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成效

2020-10-20 07:01卢艳
数码设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卢艳

摘要:我国推出新课程改革内容,其中明确指出,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设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针对现今教学课堂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1-0077-01

Abstract: China launched a new curriculum reform, which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in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lassroo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cre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vides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reating situation

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有所不同,其逻辑性与抽象性知识内容较多,教师根据知识内容创设相关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培养,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1]。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明白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也并没有将情境教学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学生的探索欲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被调动,课堂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提升。

1  情境创设中常见的问题

1.1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教师在创设相关情境教学时,部分教师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提升。后者教师是因为在创设情境时并没有明确情境教学的意义,也并没有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单纯的走形式,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学习不到有效的知识内容,學生的积极性也没有被调动,学生学习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故此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

1.2情境创设思维无深度。教师创设相关情境时,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抽象性知识内容理解更为深刻,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今教学课堂中,教师创设的情境思维毫无深度,仅仅是几幅图片,几个主题故事,与学习内容毫无关联,情境教学的意义得不到体现。

1.3情境创设缺乏“数学味”。教师在创设情境课堂时,教师不能完全接受创新性教学方法与新颖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多数以游戏、活动主题等等进行创设,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到数学知识内容,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也不能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得到解决,课堂情境创设缺乏“数学味”。课堂情境学习成为学生嬉笑、打闹的游戏场所[2]。教师要将知识重点与情境创设相融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对数学的抽象性知识内容更为直观的理解与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保障。

2  有效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2.1引经据典,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情境中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为此,教师可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数学观源于生活,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教师可结合小故事创设反映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中《中心对称》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知识内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学生在掌握中心对称基础知识内容之后,教师结合生活化物体进行举例,让学生进行探讨,有哪些物体属于对称图形,哪些物体不属于对称图形,并让学生进行思考,举出生活中为对称图形的物体,例如:巴黎埃菲尔铁塔属于对称物体么?经典的建筑物更能让学生专注学习对称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学习更为专注,探索欲被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内容,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2.2动手操作,创设教学情境。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教师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创设教学情境,动手操作实验过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认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观察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中《画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动手实践的情境活动,教师让学生通过纸、笔的形式进行画图,可以任意想象轴对称图形的一边,然后动手将其补成轴对称图形的样式。学生之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创设,看哪组的学生在画图中更认真、创新性思维更加灵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培养,学生高效掌握其知识内容,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3  巧设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能使课堂学习气氛更轻松、更活跃,学生学习更积极、参与度更高。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巧设疑问,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探索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之间也能互相帮助交流,每个学生都能在问题的情境下,调动自己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课堂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中《全等三角形》一课中,教师根据数学知识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例如: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列举出生活中所见到的全等三角形的物体,列举物体最多的小组为胜。学生的胜负欲被充分激发,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更为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探讨,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中,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内容掌握更为深入,也能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应用,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高效课堂得以构建。

总结:综上所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情景创设教学法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情景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可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建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多面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耀东.合理创设数学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5,(6):4-6.

[2]宣其均.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 考试周刊,2016,(36):63.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