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研究

2020-10-20 05:23黎人伟杜婵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研究

黎人伟 杜婵

摘 要:此文简单介绍了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详细分析了智慧交通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并研究了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研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私家车大量增多,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我国汽车保有量大约在2.6亿辆左右。但是道路资源不足,规划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了道路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从而引发诸多交通问题,严重影响交通安全。所以在交通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城市交通道路设计的根本需求和基本原则相结合,使设计方案更加具有科学合理性,以此促进城市道路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为了能够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工作效率提升,就必须要先对道路交通展开细致分析,才能够将不同状况的道路功能需要加以明确,促使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工作能够得到创新[1]。

1.1 快速路

对于城市的快速路而言,主要是为汽车提供较长距离的快速道路行驶,不仅能够将城市当中的每個交通片区进行高效连接,还能够促使城市道路交通得到疏通,并且将城市当中的对外交通加以连接。城市快速路对内主要是在城市当中起到主干型道路的作用,对外能起到聚集与吸引主要车流的用途。在快速路的车道设置方面,车道一般在4个及4个以上,并设置辅道。在交叉口设置时一般考虑立体交叉或先与辅道相交后再将车流引入主道。

1.2 主干路

对于城市中的主干路而言,是将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进行连接的重要道路。在主干路的设置方面,主要是由4个机动车道以及两侧分隔带隔离的非机动车道而组成的,也可能是六条机动车道。主干路能够起到将交通能力提高的目的,在交叉口处的处理通常是将交叉口进行展宽设计,同时利用交通信号灯控制。处于经济性和城市用地紧张等原因,一般不考虑立体交叉的方式。但是,在对主干路展开设计期间,应该尽量避免在主干路周边设置吸引群众的公共设施建筑[2]。

1.3 次干路

次干路在城市道路中,同样也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同时能够与主干路之间形成相互关联的作用,并且能够与主干路共同构成城市的交通干路网。能够在城市道路交通中起到集散的用途。通常,次干路主要在公共住宅或建筑处布置,所以,次干路同样也能够起到生活服务的功能。交叉口设置时,也应该考虑设置展宽段及信号灯控制,以保障行车安全。

1.4 支路

对于支路而言,其具有更强的生活服务功能,通常在住宅处得到设置,重点是为群众的步行、自行车行驶、公交行驶而设置的道路[3]。支路交叉口设置相对比较灵活,可设置让行控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交通信号灯。

2 智慧交通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2.1 交通规划与管理

在交通工程的设计与筹划期间,智慧交通的设计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智能的监控体系、交通管理体系以及交通规划、决策体系。其中,交通管理体系是最为关键的,对于智能监控体系而言,是交通设施设计的关键基础,而对于交通规划、决策体系而言,属于长期性、宏观性的应用。

2.2 出行人员信息化服务

对于出行人员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而言,其中包含众多的内容,通过对体系确立的独立性方面加以分析,智慧交通在其中的设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车况汇报系统、汽车导航系统以及多种类信息服务系统[4]。

2.3 车辆运营管理

在车辆运营管理工作期间,智慧交通的设计内容主要包含公交运营体系设计、智能公交体系、出租车调度体系、轨道交通调度体系、自行车辆管理体系以及商用车辆智能管理体系、特种车智能管理体系等。

2.4 电子收费

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电子收费系统中,智慧交通的设计主要包含智能停车体系与不停车收费体系等。其中,不停车收费体系在智能交通当中起步时间比较早,其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而通过短程物通信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将其他便捷的自动收费体系加以衍生与建立。

2.5 紧急事件与安全

在城市道路交通的紧急事件处理方面,智慧交通的设计内容包含应急预案体系、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等。其中,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主要将事件的预测、事件的检验、事件的分析、事件的管理、事件的记录等内容包含其中。而应急预案体系主要是为行人、机动车驾驶员提供相应的帮助[5]。

2.6 综合运输

在综合运输中,智慧交通的设计内容主要包含客、货综合联运体系。此种体系能够在货物汽车中得到充分应用,能够通过识别与传感技术,从而为广大司机、乘客提供移动终端的信息查询技术,促使司机与乘客能够对运输期间的路况信息有充分了解,并且将客、货运的信息资源交换得以实现,能够将司与货物运输之间的信息共享得以实现,促使综合运输工作的效率能够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3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技术分析

3.1 主干道设计技术

在城市道路规划以及设计过程中对交通主干道进行设计是最关键的内容。因为城市道路主干道本身就是保证车辆顺畅通行的重要道路类型。在对主干道进行设计时,要坚持以服务车辆通行效率为主要目的,特别是在对主干道的护栏、路灯、公交站台以及过街天桥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简洁明快的要求,尽可能突出各个设计内容的使用功能。在对交通道路的标志标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合理的位置同时留下相应的提前量,这样方便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路况,从而提高道路交通运行的安全性以及通畅性[6]。

3.2 横断面设计与选择

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先要了解到城市道路主要包括主干道、快速路、次干道以及支路等。其中次干道、主干道以及快速路包括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一级道路主要是对新城区进行服务的,而二级道路主要是以旧城区道路为主。支路主要包括三级:一级支路是服务型道路,二级支路主要是自行车车道,而三级支路主要是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辆混合型的道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道路的功能以及分级要求,对横断面形式进行合理选择。在对横断面形式进行选择时,要尽可能减少物理分割情况,保证可以在交通流改变的情况下,对其他道路类型进行有效利用。特别是行人与非机动车辆道路可以尽量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路进行分离时,可以使用高差方式进行有效隔离。

3.3 生活道路设计技术

生活道路是城市交通工程设计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生活道路进行设计时,必须重视生活道路的安全性,强化生活道路设计工作。可以在道路口设置道路交通标志,特别是对有较多停车要求的街道要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对车辆停车位进行合理规划。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对引导性以及限制性交通设施进行有效设计,这样能够对生活道路的使用功能进行辅助引导,按照相应道路的路边以及路中设施对其进行合理布置,可以对车流以及车速进行有效控制,增加城市居民在生活过程中交通的有效活动空间[7]。

3.4 綠化景观设计技术

在当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过程中,对绿化景观进行合理设计是提高道路设计水平的重要内容。在对道路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必须保证绿化景观与城市的整体面貌以及城市文化特点相符合,才能够充分发挥道路绿化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第二,在广场进口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需要与绿化用地景观之间进行协调设计,特别是在交叉路口要预留宽阔空间,保证绿化景观设计的有效性。第三,在对路两边地形以及现有建筑物附近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可以利用微地形方法完成绿化景观设计工作。这样能够利用建筑环境设计出高低搭配、具有一定层次性的景观环境,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同时提高路口时驾驶员的舒适性。

3.5 交叉口设计技术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交叉口进行设计时,要遵循以下设计要求:第一,确保交叉口与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相适应,对交叉口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第二,在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道路设施空间进行合理布置,提高交叉口的通畅性,防止不同交通流之间产生的干扰。第三,在交叉口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以此为基础才能够对交叉口进行合理设计[8]。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机动车辆也在不断增加,对道路交通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需要重视当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设计工作,才能够保障城市道路交通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在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技术进行不断提升与研究,加速智慧交通设施的研究与布置,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才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兴伟.基于环保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分析[J].居舍,2019(05):96.

[2]姚江.基于绿色施工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1):170.

[3]常星.面向工程设计的城市道路交通需求预测常用方法简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2):80.

[4]刘宏强.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8(16):96-97.

[5]高朋.基于环保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3):47.

[6]王腾远.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路径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8):56.

[7]刘国峰.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284.

[8]何健安.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0):133-134.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