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带来经济新活力

2020-10-20 05:41闫宁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10期
关键词:长三角绿色上海

闫宁

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毫无疑问,未来的长三角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

蓝天碧水,田园湿地;小桥流水,鸟语花香。

漫步于苏州同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近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远处是“石桥朱塔两依然”,水乡魅力扑面而来。

长三角地区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以百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创造全国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也是绿水青山样板间,拥有数量众多的“天然氧吧”“森林城市”。好风景能带来经济新活力,在长三角已成为共识。

生态水乡之美

苏州市吴江区,2019年开始谋划环元荡美丽乡村群建设。一年间,湖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鱼池全部清退,周边散乱污企业全部腾换,还原生态底色。水元素在这里无处不在,沿河而居、傍水而建的乡村肌理,处处可见“岸边步道”“亲水平台”“生活码头”。炊烟袅袅,村妇们在池塘里浣衣、洗菜,儿时的情景在这里温情地呈现。未来,环绕元荡,还将建设20余公里步道、自行车道,一路串联汾湖、淀山湖,形成乡村休闲旅游带。

与吴江区相邻的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荷池村近两年也因浙江不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了大变化。村里逐步拆除沿河违建、改善人居环境。

“土”元素被巧手点缀,沿着村里走一圈,常常能邂逅一份惊喜。村庄部分闲置空房,被改造成古砖窑遗址、民间砖雕非遗文化等特色历史建筑,还有古亭河岸、休闲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

“文”元素,赋予乡村一个有趣的灵魂。闲置房屋被打造成“有腔调”的特色民宿。民宿内,裸露在外面的木梁,似乎正在诉说着这个宅子悠长的过往;陈列着的嘉善民间手工艺品,成为乡村记忆的“博物馆”;餐厅里代替玻璃杯的老土碗,配上满屋的怀旧风,串起浓浓的原乡情。

去年,西塘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五镇之一。一条全长22公里、规划为“梦里水乡·乡伴西塘”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应运而生,荷池村正是亮点之一。在规划设计师眼中,这里有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村民们也越来越觉得有盼头。

优美的生态,每年为荷池村吸引上万游客,也让它成为嘉善美丽乡村风景线上的明珠。非遗体验馆、爱莲公园、水上驿站……一个个新项目落地,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产业应运而生。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一项重要目标,便是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包括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在内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定位更是直接落到“生态绿色”上。

一年间,从蓝图到实施,三省一市共同发力,在资源共享中获得绿色发展,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两区一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绿色发展条件:青浦区有21个自然湖泊,朱家角、金泽和练塘三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嘉善拥有55个湖泊和一个西塘古镇;吴江被称为“百湖之城”,有320个湖泊,同里、震泽、黎里三个古镇……

青浦、嘉善、吴江有着相似的自然地理特殊性,水网密布、地势低洼。对于这一区域而言,生态绿色发展道路再适合不过,特色发展与本地经济、资源、环境条件相结合,一条独具魅力的高质量发展图景徐徐展开。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生态绿色”是在坚持生态和绿色的前提下,体现“高质量”与“一体化”发展的两个关键。长三角绿色发展之路,如何形成“1+1+1+1>4”效应?各地已经开始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9月12日,由三省一市共同推动的“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正式成立,在成立仪式上,售价99元的长三角特惠旅游年票备受瞩目。这张“99玩一城 悠游长三角”旅游年卡联合长三角17个城市,目的地囊括浦江游览、灵隐飞来峰、瞻园、棠樾牌坊群、雁荡山、云和梯田、南浔古镇等长三角各地知名景点,完整呈现长三角秀美湖光山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下一阶段,长三角PASS产品将进一步升级,力争实现长三角地区文旅行业的‘同城待遇。”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都市旅游卡公司副总经理唐铭泽说。

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长期以来互为文化发祥地和旅游集散地。广阔的市场容量与强大的消费能力,使文旅业成为长三角区域融合率先起步、加速奔跑的“先行者”和“流量担当”。

为助推三省一市文化旅游资源共享,三省一市文旅主管部门一年来动作频频,纷纷发力:2019年5月,沪苏浙皖文化和旅游部门合作建立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随后在上海签署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共同推动长三角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战略联盟的形式、实体化工作的机制、共推重点项目的方式,进一步深化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去年9月,2019长三角生态旅游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发布由长三角生态旅游区联盟打造的专属旅游休闲产品。

长三角旅游资源的互融互通,极大丰富了圈内生态与文化多样性,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休闲选择。旅游资源的深度共享,与长三角各地之间因交通而不断拉近的距离不无关系。

8月11日,苏州市刚刚专题研究通苏嘉甬铁路项目建设,而在更早前的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和沪苏通铁路开通,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交流互访更为便捷。

交通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主打城市首位度的省会南京,正在铺展向四周辐射的轻轨:连接镇江句容市的宁句城际2018年年底已经开工,连接安徽滁州市的宁滁城际也在2019年开工。未来,南京都市圈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在另一重镇苏州,建设中的苏州轨交S1线到2023年即有望实现其与上海两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无缝对接,苏昆沪迈入轨交同城时代为时不远。商合杭高铁、通沪铁路、沪苏湖铁路……2020年,长三角有10多个铁路项目计划开通、开工,整个区域全年铁路投资计划在800亿元以上,占全国铁路系统的近六分之一。

密集的交通网加速了长三角各地的深入融合,路的畅通带来了各种要素的互通。人文交往更加密切,行政交往更加畅通,经济贸易交往更加活跃,直接为长三角文旅市场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机遇与市场

距离上海市区380公里,占地307平方公里……在江苏盐城大丰,有一片“北上海”。在这里,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抓住一體化机遇、用好长三角市场。

“在G1516盐洛高速到农场的出口处,有一座上海知青的纪念雕塑,我们想让人第一眼就感受到已经来到上海,来到上海农场。”位于盐城大丰的上海农场,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青春记忆,同时也是上海重要的战略“飞地”。20万亩肥沃耕地、8万亩水产养殖基地、5万亩林地资源……上海农场是上海域外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粮食与生猪供应占据全市最低保有量的20%和67%,是上海市民名副其实的“米袋子”“菜篮子”。

同样位于大丰的荷兰花海,不仅吸引着来自长三角各地的游客,也成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依托。4月的郁金香、5月的玫瑰、11月的百合,荷兰花海已经在区域市场形成品牌号召力。以花卉、婚庆、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全产业链正在拓展壮大。

美丽生态变身“经济要素”,激发生态资源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会带来实实在在的“绿色GDP”。目前,盐城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1200亿元,农业增加值610多亿元,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毫无疑问,未来的长三角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

猜你喜欢
长三角绿色上海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欢乐上海迪士尼
追踪绿色的秘密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