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晚节不保因乏公心

2020-10-20 05:41严学锋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力帆马云董事长

严学锋

企业家根本的责任是忠实、勤勉地致力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再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而非私利当先。

2020年8月,力帆股份破产重整,82岁的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尹明善“晚节不保”。人才是第一资源,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人物。当企业家的才能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时,企业衰败是大概率事件。这意味着,企业家需秉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适时主动退出并交班新人从而为企业继续发展提供条件。此种公心利己也利企。在这方面,尹明善缺乏公心。

入狱20年本是传奇

尹明善曾入狱20年,其后创业成大富豪。作为企业家的他经历非常传奇,出狱后奋发成为企业家,经历十分正能量。

尹明善1938年生于重庆,20岁时因为“不正确的言论”,获刑20年。这属时代悲剧。其间他自学文化知识,出狱后当了名英语老师。48岁时,尹明善辞职,创办重庆职业教育书社,靠卖书赚到了第一桶金。显然,此人性格坚韧,具有创业精神。

1992年是尹明善的大转折年。那年,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投资20万元,创办力帆股份的前身公司,进入摩托车行业。“现在,我该做自己真正的事业了,像骑士堂·吉诃德那样,手持长矛,向命运的风车挑战。”他的这番话彰显其企业家精神,所投资的行业也证明他眼光不俗。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摩托车行业大热,力帆股份大发展,一举成为当年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董事长尹明善成了大富翁,2001年以5.2亿元身家登上富豪榜。力帆股份2010年上市,尹明善家族财富高峰时达上百亿元,尹明善本人也成为重庆首富。

2005年,力帆股份获汽车生产资质,进入汽车产业——这是远大于摩托车的市场。从此,力帆股份有了摩托车、汽车两大主业。

82岁没能逍遥

2017年—2019年,力帆股份的营业收入逐年下降,从126亿元降至74亿元,净利润分別为1.7亿元、2.5亿元、-46.8亿元,2019年亏损额超过了上市后的利润总和;2020年上半年亏损25.9亿元。2020年8月,亏损严重的力帆股份、公司控股股东力帆控股均重整,传奇人物尹明善在82岁时遇大坎。

力帆股份进入的汽车产业是门好生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升级,近年来,汽车行业市场空间非常大,造就了一批营业收入、利润都十分不错的企业,国企如上汽集团(2018年净利润高达360亿元)、一汽集团、东风汽车,民企佼佼者如吉利集团、比亚迪。然而,力帆股份的汽车业务却并不如所预想的那般美好,其中2019年更是出现营收大降,甚至亏损的问题。这与市场竞争激烈有关,尤其是民营汽车企业属市场后进者,早期无法与国企巨头公平竞争,再加之大量跨国巨头进入中国,竞争可见一斑。汽车行业属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民企应该谨慎进入,即便进入也要走差异化竞争路线。这极其考验企业家的战略决策能力。

管理方面,力帆股份在企业家退出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公司上市后的2010年,尹明善称,自己要活到老,干到老,即使不当董事长,当董事也好,当员工也好,也要为力帆的发展尽心尽力。然而,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老年人与年富力强的年轻人相比,在体力和精力上总是有一定差距的。作为企业家,理应在适当的时候找到适当的人管理公司。2017年,在尹明善79岁高龄之际,他宣布退休,并称:八旬不退,力帆衰颓;后继有人,力帆腾飞;力帆妖娆,老尹逍遥。他卸任力帆股份董事长,生于1970年、任职副总裁、总裁多年的牟刚接任董事长一职。尹明善儿女双全,也已有了孙辈,让“外人”接任董事长,体现了他的开明。但是,尹明善退而不休,卸任董事长后依旧留任董事,其妻子、一儿一女也任董事,且尹明善2019年年薪103万元。仅次于董事长的108万元。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普遍是董事长居第一位,而力帆股份2019年年报是尹明善居首: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在乎这种排名,暗含权力与重要性的大小。

这些蛛丝马迹都显示尹明善并未真正退休,可能依然发挥很大作用;公司治理中家族化色彩较浓。力帆股份中由职业经理人担任的董事长,不一定是公司真正的掌舵者。这一切,无不折射出超高年龄的创始人恋栈权位、越位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力帆在团队建设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商评:审时度势  适时退休

作为稀缺资源,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多发挥作用,但这其间也有个度的问题。企业家应该审时度势,适时退出。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以力帆股份所在的汽车行业而言,近年来,业内已出现多位年轻企业家甚至行业颠覆者。国外,如特斯拉的马斯克(生于1971年),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如理想汽车的李想(生于1981年)、蔚来的李斌(生于1974年)。

适时退休方面,商界也不缺先例。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长期任董事长兼CEO的马云生于1964年。2009年,公司启动合伙人制度,为企业传承铺垫。2013年,马云宣布不再任CEO;2015年,生于1972年的张勇接任CEO,马云称“我们永远相信年轻人会比我们更能开创未来,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投资年轻人群体就是投资自己的未来”;2019年,张勇兼任董事长,马云留任董事,核心管理团队基本是70后。55岁还是一位企业家年富力强之际,然而超大企业的领袖、全球知名企业家马云却选择了“退休”,其称为了公司能活102年,自己必须离开公司。企业基业长青这一愿景是诸多企业创始人的心愿,企业家服务于此并因此成就自己,而不是把自己利益放在公司利益之上。这种选择有利于阿里巴巴,也有利于马云自己——减持阿里巴巴股权,把精力更多花在想做的教育、慈善事业,在其他商业领域进行更多的尝试。阿里巴巴企业家的迭代,得益于马云领衔长期在制度(尤其是合伙人制度)、团队建设(庞大的合伙人团队)、企业文化方面的努力。

2020年9月,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减持、套现超10亿元,引发各方热议。一个职业经理人,竟然身家数十亿、超过绝大多数创业者,而且是市值5000亿元企业的企业家。这得益于美的集团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何享健的开明与付出。何享健有儿有女,让职业经理人接任董事长,自己裸退,仅儿子一人出任非执行董事。他让渡股权给核心团队,支持团队搞股权激励,均彰显了他的开明。何享健很早就在公司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培养职业经理人,并形成庞大的团队。入职20年,方洪波从基层的内刊编辑一步步成长直至45岁任董事长,在这方面,何享健付出颇多。2012年交班之后,美的集团大发展,业绩行业领先,何享健财富也因此扩大。从业绩来看,方洪波的企业家才能与何享健相比,各有千秋,二人的交班非常成功。

海外方面,长期居于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值得一提。生于1955年的盖茨此前一直是微软的第一大股东、董事长兼CEO。53岁时,盖茨退休并留任董事长;59岁卸任董事长。退休后,盖茨成为慈善家,影响力颇大,迎来事业第二春。同时,微软后继有人,近年来业绩喜人。

在这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新时代,企业家须主动拥抱创新、承担责任,而非如以往靠经验(这方面年长者有优势)取胜。因此,企业家应主动适时迭代。英雄迟暮,力不从心,面临被“后浪”“拍死”的风险。当然,年龄并非是企业家退出的唯一因素,还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情况、市场竞争、企业发展阶段、公司治理水平、核心团队成熟度、企业文化、出售股权套现时机、个人年龄、精力、能力、兴趣等因素。企业家可以提早数年规划,如此在交接时会相对主动、顺畅。

企业的使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事关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非仅仅与个人、少数人相关。企业家根本的责任是忠实、勤勉地致力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而非私利当先。这应是企业家的行为准则。当然,退出对很多企业家来说是大坎,涉及权力、利益、声望、成就感、情感等众多因素。秉承公心方能迈过这道坎,否则极易出现企业衰落、企业家晚节不保的悲剧。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

猜你喜欢
力帆马云董事长
马云不卖“一句话”
一次特别的考试
力帆汽车 下滑,包括新能源车
力帆老兵的新乐途
打个平手
打错了
如果是马云
倒立的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