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藏生机 探寻走出困厄的“道路”

2020-10-20 23:06张小伟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学校教育道路

张小伟

摘   要: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危机。它的突然出现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审视这场危机时,我们会突然警醒:当代青少年是否具备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和从容应对危机的能力呢?学校是否形成了完备的危机教育体系呢?可见,危机教育应当成为当前学校德育高度关注的议题。从面对危机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技能入手,研究和探讨学校如何开展危机教育,以切实推进教育实践。

关键词:危机意识;应对能力;学校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21/24-0027-03

一、危机,赋教育以契机

德国著名的人类学家与教育学家博尔诺夫认为:“危机是一种打断日常生活的因果链而直面人生的突发事件和精神状态……每当危机出现时,人将直面自己的处境,并深切地面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无疑,这是教育应该抓紧时机的‘节点。”适时地进行危机教育,能够弥补学校德育在培养学生危机意识方面的缺失,有助于学校建立更加完整、健全的教育体系。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并非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大规模病毒传播,在此之前,还有非常严重的黑死病、流感、疟疾等病毒,它们的传播都曾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可见,危机是人类生活无法完全回避、完全拒绝的一个社会历史现象。因此,如果学校缺乏危机教育,当它真正出现的时候,青少年就会陷入无所适从的状态,无法唤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无法在危难中窥见生机,也难在困厄中成长前进。可见,学校开展危机教育尤为重要。

二、于困厄中领悟防危机之“道”

(一)防危机之“道”

对青少年进行危机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他们确立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基本的生存哲学。既然人类不可避免的要与危机面对,我们就必须要具有危机意识。

关于危机意识,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人物都有过不同的论述。比如,我国的孟子就曾经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很多人物的成长,都得益于他们所面临的危机。范仲淹于贬黜中作《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足见其胸怀天下、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纵向比较来看,未来学家托夫勒也曾说过:“生存的第一定律是: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说过微软公司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些都足以表明,只有立足于当下去思考将来的时候,一个公司,一个个体,甚至整个人类,才能够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快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已渐渐忽略了危机的存在。但是,这次疫情的出现再次把危机对于人类生活、生存的挑战,以一种直观、惨烈的方式再现在人们面前。由此,我们必须要帮助孩子树立起良好的危机意识,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二)培养危机意识

此处的道即危机意识,悟“道”即培养危机意识。悟“道”的过程就是对舒适的生活状态的主动反思、未雨绸缪和不断超越。联系当下教育实际,培养青少年危机意识最大的敌人就是安逸的生活。新的一代是在物质丰裕、生活富足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所谓的苦难,离他们很遥远。所以,在遭遇危机时,他們依赖型人格的弱点便一览无余:缺乏敏锐的危机感知能力和强大的危机处理能力,其结果只能是安于现状或不堪一击。

1.打破生活的安逸。安逸是危机意识的天敌,所以培养危机意识,就要打破舒适、安逸的生活。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树立危机意识,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家长要用不完美的生活去培养完美的孩子。目前,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一个缺陷就是,父母总想着给孩子提供一个尽量安全、丰富、舒适的成长环境,以达到培养完美孩子的目的。但是,所谓完美生活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具有不健全的人格、贫乏的精神生活等一系列的不完美。所以,让青少年去经历该经历的风雨,去探索人类的有限性,他们的意志才能得以锤炼,危机意识才能得以养成。

2.洞察历史的真相。学校教育要善于引导孩子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去发现历史的真相。危机与人类的存在相伴始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危机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当人们面对这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时候,就应该采取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主动悦纳它,而不是逃避,掩饰、甚至修饰。要树立危机意识,最重要的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危机的真相。老子在《道德经》里曾言明: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这表明,对于狂风暴雨的变化天地尚且无能为力,更何况人呢?所以,我们只能够顺应它、面对它和超越它。于此,危机意识的培养,本质上也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三、于困厄中探索止危机之“路”

(一)善于求真:在迷途中向科学问路

悟“道”方能识“路”。拥有正确的危机意识后,就要培养学生处理危机的能力。在踏上应对危机的“道路”前,我们肯定会迷茫,找不到方向,所以首先要向科学“问好路”,这是培养学生应对危机最重要的能力,即善于求真。由于对危机缺乏全面、深刻地认识,人们最开始会感到恐惧,无所适从,正如本次疫情初现时整个社会的恐慌情绪。而一旦对相关病毒的机理、传播、感染机制等有了科学地了解和把握,我们就能应对疫情,减轻恐惧。所以,对青少年来讲,正确面对危机要善于求真,善于求真就要实事求是。在这场全民战“疫”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要向科学要答案,任何掩饰、粉饰和回避危机的做法,只会让危机加剧。因此,学校教育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品质地培养。此外,在信息化、多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善于求真还要求学生要有媒介素养。危机出现之后,各种自媒体上有关疫情的信息五花八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辨别和甄别信息,就需要学生自身具有媒介素养能力。就学校教育而言,帮助学生提高媒介素养能力,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媒介批判能力。所以在防止危机的道路上如何“问好路”,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善于求真,即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

(二)敏于批判:在探索中寻求出路

其次, 学校教育需要重点培养学生敏于批判的能力。所谓敏于批判,是指学生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要有问题意识,要有高度的敏感性。疫情在武汉初见端倪时,一些医生已经敏锐地感觉到此次病毒非同寻常,他们开始推翻之前的决断,并有预见性地将信息上报,以提醒广大民众。可见,如若缺乏敏锐的问题意识,而只是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可能我们就会错失解决危机的最佳时间。因此,学校教育要培养孩子敏于批判的能力,要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此外,敏于批判的能力还包括未来意识和发展意识。危机,必然跟未来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应该以一种立足未来的发展眼光去审视和认识当前的危机问题。这样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孩子才有敏于批判的能力,才能在独立思考和探索中寻求正确出路。

(三)勇于担当:在艰险中毅然行路

知其然而后行之。“问路”,“寻路”后需要我们坚定地走下去,不管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善于求真和敏于批判是从认知层面来培养学生处理危机的能力,勇于担当则是对学生行为上的引导。如果只批判,而不落实为行动的话,是无法解决危机的。因此,家长和教师还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在危机面前勇于担当的精神。就学生而言,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指的就是自觉承担自己份内的责任。比如本次危机,虽然我们并不是在一线奋斗的医护工作者,可是我们的一言一行也同样可以为这场危机的胜利助力。比如说:不聚众、宅在家;拒绝吃野味;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他人等,这些实际上都是一种勇于担当的表现。危机的出现,不是个别人的事情,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只有让学生具有建设性的“我们”立场,他们才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事外,相反,他们会非常乐意参与其中,积极助力解决“我们”共同的危机。

(四)勤于自省:在反思中率然引路

行然后知所以。在科學的指导下,我们得以用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回望来路,细数得失,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同时也要为后人总结经验。正如疫情渐渐平息后,我们开始反思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的不足,医疗卫生体系的漏洞等一些发展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同时也及时总结、分享抗“疫”经验,积极援助世界各国,在自省中率然为他人引路。其实学校教育同样如此,在培养学生危机意识和处理危机能力的同时,还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即“实践出真知”。比如,幼儿园的孩子在游戏中认知周围的人和事,学会与人相处;初进课堂的小学生在临摹端正的方块字中形成自己字体的“筋骨”;初高中生则在丰富的学科知识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探索无尽的边界。要让学生在已知的指引下发现更多的未知,让青少年成长为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引路人。

于困厄中领悟防危机之“道”,于困厄中探寻止危机之“路”,人类的生机藏匿于每一次的危难之中。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面对危机时善于求真,敏于批判,勇于担当,勤于自省的能力。如此,我们的“后浪”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历史长河中奔涌向前,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德]O·F·博尔诺夫,著.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班建武.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的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刘   娟,陈永亨,等.危机意识教育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2006,5,(9).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学校教育道路
道听途说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永远有危机意识
从危机意识谈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
你的危机意识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