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纳税服务互联互通

2020-10-20 05:41董碧娟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10期
关键词:长三角示范区申报

董碧娟

人在上海,不用出门就能完成江苏吴江的税源登记,现在长三角跨区域税源登记太方便了。

“我人在上海,不用出门就能完成江苏吴江的税源登记,现在长三角跨区域税源登记太方便了。”上海凯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程艳丽近日体验了新推出的长三角跨区税源登记申请新流程后,忍不住为办事的方便快捷点赞。

据了解,国家税务总局近期推出的进一步支持和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10项税收征管服务措施,与去年11月推出的16项税收服务举措构成“16+10”长三角一体化税收支持体系,通过提升税收治理效能,助力长三角税收一体化步伐持续迈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说,税收政策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制度保障,“16+10”税收支持体系体现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统一的税收征管制度原则,增强了区域经济制度的统一性,进一步提升了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竞争力,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降低了纳税成本,降低了市场主体风险,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地税务部门通过“一扇门、联合办、跑一次”纳税服务,让纳税人尽享退税一体化的快速便捷。今年7月27日,上海菩森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向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税务局提出了预缴税款退税业务申请,仅用两天,1.3万元退税款就已经退回企业账户。同样受益的还有上海香海织带机械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江苏吴江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公司负责人汪剑平近日也接到了税务部门的首批4类15项涉税事项跨区域通办清单信息。

在长三角区域,跨省市税务执法怎么统一?近日,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税务部门全面执行统一的税务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和申报、发票类统一处罚裁量基准。这也是全国首次对跨省市税务行政执法行为裁量权实现“同事同罚”、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体现了宽严相济、罚教结合、包容审慎的现代监管理念。

纳税申报网上办理流程也不断简化。目前,在长三角电子税务局办税专栏,已集中推出16项征管服务和5项“一网通办”措施,纳税人可根据相关提示操作办理多个办税事项。“企业日常经营涉及许多税种,每个税种的申报期限不一致,对财务人员而言很容易遗漏或者出错,综合申报方式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雅马哈乐器音响(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衡海燕表示。

在上海首次探索推出的税种综合申报,将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的纳税期限由原先的按月申报统一为按季度申报,并在电子税务局将各税种申报进行合并,实现“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款、一张凭证”。

链接

2020年以来出台的

关于长三角地区的政策措施(部分)

《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

围绕推进同城化金融服务、试点跨区域联合授信、提升移动支付水平、支持设立一体化金融机构、推进跨区域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推进一体化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合作机制等8个方面提出16条具体举措。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

《规划》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互联互通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为重点,坚持优化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对外交通、城际交通、都市圈交通高效衔接和有机融合,提升港口群和机场群辐射能级,全面提高一体化运输效率、服务品质和融合水平,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支撑带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网络为基础,水运、民航为支撑,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蘇锡常、宁波等为主要节点,构建对外高效联通、内部有机衔接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

第一层,打造多向立体、内联外通的大能力快速运输通道,统筹优化干线铁路、 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等内河航道、港口、机场布局,实现与国际、国内其他经济板块高效联通。

第二层,构建快捷高效的城际交通网,依托快速运输通道,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等为重点,实现区域内部城际快速直连。

第三层,建设一体衔接的都市圈通勤交通网,围绕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为骨干,打造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搭建人才供需的云上平台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云”推出了“九城纳贤”专栏,汇集九城市3800余家企业,发布45000余个中高端用工需求,面向高校毕业生针对性推出8000多个岗位,通过云端招聘实现无缝对接,化解企业用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围绕改革赋权、财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新基建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素流动、管理和服务创新、组织保障8个方面,提出了22条具体政策措施:

一是赋予一体化示范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和必要的管理权限。强调“政策从优”原则,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可以在地方试点的,支持一体化示范区集中落实、率先突破、系统集成。

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明确两省一市共同出资设立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财政专项资金,3年累计不少于100亿元,用于先行启动区的建设发展和相关运行保障。在此基础上,两省一市加大对一体化示范区财政支持力度,并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同时从金融创新和发展绿色金融两个方面,给予一体化示范区部分金融支持政策。

三是强化用地保障。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明确由两省一市优先保障,涉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由省(市)以上统筹安排,并建立周转期不超过5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周转机制。

四是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明确一体化示范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推进内容,主要包括加快实施5G、千兆光纤跨区域共建共享等。

五是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聚焦教育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争取高水平大学在一体化示范区设立分校区、联合大学和研究机构,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探索跨省职业教育“中高贯通”“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六是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促进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场所的互联互通。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内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探索“揭榜制”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机制等。

七是进一步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主要包括优化企业自由迁移服务机制,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究用对照药品的进口流程,允许一体化示范区内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委托长三角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产品等。

八是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政策落实。对两省一市、两区一县、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分别提出了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并规定对两区一县实施有别于其他市县的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

猜你喜欢
长三角示范区申报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鼠国要上天之离你十五米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