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名人书信 “钱”景可期

2020-10-20 05:41龚方件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10期
关键词:信札拍卖会书信

龚方件

名人书札的行情还处于发展阶段,投资收藏现代名人的书札信札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唐代诗人杜甫曾写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佳句,要知道,在旧时的战乱年代,书信作为唯一传达信息的方式,在老百姓心中非常珍贵。时过境迁,手机短信、电子邮箱等高科技产物纷纷取代了原始的书信,但是某些旧时信札却在文化和投资层面上,给人们展现了“家书抵万金”的价值和魅力。

在中国书店去年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晚清剿灭太平军的重臣骆秉章一封上奏给咸丰皇帝的奏折,经过举牌者一番激烈竞拍,最后以100万元落槌,比预期28万元的价格超出了两三倍。这一偏离预期价值的成功拍卖,出乎预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对名人信札的独特文化内涵和价值开始关注,这似乎给我们传达了一个信号,即名人信札在投资收藏方面有着较大的升值空间。

深资收藏人士、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古籍文献专业委员会主任唐智勇表示:“对于名人,也就是对社会和历史有影响力的人来说,一封信札其实就记载着一段历史。”为什么他如此认同名人信札的价值呢?这至少有两大原因:一、信札是写信者当时最真实的情感反映。无论是字体、内容,还是书信用语,它们都反映了写信者与收信者之间的关系,也诠释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承载的历史背景;二、名人效应的影响。众所周知,在社会上知名度比较高的人,同时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历史影响力。这也促使了今人对他们信札的关注度,很多人希望从他们的信札中,能够真正还原或佐证那段原始的、未被加工的历史。

唐智勇分析,信札又称手札、书札和笔札,最早是由古代的尺牍演化而来的。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书信,那时的书信都是书写在竹简或者木片(牍)上面,而且受到书写材料和文字因素的限制,文辞都非常简单明了。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的广泛运用令书信得以大幅度发展。中国历史上,书信最发达的时期是明末清初,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在书信中抒发情感、互通有无。在书信的语言运用方面,清朝以前都是使用文言文,清末民初开始流行白话文,康有为、梁启超等大学者也都用白话文书写信件,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白话书信体散文在文友间形成了一股风气。

从信札内容研究,有收藏价值的书信往往写出了作者当时最真实的情感。但是单从书信内容来看,书信难以成就“家书抵万金”的价值,因为信札的内容可以抄写或者复制,即可能炮制出一大批内容一致而情感各异的赝品,导致信札市场鱼龙混杂。由于信札是人们在随心所欲的时候,随情而至创的“叙事散文”,无心插柳的成分多,它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一个人独特的文风和性格特点。

唐智勇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精致的信札说:“这是收藏家丁福保民国时期写给朋友孙卿的一封信件,呼吁他们对教育的支持和捐款。”信中写道:“行乐教育莘莘学子亦为当务之急,舍弟赞助在前开设已有一年成绩尚佳,现拟扩充校舍整备立案务祈先生赐予协助玉成,不胜感激祷之函揣此敬请。”这封书信字体端庄秀气,语气庄重诚恳,透露出的拳拳之心令人钦佩。江苏无锡人丁福保,作为当时颇有名气的大收藏家,还能这样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而奔走,可见其情真意切,这些历史细节也只有通过书信来细细体会揣摩。

此外,名人信札还和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相互印证。如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中,某些信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后来公开的刘鼎给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等人的四封秘密书信中,就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并非“西安事变”的同谋。与此类似的还有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写给何柱国将军的密信,写作时间是在1931年10月9日至12日,即“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径正在不断升级之中。这封信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对于研究“九一八事变”以及探索“西安事变”都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名人信札的细节都可能透露着信息。”确实,古代名人写信时使用的信笺材料,可以反映出当时的造纸技术水平如何;涂改部分也可以透露出写信者确定后又否定的情绪变化;词语修辞反映出写信者与收信者的关系……这些元素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当时的情况,“即便是写作者故意写出内容不真实的信札,信札的其他元素也将反映出该信的不真实性”。

具体而言,相对于其他的史料,名人信札是能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历史的证物,正如唐智勇所说,“名人信札兼具有史料、文献、文学、书法等多方面的价值”。作为最及时的历史实况记录,名人信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因为名人信札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时事、政治、人情风俗,以及与友人在诗文唱和、学问探讨等方面的细节,可以说,从某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名人的思想、观点以及一些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细节。这些,也是人们研究这一段历史和名人的重要依据。

其次是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利用书法来寄托自己的艺术理想,同时表达喜怒哀乐,甚至许多人终身以此为爱好。还有些人虽治他业,并不是以书法著称于世,但若以他们独具风格的书法而言,当一个书法家绝对是绰绰有余的。因此很多名人的书信不仅有收藏价值,还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最后是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因为名人书札往往体现了书家深厚的书法造诣和渊博的学术素养,民间收藏这些是很有价值的。因此自古以来,中国民间一直保存有收藏名人信札的习惯,很多大藏家也涉足名人信札的收藏。

不过,对于当前信札的盲目收藏热唐智勇也颇有微言:“名人信札并不是人人都能收藏,这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才能培养起相当的鉴别能力。”换句话说,名人信札收藏不仅仅是一件投资市场上为了单纯营利的商业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对古文物的保护行为。

目前,名人信札的文物价值、文化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藏家的认可,同时“存世仅此一件”的孤品更加博得收藏家的青睐。在近几年的拍卖会上,名人信札的落槌价格总是给人们惊喜,信札更是上升到了“抵万金”的价位。

比如距今1700多年的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字体古朴、雄浑,堪称“无价之宝”。又如王羲之写给亲友的书信《快雪时晴帖》、杨凝式的《韭花帖》、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等等,都是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书信珍品,在拍卖会上也是难以估价的。

名人信札,尤其是古代名人信札在早期由于一般买家看作是书法作品,因此价格一直不菲,特别是近几年来,价格开始不断攀升。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信札的收藏者较少,价位也较低,名气较大的信札也就几百元至上千元,而且几乎没有赝品。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名人信札的收藏逐渐形成热点,价位不断升高,名人信札的要价在千元乃至万元以上,比如1996年中国嘉德古籍善本拍卖中赵之谦4页信札的底价为45000元至50000元。到了21世纪,名人信札的价位成倍增长,2000年中国嘉德周末拍卖会上钱钟书的5通信札底价为5000元至7000元,成交價为17000元。无独有偶,在2002年中国书店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郑振铎致董康的3页信札以3000至5000元的底价起拍,经过到场藏友的激烈角逐,最终以27500元成交(含佣金),超出底价近10倍。

不过,当今投资者要想获得古代信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过了那么多年,即使遇上有价值的,也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问津的。而现代名人书札的收藏却要相对容易得多,因为与古代书札相比较,现代书札的存量大得多,价格也低得多,为此,近几年不少藏友已把收藏目标锁定在现代书札上。

如前几年的朵云轩拍卖会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书画名人手书8通书札(内容大多为谈论书画之事)获价10.01万元;同年,在嘉德拍卖会上,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4通获价811万元。而上海嘉泰推出的《徐悲鸿信札》的价格是356.1万元,《郁达夫致王映霞信札》以337.4万元成交……

如今,名人书札的行情还处于发展阶段,选择收藏现代名人的书札信札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未来几年随着老百姓对现代名人书札价值认识的提高,这一类名人书札的价格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

猜你喜欢
信札拍卖会书信
收藏界的“绝后”之作
失窃的书信
家有谢天谢地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旧时信札
疯狂编辑部之拍卖会
英国 绵羊拍卖会
名人书信拍卖为何逆势上扬?
名人信札收藏热
沪举行股票债券拍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