[3]赖纪顺.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6):86-87.

作者简介:孙鸿森(1978.9.29-),男,汉族,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本科,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计算机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