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导入策略

2020-10-20 07:16乐平建
数码设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乐平建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在这个信息时代,学校开设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而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后续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因此,本文从悬念导入、游戏导入、温故知新导入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如何进行课前导入,以保证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引进策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1-0035-01

Abstract: with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 series of reform requirements have emerged in primary education. In this information ag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schools to set up new cours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lso being constantly improve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lass can effectively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ubsequent teaching conten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refor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suspense, the introduction of games, and the new introduction of reviewing old knowledge, and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the 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before class, so a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introduction strate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lassroom teaching

教師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那就是导入环节,而导入环节也是一节课堂的初始环节。众所周知,小学生极度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如果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那么在接下来的一整节课堂中就很难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可见,一节课堂的导入环节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将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中心,详细探讨教学导入策略。

1  设置悬念导入法

思考源于疑问。只有在产生问题,产生疑问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积极地学习和探索。由于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其控制自己的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理解这一点,并通过新课的提问来确定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强烈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使课堂成功率提高一倍[1]。

例如:教师在教学“复制”和“粘贴”这一课程时,教师采用了创设悬念情境的教学方法,并向全班同学发起一个挑战:“同学们,让我们进行一场比赛共同竞争冠军。你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出一句话或一段话,然后老师在电脑上把这句话打出来,看看是老师打字的速度快还是你们说话的速度快,好吗?”这个比赛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这时一个活泼可爱的学生立刻站起来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时教师第一次在电脑上打出这句话,可是教师打字的速度落后于学生说话的速度。但是从第二次开始教师打字的速度便远快于学生说话的速度。之后的几次比赛结果引起了其他学生怀疑,于是学生们轮番上阵,可结果并没有发生改变。此时学生的好奇心都被激发起来,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很满意于是问:“学生们,你不想知道为什么老师打字的速度比说话的速度来得快?”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中,教师便开始了“复制”和“粘贴”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显而易见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十分喜欢而且教学的最终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  设置游戏导入法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视觉思维为主,其认知能力较低,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其学习内容相对抽象,大多数学生无法理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很辛苦,学习兴趣也普遍较低[2]。对于这类现象,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应注意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巧妙地运用玩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爱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游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这也十分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有趣的游戏与教学活动的相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的乐趣还能让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到位。用于引入新课程的教学游戏包括挑战、谜语等,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设置游戏导入法不仅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例如:在学习“认识鼠标”的内容时,教师采用猜谜的游戏导入法来导入本节课。谜语:“一只小老鼠,脑袋圆又圆,尾巴长又长,整天躺桌上,你来点它,它帮你。”并给学生一些提示,其答案是办公室设备。听完后,学生很感兴趣,并且进行了小组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了。 同时, 挑战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游戏方法。例如,教师在授课“英文字符录入”这一课时,教师会挑选几篇英语文章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电脑上录入这些文章。学生录入英文文章的准确性和速度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突破这一关,为了顺利达到下一关,学生会不断提高自己录入文章的速度和准确性。由此教师在进行引入授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很高。

3  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导入法就是将过去的知识运用在新知识中,这种导入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不仅可以顺利地导入下一节课堂的内容,还可以给学生巩固旧知识点的机会。回顾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可以在学生的认知中构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转换。这样,旧知识就被用来理解连接新知识。

例如:教师在授课“输入”这节课内容时,采用“以史为鉴”的方法引入新知识。首先让学生回顾“写字板”这一课时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于输入法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单词的输入法,这是介绍“句子”输入法的切入点,最后要求学生对于句子进行录入,学生对于输入这节课就会感觉轻松。这样既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又引导学生巩固了“旧知识”。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重视课堂的导入,通过有效地导入教学,使课堂教学能够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师还要学会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选择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乐趣,也是提高教育效率的一种途径,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元媛, 宋丽青.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活力教学策略[J]. 都市家教月刊, 2013(4):270-270.

[2]蒋大庆.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8):111.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