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 端好饭碗

2020-10-20 05:41本刊编辑部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10期
关键词:节约粮食浪费大豆

本刊编辑部

一年浪费粮食千万吨,如何端好“中国的饭碗”?

对于“吃货”而言,今年上半年过得有些不同寻常。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时,原本“吃遍天下无敌手”的资深吃货们无法遍尝美味,只能化身大厨。朋友圈掀起的“大厨争霸赛”,便是吃货们幸福生活的体现。当然,这背后自然需要有强大给力的食材供应体系,否则,吃货们也难为无米之炊。得益于强大的农产品生产与进口,人们的餐桌日渐丰盛,但浪费问题也随之而来。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特殊时期,中国政府将粮食安全意识提到了新高度。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指示,强调要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做出批评,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光盘行动”整治浪费之风。而当下,针对粮食浪费行为的规制正被加码提至立法层面。8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决定成立专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立法工作,在粮食安全保障法等法律中明确相关规定。

触目惊心的粮食浪费

吃饭是天大的事。然而,在对待粮食这件事情上,数据显示的结果触目惊心。

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有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据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四市的366家餐馆进行逾2年的实地调研,四市人均浪费量为每餐每人93克,浪费率达12%。

其中一组数据令人深思:城市餐饮业人均浪费量为96克/餐,浪费率为11.3%;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4个城市游客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餐每人103克,明显高于当地居民食物浪费量的每餐每人88克。

从食物结构看,蔬菜类人均浪费量最高,占总浪费量29%。其次是主食,占25%。比例最小的是水果和奶类,仅有1%和0.2%。

不同的就餐场景,浪费情况各有不同。在外就餐,大型餐馆人均浪费量高于小餐馆,达每餐每人132克,远超平均值93克。值得一提的是,大型餐馆食物浪费量较高,原因在于朋友、商务聚会比较多。这两种就餐类型在点餐中往往更加注重“面子”而不是“肚子”。另外,这类聚会就餐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酒水饮用,减少了其他食物的食用,往往导致食物浪费现象更为严重。

这份报告还显示,中小学校园食物浪费问题也相当严重。某大型城市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量明显高于城市餐饮业的平均水平,人均食物浪费量约每餐120克,浪费率高达22%,远高于城市餐饮业平均水平(数据对应为93克和12%)。据此推算,该市中小学生每学年餐饮浪费总量达7780吨,折合经济损失1.6亿元,所占用耕地面积28万公顷。

粮食问题须未雨绸缪

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估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饥饿人口将在今年增长82%,达到2.65亿人,20亿人无法稳定获得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

中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供给看,进口方面,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与东非蝗灾的叠加冲击之下,越南、泰国、柬埔寨、俄罗斯等十多个农业生产大国宣布限制粮食出口;自给方面,今年南方遭遇特大洪灾侵袭、部分农田减产甚至绝收。

截至8月5日,中国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占比近四分之一。粮食安全的扰动因素增大,节约粮食问题凸显。

据官方统计,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1.3277万亿斤,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萬亿斤以上,已取得“十六连丰”。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也在今年4月介绍,中国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的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已经完全高枕无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今年7月联合发布的《2020年至2029年农业展望》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全球粮食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农业生产、食品加工、运输和物流可能出现瓶颈,对粮食及其服务的需求也可能产生变化。

目前,中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小麦、水稻、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达到98.75%,大豆、蔗糖、棉花、大麦、高粱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以大豆为例,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851万吨,占国内大豆消费总量的84%,其中尤其依赖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国的粮食出口。

大豆不仅供给直接食用,也用于工业消费与饲料消费,牵一发而动全身。2019年,中国大豆库存消费比为20.63%。4月以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1个独联体国家,陆续暂停了对华大豆出口。在中美关系动荡的大背景下,大豆进口量如若得不到稳定保障,或难支撑国内消费及相关产业正常运转。

今年7月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粮食安全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以及应对风险的压力。国开证券5月底发布的一份研报分析,短期国内粮食安全有保障,中长期安全问题仍需高度重视。而有专家预计,2030年中国粮食消费量将达到1.6万亿斤,届时将形成巨大的需求压力。

中国的粮食供给未到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候。2019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11606万公顷,较上年减少97万公顷。除油料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外,小麦、稻谷、玉米、棉花、糖料种植面积均出现减少。而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也指出,中国农业科技的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程度不高,耕地和水源的污染问题,以及粮食在产后的加工、流动、消费环节发生损耗,也对中国提高粮食的自给能力形成了一定约束。

建立节约粮食的全民意识

在中国,许多年轻一代消费者未曾体验过粮食短缺带来的饥饿感,节约粮食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相对老一辈人明显较弱。对于年轻一代节约粮食意识的培养与建立,迫在眉睫。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未成年孩子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3%的受访家长表示会教育孩子节约粮食,71.6%的受访家长会告诉孩子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97.8%的受访家长认为,节约粮食应当成为孩子成长中重要的品质。

受访家长中,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1.1%,二线城市的占48.9%,三四线城市的占17.6%,城镇或县城的占1.9%,农村的占0.5%。

如何教育孩子节约粮食?调查中,78.8%的受访家长认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开展“光盘行动”,66.4%的受访者建议寓教于乐,用生动的方式介绍节约粮食的重要性;62.1%的受访家长建议带领孩子参与社会活动,了解粮食生产过程;43.3%的受访家长建议引导孩子适度点餐,妥善处理未食用餐品。

教育是一方面,节约粮食也需要实实在在的落地。在以节约为荣的大氛围下,生鲜电商积极响应号召。通过用户需求的大数据分析,叮咚买菜正在逐步实现人工智能预测系统,根据用户喜好和仓储数据将菜品精准推荐给用户,生鲜食材的滞销损耗控制在1%,相比传统菜场30%的损耗率,损耗率得到大幅度降低,解决了生鲜行业损耗大、浪费多的痛点,有效厉行勤俭节约。同时,将新鲜可控的食材提供给消费者,又能满足消费者吃到新鲜菜的需求。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

猜你喜欢
节约粮食浪费大豆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三好”儿童在行动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爆笑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