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

2020-10-21 03:50刘银求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性别歧视语言

刘银求

摘要:语言的性别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对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西方英语国家对其研究起步较早,成果颇丰,对我国后来的研究起到指引、示范作用。国内的语言性别差异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获得了不少研究经验以及成果。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大致的分期、主要的成果,指出國内外学界都对两性语言的共性关注不够、国内“本土化研究有待加强等问题,最后对未来的语言性别变异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语言;性别变异;性别歧视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007-02

一、语言的性别变异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语言的性别变异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20世纪以前

关于语言的性别变异,西方国家的研究是开展较早的。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就意识到语言性别差异的存在了,我们可以在古希腊戏剧中找到证据。十七世纪中期,欧洲人发现,加利福尼亚北部的亚纳印第安人男女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1664年,人类开始了对语言的性别变异的最早研究。

这一时期的语言性别变异研究更多的是作为其他学科如文化语言学的研究佐证或者辅助材料,学界对语言的性别变异本身是缺乏专门的关注的。

(二)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

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性别变异才真正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1922年,在语言性别变异研究的经典著作《语言:本质,发展与起源》中,耶斯帕森指出,男女使用的词汇有很大的不同,男性说话大多直截了当,较少使用委婉语,而为了彰显男子气概,或是受豪爽直接的性格影响,较多使用咒骂语。女性则相反。女性情感比较细腻,相对于男性,温婉,有礼貌,所以说话时较多使用委婉语,较少使用咒骂语。

1929年,马丁纳发现语言的性别变异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人们的交际中。他还认为,是外在的客观因素决定了语言的性别变异。在这一时期,语言的性别变体研究还是不成体系的,讨论较为零碎,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理论,语言学界对其重视也是缺乏的。同时,这一时期的研究存在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有些学者认为,在语言规范上,男性语言优于女性语言。这一时期被称为“女性缺陷论”时期。

(三)20世纪00年代——90年代初

1964年,美国召开了社会语言学大会,这是其诞生并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同时,西方兴起了女权运动,推动了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发展。自此,女性言语的特点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学界出现了大量关于语言和性别的观点和研究。英国女性主义学家安妮奥克利在其1972年发表的《性别、社会性别与社会》-书中,提出了生物性别、社会性别这两个概念,并指出,性别关乎生理区别,而社会性别关乎社会。她认为,社会性别的产生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受到社会各个因素,例如文化、心理的制约、影响,它是所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男性或者女性气质特征的概括。

1975年,莱科夫在《语言与女性的地位》中提出了“存在妇女语言”的观点,并列出了这种妇女语言的八个特点。她认为,男性语言处于支配地位,而女性语言处于从属地位,女性语言是对男性语言的背离,是不规范的语言,她的研究很明显受到了以往理论经验的影响,她的这一理论称为“控制论”,并对后来性别语言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而语言性别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成为了研究的热门。

1980年,斯彭德发表了《男人创造语言>,该文认为,在男权社会,男人掌控英语语言是自然而然的结果,男性创造了英语语言以及其语言文化逻辑。同时期的学者还将性别语言的研究涉及到社会根源层面,推动了这一研究进展。1978年,由美国科学院出版的论文集《语言、性别和性:差别有意义吗》中的序言提出要建立“性别语言学,这一号召。

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约翰·甘柏兹的《语言与社会识别》发表,他认为,男女语言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中,男女性受到了不同言语习惯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气质,交际风格自然也不一样。这一观点使得‘差异论”开始兴起,不同社会背景对男女不同交际风格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1990年,坦嫩发展了这一理论,在《你误会了我:会话中的男人和女人>中指出,社会期待和社会要求对男女语言特点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在古代,传统社会要求女性要温婉体贴,相夫教子,所以女性语言表现出细腻、委婉的特点,而社会要求男性有男子气概,不拘小节,所以男性在言语交际中表现出直截了当、比较理性、简洁的特点。

(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

这个阶段是“建构论”的繁荣阶段。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埃克特和麦康内尔,她们认为,社会性别不是针对个体来说的,而是统一的实践群体的结果。在这个时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二、语言的性别变异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语言学界对语言的性别变异研究是开始得比较晚的,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大概可以分为引进国外研究成果阶段和独立研究阶段。

(一)引进国外研究成果阶段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英语、日语的性别语言研究成果被我国外语界学者翻译、引进。1979年,王文昌发表了名为《Chairman还是Chairperson? ——美国的妇女运动与语言改革》的论文,介绍英语国家语言性别变异的研究成果。自此,国内语言学界迎来了语言与性别研究的浪潮。

另外,一些翻译家也自觉翻译英语国家的研究成果,如2004年,艾晓明翻译的《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

(二)独立研究阶段

这个阶段大概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对汉语中的性别变异问题进行研究,并将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此阶段的成果颇丰,语言的性别变异研究蓬勃发展,众多学者纷纷发表期刊文章与专著,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讨论。

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这几方面:(1)语言性别歧视,我国这方面研究的代表是吴长镛、姚云竹于2002年发表的《汉语中的性别歧视》;(2)语言的性别变异的表现,包括语言结构、言语表达风格、语言能力的差异等方面,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各个子系统。如胡明扬对北京话“女高音”的调查、张莉萍对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研究;性别差异在言语交际上的体现,例如话题选择、称赞语、语气词等的使用。

(三)近几年国内出现的研究新领域

近几年,国内出现了一些关于语言的性别变异研究的新领域。2014年,梁娴发表了《主持人性别差异对电视访谈类节目会话机制的影响——<艺术人生>于<鲁豫有约>的对比分析研究》一文,她以《艺术人生》和《鲁豫有约》两个节目为研究语料,探讨了由于性别差异,主持人在进行节目访谈时,对话机制的不同。

2014年,赵诗文发表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萧红与萧军小说中语言的性别差异》,她以萧红和萧军两位不同性别的作家为代表,从词汇、句式、修辞等方面出发,以及人物对话风格等角度,研究了性别差异对小说文本的影响。

2019年,冯培华发表了《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语言性别差异实证研究——以兰州地区高校为例》-文,将语言与性别问题与网络身份、网络语言结合起来思考。

郭全生于2012年发表的《护肤品品名词语及其性别差异研究》一文中,提出护肤品的品牌名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与男女的生理特点、审美差异密切相关。2012年,向梅将性别语言拓展到大学生求职语领域,她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由于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所使用的求职自荐书和面试用语具有明显的差异。

三、语言的性别变异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

从研究的内容来说,都存在过于强调两性语言的差异问题,对两性语言的共性关注不够这些问题。国内的研究基本上还局限在英语性别差异的理论,对汉语自身的性别变异研究缺乏实际的理论方法。在方法和手段上,国内的研究在数据论证方面支撑不够,严重缺乏基于自然语库的语言性别变异研究。

四、语言的性别变异研究展望

对于国内学界来说,性别语言学属于新兴的学科,目前研究还不够系统,但是在总结前面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发展对该领域的研究。

(一)拓展研究方法

语言和性别的关系问题不是单一的问题,它与人类社会的多方面因素紧密相关,环环相扣。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对语言的性别变异做更好的研究,探寻它的实质,也可以达到相互印证的目的。

(二)正确对待语言性别歧视

在人类社会中,性别歧视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而语言是社会的反映,所以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也是社会正常的反映。要正确对待语言的性别变异的相对性,正确评价男女的语言特点。

(三)要加强对本国语言与性别问题的研究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世界正在兴起“汉语热”的浪潮。国内语言与性别问题研究要回归到本国来,实现研究的本土化。要重视汉语语料,挖掘汉语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价值,并且创立我们自己的研究理论。

五、结语

总之,在语言的性别变异研究中,英美国家处于主流地位,其开始得早,内容涉及广而深,具有很持久的影响。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对西方国家研究成果的介绍和翻译,大多是对英语的研究,理论基础的“本土化”程度也比较低。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未来发展也将是可期的,相信我国的语言性别变异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梁娴.主持人性别差异对电视访谈类节目会话机制的影响[D].武汉:華中师范大学,2014.

[2]赵诗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萧红与萧军小说中语言的性别差异[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3]郭全生,护肤品品名词语及其性别差异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4]向梅.大学生求职用语的性别差异实证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 012.

[5]唐媛.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6]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7]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8]季瑞瑞.性别语言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0 (09).

[9]胡明扬.北京“女国音”调查[J].语文建设,1988 (01).

[10]陈中绳,语言与性别[J].国外语言学,1981(03).

[11]王文昌.Chairman还是Chairperson? -美国的妇女运动与语言改革[J].外国语,1979 (01).

[12]赵蓉晖,语言与性别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1999 (03).

[13]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J].外国语,1983 (06).

[14]叶蜚声,徐通铿.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5]严筠,语言中的性别歧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 (04).

猜你喜欢
性别歧视语言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重压下的迷失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泰政客因批副总理“性别歧视”遭起诉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