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校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研究

2020-10-20 10:37赵兴灿
广告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发展路径人才培养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新时代下建设美丽、和谐、文明、富裕新农村的总纲领。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全国各方面的力量都在积极地参与,高校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云南各高校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的方式研究乡村振兴的路径;利用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产业规划的契机,打造美丽乡村,助推乡村可持续发展;大力开设专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等等。

关键词:发展路径;产业基础;文化振兴;美丽乡村;产业规划;人才培养

云南省地处祖国的边疆,农业人口多,乡村产业基础薄弱,贫困面较大是其突出的问题。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往往又是与脱贫攻坚工作共同开展的。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又助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实施。云南高校在充分实施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又在同步实施着乡村振兴工作,从多方面充分保证了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无缝衔接。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目前云南高校在乡村振兴中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大类:

一、云南高校开展乡村振兴的情况

(一)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研究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云南高校通过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集思广益,研究乡村振兴的发展的路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云大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了《乡村振兴战略纵横谈》讲座,邀请云南省社科联主席,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范建华研究员为主讲嘉宾,范建华研究员从“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中国乡土社会的“兴、衰”史;“振兴乡村”的系列举措、乡村振兴的伟大意义以及个人的建议和思考进行了系统的讲谈。另外还有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云南农业发展智库联合承办的“云南乡村振兴产业战略规划发展研讨会”,该研讨会邀请了郭沛、姜文来、张跃彬、马路明、李永松、武卫、李荣福等专家、学者和领导,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学术高度。该研讨会讨论了云南乡村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云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机遇与潜力,对云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云南高校通过召开专业的座谈会和研讨会的方法,深入的讨论了云南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不足以及瓶颈,充分挖掘出云南在新时代下进行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发展路径,为云南各地乡村的振兴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开展调研工作了解目的地的状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必然要对目标地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后才能够具体的开展振兴工作。“调研”是云南高校普遍使用的一种措施,目前的调研工作多数结合脱贫攻坚来进行,各高校调研的目的地一般都是挂钩扶贫的村镇。调研人员一般由学校主要领导或主管扶贫部门的领导带队,工作内容主要是对目的地的乡村资源、贫困程度、教育现状等进行调研。比如云南大学2019年10月26日至28日,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张军率领由10名规划设计专家组成的规划团队到该校扶贫点凤庆县鲁史镇河边村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前期调研测绘。云南艺术学院2019年7月11日—13日校党委黄雁玲书记带队赴巍山县开展调研和召开会议;2019年3月11日云南师范大学扶贫办主任沈庆炳一行3人到梁河县调研教育帮扶工作;2019年11月7日,保山学院党委书记杨赛光,纪委书记杨耀程一行10人到该校挂钩扶贫点瓦渡乡垭口村开展调研工作等等。各高校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对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着调研,调研工作为其进行目的地的帮扶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开设专业为培养乡村振兴输送人才

“人才”是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高校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培养人才,近年来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云南多数高校都有针对性的开设了相关专业,这其中有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保山学院等学校开设的规划设计类专业、农学类专业、教育类专业、珠宝玉石类专业、服装服饰类专业等多个专业;各高校培养的人才逐步侧重于乡村振兴的核心要求,它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为地方发展,乡村建设输送着人才。

除了开设专业外部分高校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院、研究中心。如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该院致力于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在专门的人才培养,科研、教育合作等方面为云南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除此之外还有昆明理工大学成立的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该中心利用自身优势,多维度研究和实践乡村振兴,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助力于云南的乡村振兴与发展。

(四)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云南高校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一部分学校在大力推广和发展乡村文化,通过各种活动、培训等方式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比如:大理大学2018年和2019年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对少数民族服饰制作技艺与设计进行了系统的授课,对该区域振兴乡村文化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另外还有诸如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保山学院、文山学院等通过开展乡村墙面彩绘、书画展、文化宣传墙设计、乡村公共场所打造、村寨道路美化等推動乡村文化的振兴。数个高校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发掘和推动,使乡村呈现出一派文化气息,使乡民得到了文化的熏陶,使国家政策得到了大力的宣传,和谐美丽新农村效果逐步显现。

二、综述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时代下基于我国的国情提出的一个伟大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高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紧跟时代大潮,践行党的路线,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是时代赋予高校全体师生的光荣使命。如何顺利、高效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求高校内的决策层须保持足够的重视,在人才调度、资金配套、宣传、舆论导向等诸多方面予以倾斜;其次必须系统的制定或完善激励机制,奖、惩分明,严格实施,这是高校实施这一战略持续展现生机和活力的基础保证;再次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科学研究,探寻乡村振兴的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最后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的开设专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近年来云南高校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效,加大力度持续参与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更加有力的助推云南乡村的快速振兴。

参考文献:

[1] 黄武平.夯实“三农”基础 决胜全面小康[N].湘潭日报,2020-04-15(004).

[2] 时湘斌,方舟,李林.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规划编制方法探索[J].山西建筑,2019(22).

[3] 王芝华.构建决胜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推进机制[N].长沙晚报,2020-03-12(010).

作者简介:赵兴灿(1983.11—),男,汉族,云南腾冲人,翡翠鉴定师,国家二级技师,中职,本科,保山学院,研究方向:工艺美术、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单位:保山学院珠宝学院)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发展路径人才培养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