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不息 长三角迈向新征程

2020-10-20 05:41周静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三省城市群长三角

周静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离不开这片区域山水相依、人缘相亲、习俗相近的历史积淀。

立秋后的长三角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炙热的气息。

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继2018年11月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之后,这一区域再次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

9月8日至9日,2020中国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在浙江嘉善举行。自2008年首届中国长三角青商论坛在江苏南京举办以来,到今年已连续举办十三届,成为长三角青年企业家交流的重要平台。

长三角地区向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兄弟城市携手共进、奋勇前行,让这里成为中国经济最繁荣和发达的地区。在面积3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占全国1/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了占GDP总量1/4的份额。

如今,长三角乘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东风,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经济学家们认为,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更加凸显了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并对其赋予了更大的使命。长三角既是国内经济的核心区域,又是国际大循环的一个支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将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

潮涌长三角,逐浪正当时。

丰厚的历史积淀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离不开这片区域山水相依、人民相亲、习俗相近的历史积淀。

去年,浙江省社科院浙学研究中心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文化基础》的文章,里面谈到“历史文献中,多有‘吴越为邻,同俗并土‘吴越二邦,同气共俗等记载。回溯江南史迹,也可为之佐证。东晋之始,江苏即以其文化艺术成就成为江南中心;至南宋,杭州建为皇城,领一代江南风尚,流风遗韵及于今朝;明清时期徽商足迹遍布江浙沪,推动江南市镇发展;近代上海开埠,遂成江南文化中心,江浙皖之才人逸士云集沪上,艺术渊源盘根错节,至为深厚”。

这片区域的国际视野也早早养成,甚至早在上海开放几百年前,江浙地区已经参与了对外贸易,姑苏的刺绣、杭嘉湖的丝绸、无锡宜兴的陶器,都曾行销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三省一市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合作度、紧密度、融合度不断提升,区域内人才流动频繁,文化交流密切,为今天的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区域融合的历史认同和现实基础。

长三角城市群的概念自改革开改以后,渐渐深入人心。事实上,这个群的成员也是经过不断调整和规划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士林曾写过专门文章论述过,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五个主要版本:一是1982年至1984年的上海经济区;二是1984年至1988年的上海经济区扩大版;三是1992年至2008年以沪苏浙16城市为主体形态的长三角城市群;四是2008年长三角地区2省1市25城市版;五是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26城市版。眼下,人们谈得最多的便是第五个版本。

长三角城市群继往开来,在新时期承担了不一样的历史使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建成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

换句话说,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是要“破”圈建“群”。“破”是打破地域壁垒,打破行政壁垒,让促进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充分流通起来;“群”是指在更高水平上分工合作、协同发展,摒弃过去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模式,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迈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现实

当下,长三角发展的核心在于“高质量”和“一体化”。

曾经,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经济发展上各自为政,不仅出现了纺织、光伏等产业结构雷同或重复的问题,还因此导致了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就在于破除各种壁垒。而今,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推动过程中,原有的壁垒正在逐渐破除。

就在不久之前,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共识》(下文简称《合作共识》),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进一步升级。《合作共识》指出,三省一市将支持各领域应用场景调用核验异地电子证照,实现办事“材料免交”,同时重点推进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营业执照、出生医学证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等高频电子证照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场景中的共享互认。9月30日起,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电子驾驶证、行驶证正式实施互认。

《合作共识》是三省一市互融互通的一个注脚。类似于此,这些年来,三省一市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已经常态化和深化,不同职能主要部门之间的对接、交流、合作、探讨更是越来越多。

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离不开高精尖人才,长三角在推进教育一体化方面也积极作为,构筑了产学研“朋友圈”。2019年5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2019年12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签署《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近期工作要点(2019-2020年)》;今年8月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这是全国首个跨区域的职教一体化方案。

当然还有研发成果的共享、融资平台的构建、产业集群的开拓等。这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样本。

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将建设一体化示范区,探索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行之有效的一体化制度安排。

总的来说,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已经融入三省一市居民生活、创业、投资等方方面面。在此过程中,青商企业家有大量的商业机会可以探寻。

新经济创业者迎来新机遇

“一体化”拉动投资,为长三角开拓经济增量。

在苏滁现代产业园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站在满负荷开工的汽车零配件生产线面前,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兴介绍,虽然近两年汽车行业增速放缓,但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土地财税政策优惠,帮助公司经营逆势上扬。“两条生产线下个月投产,还得招400名技工。园区帮我‘上规模,我为滁州‘保就业。”张伟兴笑着说。

淮海经济区建设进入“加速期”,上海钜成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成集团”)瞄准机遇择机“走出去”,主动融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建设进程,该公司将在徐州分别建设以5G光通信产业和电竞新数字产业为核心的两个产业园区,总投资50亿元,带动当地人口就业,助力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

……

毫无疑问,在顶层设计与国家战略的推动之下,大量的投资涌入将是必然的,结合长三角固有的强劲经济与产业实力,长三角未来即将迎来重大机遇。

在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看来,长三角有三大投资主题:一是产业互联网兴起,5G、云服务、物联网和软件行业孕育机遇;二是成熟產业数字化,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先行者,研发投入雄厚的物流企业,以及在智能电网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公用事业企业,将成为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受益者;三是智慧城市新生活,电商、智能家居、网络授课、医疗等让生活更便利的行业。

总的来说,扎根于新经济、新科技领域的创业者会收获更多的商机。

猜你喜欢
三省城市群长三角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区域联动护流域
豪华的龙舟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湘鄂赣三省开展新闻出版广电战略合作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