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主题班会的融合思路及实践探索

2020-10-20 09:42张新宏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农村教学班会课心理健康

张新宏

摘 要:现代教育过程中应试教育的烙印不可避免,学习成绩依旧是衡量一名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天平,这就促使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将注意力放在学生优良思想品德形成、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外,当下社会一些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地阻碍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下中学班会课开展现状分析,探究农村中学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开展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学;中学课程;心理健康;班会课

现在学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情况,尤其是在农村,由于受到大量人口进城务工这一现实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复杂。这就需要教师借助相关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的开展来引导学生获得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当下农村中学教学状况来看,大多数的中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在家庭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或者获得畸形关爱,导致这些孩子出现一些心理危机,进而产生一些不正确的做法,有时甚至是极端的想法或做法,给学校的管理和班主任的班级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阻碍。因此,班主任借助主题班会课,运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刻不容缓。

一、农村中学主题班会课开展现状分析

(一)班会课主题开展的目的不明确

在当下阶段的教育之中,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学班会课做出了要求开展的规定,但并没有规定班会课开展的具体的内容。班主任在班会课开展过程中大都是向学生传递一些会议精神,学校方面强调了哪些内容就讲解哪些内容,学生也能够及时地理解班主任所表达的含义,但是班主任大体都是讲解一些安全、纪律、学习、卫生等问题,也有个别老师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孩子进行教育,但远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班会课开展模式。

(二)班会课开展单纯成为一种形式

学校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成绩,农村地区的学校当然也不例外。很多学校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尽可能地“挤”时间来开展教学活动,尤其到了中考前的紧张阶段,班会课也就不能幸免地被“挤占”了。班主任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简单的学校要求讲解之后,便要求学生开展文化课程的学习,甚至一些地区的班会课出现被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轮流使用的现象,久而久之班会课的开展就会流于形式,毫无建树。

二、农村中学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开展策略

(一)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证主题班会课的开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家庭离异现象较十年前也普遍了很多,农村孩子心理健康方面产生的问题更加严峻而复杂。虽然现在农村学校基本上都配备了心理健康老师,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仅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想积极地引导孩子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班主任是和孩子们接触时间最长、机会最多的老师,也是最了解孩子们的老师,因此通过主题班会课,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导入榜样以及模范实际展开主题班会

农村阶段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外界人物、事件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向着不同的方向发生着转变,这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体现。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可以意识到,榜样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榜样可以被看作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适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较大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在原有话题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出榜样介绍,应通过选择一些道德模范人物或是其先进的事迹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引导。

(三)结合社会实践以及生活内容展开主题班会

中学生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的开展过程中对心理健康认知层面的教育固然重要,但相应的实践活动落实也是非常关键的,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及作用。在当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性质的主题班会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在于借助实践活动来实现对学生健康思想意识的深化,使得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之中找到心灵上的自我升华,以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减少、空巢老人增多的情况,老人独自在家,日常生活以及精神生活都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班主任可以借助主题班会课程来拟定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为空巢老人带去温暖,并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辛勤劳苦,进而从中体会到成就感、力量感,以有效地带动学生产生正确的思想认知,使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得以形成和巩固。长期施行之后,活动能够助推农村中学生去进行健康心理的自我成长,促使其反馈到生活之中,塑造出正确的健康心理。

(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应当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的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甚至是孤儿不断增多,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不断产生,产生例如自卑、无助、痛苦甚至是报复等不良情绪。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容易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造成混淆,忽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的教育目标,只是简单地按照心理健康教材的编排体系组织活动,致使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应当是根据集体中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针对其中比较突出的或者共性的心理问题开展活动,采用恰当的活动方式,达到及时有效地调整孩子的心理状态的目标。例如学生到了八年级,青春期逐渐到来,第二性特征逐渐显现,学习的压力也会逐步加大,心理波动也随之增大,会产生诸如烦躁、易怒、叛逆等负面的情绪,这时我们就应该开展以青春期的认知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班会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己,疏导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

(五)开展多样化的主题班会形式,鼓励积极参与

农村中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讲解、师生讨论、辩论活动、班级团体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形式,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得到自我成長。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每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都需要教师进行组织,教师可以让班级成员进行组织和施行,教师由原有的台上走到台下,和学生共同设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人人参与、人人提升。

在农村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开展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使活动的开展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班主任教师需要努力提高班会课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出其德育教育的基本功能,将其作为班级活动管理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使得学生向着更加积极、正确的道路前行。

参考文献

[1]尹德福.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23.

[2]毛海燕,王小东.浅谈在农村中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的必要性[J].才智,2019(30):127.

[3]张正翔.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学周刊,2019(30):79.

猜你喜欢
农村教学班会课心理健康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浅析怎样提高农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