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有梦的人生最精彩

2020-10-21 01:56何海
金秋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会跆拳道

◎文/何海

第27、2两届奥运会跆拳道冠军陈中

20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一位短发假小子力克俄罗斯选手伊万诺娃,为中国跆拳道拿下第一枚奥运金牌。20年后,她既是学生眼里的“陈老大”,也是北京体育大学团支部的骨干。她,就是陈中。

日子 藏于酸甜苦辣中

1995年,陈中第一次接触跆拳道。在这之前,她在体校打了四年篮球。“当初什么都不懂,以为跆拳道就像柔道和摔跤,所以就被“骗”过来了。”陈中忆起刚开始训练的那段魔鬼时光,一切历历在目。

那时中国跆拳道刚起步。来到竞技体校的前三个月,没有跆拳道服,没有跆拳道垫子,甚至没有场馆。陈中被教练逼着不断地跑步,光脚踢拳击沙袋,受伤了就缠上绷带继续练。有一天她实在坚持不住了,就给妈妈打电话说不想练了。妈妈说:“别人都行,为什么你不可以?”陈中只能咬牙坚持。上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她便夺得全国冠军。

真正让陈中认可自己,意识到跆拳道重要性的,是在2000年拿到奥运冠军后。陈中说,练跆拳道前,她特别消极,没有自信。接触跆拳道后,她从苦练中奋斗出来,才感觉到自己原来是一个有很大潜力的人,可以做到更优秀,这次夺冠更让她看到自己的无限可能。“之前,我万米跑都是倒数,夺冠之后我能跑到前五名。当时我正处于巅峰期,不用出脚都能让对手拐脚,这让我越发自信,开始知道追求什么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正当陈中享受着鲜花与掌声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在一次训练中她右腿韧带断裂,被医生宣布了职业生涯的“死刑”。但是她不愿意服输,她打封闭针,加大练习量,带伤参加比赛。但在2002年亚运会上她还是失利了,周围的人开始质疑她的能力。

“亚运会拿第二后,我看到别人对我不信任,我也开始怀疑自己,想打退堂鼓。但教练和我的一番谈话,让我决定继续坚持下去。”陈中的教练陈立人曾是散打运动员,他跟陈中讲述了有一次自己在右手脱臼的情况下继续与对手抗衡的经历。“他对我说,离2004年奥运会还有两年,相信我还能再拿一次冠军,这个伤是没有问题的。”自此之后,陈中又开始苦练。

以前右腿的爆发力一直是陈中的优势,只要踢中对方必定得分。现在,她不得不练左腿和拳击。陈中笑眯眯地说:“因祸得福,这次受伤反而让我锻炼了左腿力量和拳法,成为一名全面型、技术完备的选手,因此蝉联了2004年奥运冠军。”

回顾职业生涯中的众多比赛,陈中几乎每场都记忆犹新。她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天赋型的选手,是团队和机遇造就了她。每一场比赛,她都肩负着使命,都代表着国家。所以无论输赢,都是难忘的。

重塑 做自己该做的事

2007年跆拳道世锦赛上,陈中战胜韩国选手摘得金牌,实现世锦赛和奥运会的大满贯。然而,巅峰的背后是膝关节严重耗损和身体进入疲惫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陈中止步1/4决赛,没能实现奥运三连冠的梦想。

失利后,她低迷了一个星期,不愿出门见人。她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想起第一次拿全国冠军后教练说的一句话:得意时要低下头来做人,失意时要抬起头来做人。“我还年轻,未来有很多可能,我应重新站立起来,用阳光的心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2008年,她结婚,2009年生孩子、退役,2010年她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学习,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国外一年的学习调研中,她意识到文化知识对运动员的重要性,了解到国外大学良好的体育氛围,知道大学能给运动员带来什么,也知道运动员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自己或许能够在这方面提供帮助。

这时,陈中心里开始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转变 从运动员到团委书记

青少年跆拳道邀请赛,陈中作为特约嘉宾来到现场

2011年陈中回国,面临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选择,要么当专业队教练,要么留校当老师。陈中说,她特别喜欢孩子,留校当老师,既可以和学生在一起,也可以遵循自己的初衷,培养更多的全国冠军甚至世界冠军。

刚开始担任学生会秘书长时,她不清楚学生会是干什么的,压力很大,每天询问学生会的情况。在学生干部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陈中逐渐把学生会管理得井井有条,也慢慢了解了团委的工作。

她发现虽然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但自己也有长处。她说:“我可以带领他们做一些更加国际化、更加前沿的体育赛事,让他们更加了解运动员和体育项目。北京体育大学所有的科目都和体育息息相关,做好这些工作,就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怎样才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我是大学生运动员,正好能弥补团委在这方面的缺陷。”

如今,陈中担任北京体育大学团委书记。从共青团的建设到团员的思想引领,再到管理各类学生组织和活动,她都是第一责任人。岁月的磨砺和经验的积累,让陈中面对重大的赛事活动游刃有余。

组织北京体育大学学子参与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表演,令陈中印象深刻。她是北京体育大学冬奥宣讲团的主讲人,组织志愿者前往北京的学校、公园、社区,宣讲冬奥文化知识,普及冬季运动项目。她还参与录制助力冬奥短片《激情冰雪》。这次活动中,大学生们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精神,改变了她对这一群体的印象,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有很多体会。

她还负责组织“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庆汇演”的学生招募、选拔和训练。谈起北京体育大学代表的“青春万岁”方阵,陈中嘴角止不住上扬。她说:“和学生在一起很开心,看到他们每一天的成长,完成每一项任务并有所收获,是我最幸福的事。让我感受颇深的是习主席的那句话,我们要做青年的好朋友,不做青年的官。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相互学习,要让他们愿意和老师做好朋友,愿意交心。”

成熟 从无梦到圆梦

陈中说,在运动员时期,她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在团委工作后,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非常有指导意义。“我这样做成功了,相信这对每个学生都是行得通的。只要他们勇于追赶自己的梦想,努力实践,也一定会成功。”

陈中用这个道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初学篮球,打得不好,同学也不愿意和他一块玩,陈中就给他多加了几堂课。后来孩子变得强大起来,成了小伙伴们心中的队长。从这件事中,她让孩子知道,干什么事情必须下功夫,只有比别人付出得多,才有机会赢得成功。

如今,陈中褪去当初的桀骜不驯,在时光雕琢下越发沉稳大气。她平常没有什么爱好,除了日常工作,其他时间都在陪伴孩子成长。由于之前的伤留下后遗症,陈中很少接触跆拳道了,但她希望孩子以后能走体育的路。“体育改变了我,也希望能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让他多点担当,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猜你喜欢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会跆拳道
北京体育大学2014—2016级健美操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跆拳道奶奶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嘻哈跆拳道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Rebecca by Du Maurier
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办学全面启动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
北京体育大学推进综合改革 成立马术等独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