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盐都三少”转化记关爱之手让“小树成林”

2020-10-21 07:38李怡霏
关爱明天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易阿利自贡市

本刊记者 李怡霏

“他们当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不清楚后果有多严重。”直到现在,提起当年那三个孩子,自贡市仙市镇关工委执行主任陈昌利依然用包容而宽和的态度看待,他更在意的是,造就孩子们“变坏”的原因。

陈昌利话语中的“他们”特指四年前在自贡市引起大范围讨论的“盐都三少”——当时年仅17岁的阿利、11岁的小昊以及10岁的小易。当年在自贡市,小昊和小易在超市、街道和花鸟市场捣乱、搞破坏,随意拿取他人物品,还对前来询问、理论的大人恶语相向,很是让人头痛。后又被人指出,同为老乡的阿利因为年龄最大,有指示小孩捣乱的嫌疑,一时间,了解此事的群众“口诛笔伐”,大家叫响了“盐都三少”这个满含贬义的外号。意味着这几个孩子是惹不起的“少爷”,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人毫无好感。

群情激愤之下,情绪的宣泄可以理解,但在愤怒的背后,也该深思事件起因。犹记得当年发现小孩捣乱时,当地民警和街道办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家人,却发现三个孩子都缺乏家庭教育,甚至在口舌之争中听到其家人冷漠的话语:“管不了,我也不想管。”

得知情况之后,作为小孩所在镇关工委负责人的陈昌利第一时间和当地党委、村社联系,了解孩子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帮扶帮教计划。在走访过程中,陈昌利也进一步了解到三个孩子做出如此“出格”行为的原因。

多人帮扶加强监管教育

阿利是被他父亲收养的孩子。

家住农村的父亲看重儿子,家中却只有几个女儿,父亲觉得不能“断根”,于是抱养了阿利。人到中年才有了一个心心念念的儿子,加上几位姐姐很是贤惠,将家中打理得还不错,不由得就对小儿子、小弟娇惯起来。从小要啥给啥,平时疏于管教,养成了孩子自小就游手好闲、不爱学习、叛逆的性格,因长年在外和社会闲散人员玩耍,还学会了抽烟、打牌等不好的习性。“我就这么一个儿子,都说‘父爱’就是要对他好,要什么给什么,这些年只要我有的都愿意给他。”提及对儿子的教育理念,阿利的父亲惭愧地说出之前的想法,也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孩子的行为越发出格。

自贡市的灯会很有名,每年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小昊的父亲就是制作彩灯的手工艺人,收入不菲,但离家远。他的母亲病重,他从小在农村由爷奶抚养长大。小昊自小自由散漫、叛逆任性,他已经过世的母亲还在世时,曾对前来调研的众人哭诉:“我这身体实在没有办法管教好孩子,还不知道他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小易年纪最小,他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小跟着爷奶长大,老人家只能管着孩子吃饱穿暖,谈不上什么教育方式。因此,孩子存在不爱学习、行为习惯差等问题,很容易就被同为老乡的阿利和小昊吸引,跟着他们一起玩耍,做出那些给别人造成困扰的“有趣”游戏。

待一圈走访下来,三个孩子的情况已历历在目,镇上召集了相关部门、村组会议,动员党员、干部、五老,采取“多人对一人”的方式,加强对这些孩子的监管和教育,直到孩子“改邪归正”为止。

其中,镇关工委五老又主动担下重任,和三个孩子建立长期帮扶机制,通过家访、沟通、帮教等方式,联合家长和学校老师一起,摸索着以孩子们不抵抗的方式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缺点。

从歪路走上正路

其实刚听说“盐都三少”的事迹时,陈昌利还有些疑惑:“都是小孩子,怎么就能闹出这么大的事情,让大家都反感?”在他看来,抛开阿利不说,小昊和小易不到12岁,能出多大问题?陈昌利的想法可以理解,未到12岁的未成年人,还可以称作儿童,做出的事情确实可以算作心智不成熟的举动,“熊孩子”的举动惹人烦,但也从某方面说明,他们需要别人的注意,哪怕是带着讨厌情绪的眼光。

因此,在提及对三个孩子的帮教过程,陈昌利一直强调适度“关爱”,不能以说教方式开展,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

在对小昊进行帮扶的时候,陈昌利就感受到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刚跟小昊见面时,他基本上不说法,回避交流,不愿意看人眼睛,不管问什么都不愿意搭话。陈昌利没有着急,耐心多次上门与孩子交流,在得知家中缺少文具、书包等物品时,又主动买了送去,“其实我知道这些东西孩子家也买得起,但是我就是希望,孩子能看到我们的心意,我们送过去,能让他高兴。”

让陈昌利印象深刻的是一本字典。

从家访中得知小昊需要字典,他立刻就买好送到孩子家中。过了一段时间,他无意中问了下字典使用情况,却被告知不小心弄丢了。他没气馁,又最快时间买了一本新字典送到孩子手中,这一次,一直对五老上门家访行为不在意的小昊表现出被触动的情绪,接过字典的同时,他貌似不经心地说:“这一本……我会好好保存的,谢谢。”

从那以后,小昊开始改变。他开始尝试家中的家务,年迈的奶奶身体不好,他背着奶奶出门晒太阳,对老人说话也越来越客气、讲礼貌。因为基础比较差,在努力读完初中之后,小昊选择去职高学习彩灯制作手艺,打算学成之后跟父亲一起靠手艺生活,也早点担起养家的重担。“就算不能靠学业谋出路,他也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路。”说起现在的小昊,陈昌利欣慰地笑了。

同样,在村党委和五老的劝说下,小易的父亲已经专门从外地回家带孩子,“钱可以以后再赚,但是孩子被耽误了以后就完了。”父亲的话很质朴,夫妻俩常年在外打工,以至于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对此他们也很懊恼。因此,父亲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就近照顾、管教孩子,让小易回归正常的求学生涯。也正因为小易年龄小,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很快就被纠正过来,如今镇上的五老和学校老师经常沟通,他们亲眼看着小易一点点变化,从厌学到主动求学,成绩一点点上升,目前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按照目前的发展,初三保持现在水平不降低,考上好高中不成问题。”陈昌利说。

让大家最为头痛的阿利,这几年也静下心来学了木工工艺技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生活无忧。从一开始的游手好闲到现在有拿手技能生活,阿利真正成熟长大了。

对三个孩子的帮扶,是仙市镇关工委帮扶的典型案例,长达4年的时间,三个少年或多或少有了变化,这都离不开五老的耐心奔走,也离不开他们始终抱持的积极心态:“他们的行为并未给社会造成大面积伤害,批评教育不是目的,帮助他们走上正路更重要。”

近些年,自贡市仙市镇关工委在全镇以联动机制铺开一张关爱大网,从镇上到村社,都安排党委书记、五老等相关人员“协同作战”,确保“关爱无死角”,正如陈昌利所说:“帮扶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孩子的家庭脱贫,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本文涉及少年姓名皆为化名)

记者手记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陈昌利反复强调,不要给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定性为刑事犯罪等严重层面,该更多探讨的是如何帮扶,而不是定罪。在初次听说“盐都三少”这个称呼时,相信大多数人也能感觉到其中的讽刺意味。在了解三个孩子的情况之后,大家又会唏嘘不已。关爱未成年人是关工委的主要任务,我们能做的,只是仔细调研、讲事实摆依据,解决问题而不是放大问题,最终是为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小易阿利自贡市
第七页 知识点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当学生说“都是我的错”
自贡市沿滩区开展在建工程项目季度评比
自贡市:多措并举 力促根治欠薪
自贡市:率先实现欠薪问题线索动态清零
自贡市自流井区(高新区)严厉查处欠薪违法行为
阿利的红斗篷
晶石密码
最可怕的人
虚荣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