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担当作为 密集出台措施 云南金融机构积极助力民企脱困

2020-10-21 03:49薛盘栋陈柯宇
时代金融 2020年22期
关键词:复产小微贷款

薛盘栋 陈柯宇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不少民营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一些企业营业收入锐减、客户回款变慢、按时还本付息困难、融资渠道狭窄等,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加大,资金链断裂风险上升。为了使民营企业尽快脱困,云南省金融部门密集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用真金白银助力民营企业尽快摆脱疫情带来的冲击,尽快走上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之路。

人行昆明中支:积极牵头出台多项政策措施

人民银行先后牵头出台一系列金融政策,支持疫情防控、促进复工复产,政策措施概括起来分为四个维度:

维度一: 帮助企业延缓债务偿付压力,降低疫情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的影响。对于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和应付利息,还本付息日最长可延长至2021年3月31日,并且免收罚息。政策明确,除逾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或与非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贷款外,凡在上述时期内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只要企业提出申请,同时延续原有有效担保安排或提供替代安排,承诺保持就业基本稳定的,银行机构要做到“应延尽延”。其它有特殊困难企业的贷款,可由企业与银行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人民银行将通过利率互换的形式,给予地方法人银行办理延期还本普惠小微贷款本金的1%作为激励;各级财政部门在考核国有控股和参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20年经营绩效时,将充分考虑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业绩的影响,给予合理调整和评价。

维度二: 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得纯信用贷款,支持企业存续发展。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按照一定比例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促进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政策明确,凡最近一次央行评级为1—5级的地方法人银行于2020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间发放的、贷款期限不少于6个月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人民银行将主动购买贷款本金的40%。认购后的贷款仍委托原承贷银行管理,利息收入和不良损失由承贷银行承担。换言之,该政策将通过利息奖励和本金支持两个方面,提高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意愿和能力,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获得支持的银行要制定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投放增长目标,合理降低贷款利率;获得贷款的企业要提供稳岗承诺书,保持就业岗位稳定。6月,全省已经开展第一次信用贷款购买操作。待人民银行总行备案通过后,预计全省可购买贷款本金4.8亿元,支持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12亿元。

维度三: 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降准、降息等政策工具,为银行业机构更好地落实前两个维度的政策,进一步增加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已增加1.5万亿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三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银行机构释放可用于信贷的长期资金1.75万亿。同时,持续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行,用改革的方法推动银行业机构优化利率定价方式,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更多、更好地让利于实体经济。

维度四: 发挥政、银、企等各方力量并形成合力,解决小微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一是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要求商业银行把更多的信贷资源转移到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5家大型国有银行要确保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力度要不低于50个基点;各类商业银行要将普惠金融在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大幅增加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二是畅通完善债券、股权、供应链金融等多层次融资体系。优化新三板发行、转板制度,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优质中小微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同时,全年引导公司信用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促进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三是发挥发改、财政、工信等政府部门频发的政策合力,疏通外部传导机制。提高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运作效率,放大担保倍数、降低担保费率、扩大担保业务规模;完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地方征信平台、续贷中心、首贷中心等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维力度,优化融资环境。

以上四个维度,涵盖了短期见效、长期可持续的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取得良好效果。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共有81户全国性重点企业获得优惠利率贷款30.9亿元,享受中央和省财政贴息后,实际利息成本为零。截至5月末,全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923.09亿元,同比增长11.4%,比年初增加1783.01億元;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64%,较去年末下降0.46个百分点。为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云南省建行:创新产品助推民企发展

建行云南省分行始终把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立行之本,2018年率先启动普惠金融战略措施以来,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该行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融合现代科技,探索出以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五化”为特色的普惠金融新模式。通过推出“惠懂你”APP,以及不断丰富“小微快贷”信用产品体系,实现“一分钟获贷、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助推小微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云义贷”贷出云企一片情

3月27日,建行云南省分行普惠金融部收到一封来自昆明南泰医疗器材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感谢信,信上写着“感谢建行‘云义贷,帮助我们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战役中,受到疫情影响的云企很多,但这样给建行云南省分行写感谢信的云企,远远不止一家。

“太感谢建行了,正是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好在有建行‘云义贷,不然公司就得倒闭了,真的是太感谢建行了。” 普洱致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辉林激动地告诉记者。据悉,他的公司主要从事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生产,疫情期间企业一度因为资金紧缺而停产,在工厂准备复工需要支出一笔资金时,他跑遍当地多家银行却因抵押物不足而无法获得贷款。正当他绝望之际,建行普洱市分行的员工及时找到他,在深入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后,指导他通过“建行惠懂你”APP渠道在线申请“云义贷”,获得300万元信用贷款额度,帮助他的企业很快渡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日子。

据了解,“云义贷”通过组合信用、抵押、质押、保证等多种担保方式,灵活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单户贷款最高3000万元。其中,信用贷款额度最高500万元,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建行网上银行、“惠懂你”APP、手机银行等渠道,足不出户即可申请办理,随借随还,额度循环使用,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提供融资便利。自疫情发生以来,建行已向全省超过2000家小微企业投放“云义贷”20余亿元。

“云糖贷”让企业和农民笑开颜

“我们这里的很多蔗农,全家经济收入就靠这甘蔗地了。” 德宏英茂糖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云南是全国第二大产糖省和国家重要的糖料生产基地,作为全国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德宏英茂糖业,自春节以来入榨甘蔗86万吨,酒精日产量达42吨左右,防疫消毒产品供不应求。然而,在扩大产量的节骨眼上,企业却碰到了流动资金困难的问题。

得知这一情况后,建行昆明城北支行上下联动,及时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向该企业发放贷款1.6亿元,并给予企业专项再贷款利率优惠,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确保了约6万余户蔗农蔗款及时兑付。同时,建行临沧市分行还针对当地蔗农农资采购等资金需求,推出“云糖贷”普惠金融贷款,今年以来向蔗农发放“云糖贷”216万元,及时缓解蔗农春耕资金周转困难,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500余户。

相同的一幕也发生在疫情期间的普洱市,该市景谷县的云景林业一直是当地最大的林业企业,拥有120万亩原料林基地,主要为母公司云景林纸提供纸浆生产原料。该企业种植基地覆盖市域内5个县区近5万人口,其中仅景谷县覆盖贫困乡镇3个、贫困村23个。受疫情影响,云景林业木材采伐停滞,林地里已采伐的木材也运不出去,眼下进入林木采伐期,企业急需资金复工。

了解企业困难后,建行普洱市分行于3月下旬及时为企业发放5200万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并办理了2742.57万元的票据贴现,及时解决了企业难题,盘活了企业资金链。

自疫情发生以来,建行云南省分行就一直严格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业务发展”的工作思路,多渠道释放信用资源,助力全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开辟绿色通道、严格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措施,缓解资金压力,累计办理小微企业贷款延期、续贷和再融资1539户,贷款金额5.05亿元,办理宽限期设置 670户,涉及金额2.05亿元;疫情期间普惠型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对疫情防控相关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在上述优惠基础上再下降0.4个百分点,6月18日,分行对信用贷款利率又再次下调0.25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6月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7.50亿元,贷款客户36637户,当年累计为超过2.26万户小微企业提供121.13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其中小微企业信用类贷款138.3亿元,占比贷款余额46%,比年初提升5个百分点;监管口径普惠金融贷款较年初新增32.93亿元,增速31.2%;贷款不良额、不良率实现双降。

富滇银行:“百千万”计划让企业享实惠

富滇银行坚持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措施落到实处,第一时间出台11条金融支持疫情防控、贯彻落实省政府稳定经济运行22条措施的实施意见,推出助力小微企业抗疫复产“百千万”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措施,实行总行、分行、支行三级联动,推动金融服务增量、让利、提速、扩面,全力以赴为受困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雪中送炭最当时

据悉,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年产量约7万吨、产值约60亿元,云出口创汇稳居全国第一,成为继烟草之后云南第二大出口农产品,也成为一些地方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记者实地走访位于昆明东三环的北苑野生菌批发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主要以经营干菌和冻品为主,保质期通常在1-2年,这大大延长了野生菌的流通时间。活跃在这里的民营企业多达上百家,他们承载着云南野生菌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重任,在每年6至8月野生菌大量上市期间,就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市场也成为昆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我整晚整晚地睡不着。”云南菌首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兴美告诉记者,“这上千万元的货,几十吨野生菌都在仓库压着呢。”

自1996年开始从事野生菌生意算起,在24年里,她见证了云南野生菌交易从小到大、从本地到全国、从国内到国外一步步的发展变革。这次疫情,是像她这样的一大批野生菌交易从业者感到最艰难的一年,大量的货物积压、员工的薪酬、市场房租的压力,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如何得到一笔资金,度过这个最艰难的时刻?成了她最大的难题。

作为一个与富滇银行高原特色农业金融“云菌贷”打了3年交道的合作商户,她第一时间向该行提出了自己的资金需求。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富滇银行的贷款政策也随着疫情产生了变化,不但总计投放给她300万元贷款,连利息也从6.5%下调到5.4%、贷款担保费也从1.5%下调到0.8%,而且比往年多貸给她的100万元还享受“百千万工程”中一百万内3个月免息的项目支持,这对企业的运转来说,无疑是一支“强心针”。

“有了这笔钱,我就能趁这个收购旺季再囤点货了,不会因为资金的问题被卡住。”这笔300万元的贷款,一下子就盘活了她的生意,虽然受疫情影响,导致今年的效益只有往年的八成,但是她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北苑野生菌批发市场,像云南菌首公司这样得到富滇银行雪中送炭支持的民营企业比比皆是。

“我只做美味牛肝菌一种,国外非常认可。”云南银华菌鲜商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天银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的产品能通过客户没有一粒尘土、没有一根发丝的严苛检查,但因为疫情,那么好的东西也只能摆在仓库里睡大觉。”

从1998年到现在,63岁的刘天银把“美味牛肝菌”的生意从云南偏僻的禄劝做到欧洲,靠的就是对产品质量的严苛把控,品质是他最看重的东西。如今,受海外疫情影响,往年出口海外百吨以上的云南野生菌如今一直都在3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待着,公司40多名工人每人的薪酬,像一座大山压在心里,急需资金周转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焦头烂额。还好,在这艰难的时刻,扛起民企复工复产大任的富滇银行对他伸出援助之手,300万元的贷款额度,再加上“百千万工程”千万以内今年无还本续贷等一系列金融政策的扶持,让他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温暖。

“富滇银行是我们云南人自己的银行。”刘天银在采访过程中,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难怪,从2016年至今,富滇银行一直为他提升贷款额度,从最初80万元到现在的300万元,每一次的生意扩张都伴随着富滇银行对他伸出的援手。

据悉,富滇银行工作人员还每年主动对市场商户进行20余次的拜访、针对商户经营状况进行贷款额度评估、对市场行情监控并及时向商户提供信息等,打破以往银行业“等人上门贷款”的做法,主动出击,根据商户需求第一时间提供资金扶持。自该行2015年到野生菌市场开展业务以来,截至目前,累计投放贷款173笔,投放贷款金额1.53亿元。预计2020年底贷款笔数将达到80笔,发放贷款金额8500万元,让利160万余元,惠及批发市场80%以上的商户。

全力以赴注活水

富滇银行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第一时间把真金白银送给最急需的客户。5月1日,该行在全省范围内推出助力小微企业“百千万”抗疫复产行动计划,优先支持稳产保供“菜篮子”企业,重点围绕全省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和“三农”领域行业加大支持力度。截至5月31日,“百万以内、免息三个月”累计投放132笔,投放金额1.6亿元;“千万以内,今年不还本”产品,累计办理本金延期122笔,涉及金额5.44亿元。实实在在普惠了云南省内小微企业,切切实实做到了与小微企业共度时艰。1-5月,累计发放信用贷款93笔,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2笔;重点加大对小微企业首贷户的拓展,对200余户首贷户发放贷款64.62亿元;大力推动核心企业供应链批量授信,快速、精准地帮助疫情期间小微企业实现无抵押融资;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客户,给予无还本续贷安排。各分支机构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和企业,在确保资金用途为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结合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融资特点,最大程度简化审批手续和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做到程序最简、门槛最低、服务最优、效率最高、受益面最广,实现了量增、面扩、质优、价降,真正做到大事办实、好事办好,全力以赴为处于生死关头的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截至5月末,富滇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46亿元,增幅高于全行贷款增幅9.33个百分点,阶段性完成“两增”目标。1-5月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52.66亿元,占全行累投公司类贷款规模的25.7%。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及暂时受困且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富滇银行严格落实不抽贷、断贷、压贷的政策要求,提供差异化融资便利,灵活运用信贷重组、调整还款付息方式、提前做好续贷安排、增加中长期贷款、降低贷款综合费用等方式,先后主动对接帮助云南资本、云南城投、大理力帆骏马、云南景城集团、云南富源今飞轮毂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化解到期债务风险。此外,全力支持地方政府防风险化债务工作,截至目前,认购云南地方债39.34亿元,为地方政府隐性债置换和降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餐饮、住宿、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服务行业累计投放贷款8.5亿元,推出“抗疫应急互助周转贷”专属产品,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第一时间把真金白银送给最急需的客户。5月1日,在全省范围内推出助力小微企业“百千万”抗疫复产行动计划,优先支持稳产保供“菜篮子”企业,重点围绕全省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和“三农”领域行业加大支持力度。截至5月31日,“百万以内、免息三个月”累计投放132笔,投放金额1.6亿元;“千万以内,今年不还本”产品,累计办理本金延期122笔,涉及金额5.44亿元。实实在在普惠了云南省内小微企业,切切实实做到了与小微企业共度时艰。1-5月,累计发放信用贷款93笔,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2笔;重点加大对小微企业首贷户的拓展,对200余户首贷户发放贷款64.62亿元;大力推动核心企业供应链批量授信,快速、精准地帮助疫情期间小微企业实现无抵押融资;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客户,给予无还本续贷安排。各分支机构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和企业,在确保资金用途为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结合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融资特点,最大程度简化审批手续和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做到程序最简、门槛最低、服务最优、效率最高、受益面最广,实现了量增、面扩、质优、价降,真正做到大事办实、好事办好,全力以赴为处于生死关头的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截至5月末,富滇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46亿元,增幅高于全行贷款增幅9.33个百分点,阶段性完成“两增”目标。1-5月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52.66亿元,占全行累投公司类贷款规模的25.7%。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及暂时受困且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富滇银行严格落实不抽贷、断贷、压贷的政策要求,提供差异化融资便利,灵活运用信贷重组、调整还款付息方式、提前做好续贷安排、增加中长期贷款、降低贷款综合费用等方式,先后主动对接帮助云南资本、云南城投、大理力帆駿马、云南景城集团、云南富源今飞轮毂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化解到期债务风险。此外,全力支持地方政府防风险化债务工作,截至目前,认购云南地方债39.34亿元,为地方政府隐性债置换和降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持。

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打出“组合拳”支持各行业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发生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通过为企业提供保证保险、实施利息贴息以及创新险种等多种举措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支持。

农业企业。中国平安把对农业企业的金融支持重点放在怒江、昭通和丽江等全省重度贫困地区,主要形式有提供保证保险、实施利息贴息等,在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拉动就业、实现农户增收。其中,为怒江文旅项目82家“农家乐”贷款余额2077万元,捐赠2020年贷款利息费用,总金额为93.44万元;为怒江“脱贫明星企业”泸水春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500万贷款提供利息补贴21.75万元,以种植技术培训、合同用工等方式解决1620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00户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户均增收3200元;为昭通巧家牧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50万借款保证保险,并补贴利息2.175万元,帮助企业带领贫困户复工复产;为丽江永胜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500万贷款提供利息补贴14.25万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交通运输行业。为缓解企业因疫情原因导致停工停产带来的资金压力,分公司主动为31家在保企业提供1-3个月延期服务,向未开展生产活动的16家极短险客户提供全额退保服务。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营业性出租、城市公交、长短途客运班线、旅游、租赁、货运等具有营运性质的机动车辆客户,根据停驶情况进行停驶批改,减少疫情期间标的造成的保费损失.此次项目共为昆明、曲靖、红河、楚雄、大理、昭通等地1659位客户减免保费82万。

批发零售业。疫情期间,平安推出“平安乐业福(复业保)”,为3796家各类小微企业提供了保额10亿元的保险保障服务。

住宿餐饮业。为减少疫情对各类住宿餐饮业的影响,平安推出了“食安心”产品,为企业提供包括食物中毒、场所内第三者意外、企业财产损失在内的多方面保障,全力助力餐饮、住宿企业的快速复工复产。

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打出“组合拳”支持各行业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发生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通过为企业提供保证保险、实施利息贴息以及创新险种等多种举措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支持。

农业企业。中国平安把对农业企业的金融支持重点放在怒江、昭通和麗江等全省重度贫困地区,主要形式有提供保证保险、实施利息贴息等,在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拉动就业、实现农户增收。其中,为怒江文旅项目82家“农家乐”贷款余额2077万元,捐赠2020年贷款利息费用,总金额为93.44万元;为怒江“脱贫明星企业”泸水春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500万贷款提供利息补贴21.75万元,以种植技术培训、合同用工等方式解决1620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00户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户均增收3200元;为昭通巧家牧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50万借款保证保险,并补贴利息2.175万元,帮助企业带领贫困户复工复产;为丽江永胜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500万贷款提供利息补贴14.25万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交通运输行业。为缓解企业因疫情原因导致停工停产带来的资金压力,分公司主动为31家在保企业提供1-3个月延期服务,向未开展生产活动的16家极短险客户提供全额退保服务。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营业性出租、城市公交、长短途客运班线、旅游、租赁、货运等具有营运性质的机动车辆客户,根据停驶情况进行停驶批改,减少疫情期间标的造成的保费损失.此次项目共为昆明、曲靖、红河、楚雄、大理、昭通等地1659位客户减免保费82万。

批发零售业。疫情期间,平安推出“平安乐业福(复业保)”,为3796家各类小微企业提供了保额10亿元的保险保障服务。

住宿餐饮业。为减少疫情对各类住宿餐饮业的影响,平安推出了“食安心”产品,为企业提供包括食物中毒、场所内第三者意外、企业财产损失在内的多方面保障,全力助力餐饮、住宿企业的快速复工复产。

猜你喜欢
复产小微贷款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还贷款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