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020-10-21 03:50陈凤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主体思维

陈凤莲

众所周知,在课堂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总是不自觉地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摈弃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应该是我们一直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提问,就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或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更好地把握知识。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完善认识的过程,使学生从中悟得:研究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考虑,从而学会学习。为此,我们鼓励数学课堂“问题让学生提”。要保护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有意地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教师的回答应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识就这么多,我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再来回答你们,你们回去思考,去找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课前,我们提倡教师针对生活中的问题,设计一些真实、有挑战性的、开放的、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探充、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情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是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挑战。下面这些生活中的现实事件一旦给出,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问题和思考。例如:我们班38人去动物园游玩,要买门票,可能有些什么问题要考虑?学生1.动物园门票的价格,成人票的票价是20元,团体票的票价会是多少元?多少人以上才算是团体?学生票和成人票在价格上会有什么不同?2.团体票每10人需150元,到底有几种买票方案?怎样购买最省钱?

课中,可以多给机会让学生提问,就学生的想法进行质疑,然后由学生来回答,这种互相提问、互相回答的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形成对答的热烈气氛。学生问,学生解答,往往比“教师问,学生答”,更能让学生听明白,接受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思维冲突,经过激烈的辩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在课快结束的时候也可以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质疑,也可以让学生思考:我们的方法还存在哪些局限性,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进而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进行梳理,这实际上也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的途径。

二、让学生解决问题

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善于设疑,而且要学会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我们通过详细的讲解消除问题。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如果我们要求学生直接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不少学生感到困难。我们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解决问题:“猴王给猴儿分桃,花猴说我要6片,猴王就将一个桃平均切成8片,给了花猴6片,花猴高兴地拿走了;灰猴说我要9片,猴王又将一个桃平均切成12片,给了灰猴9片,灰猴又满意地拿走了。请问哪只猴子吃的多?”这样故意制造错误的问题情境引起了学生的疑惑和思索,然后学生一步一步地解疑,最终把问题弄明白了。学生通过遇困、解困,得来的知识,印象深刻,不同于从教师那里批发而来的结论,学生自己动脑弄清了问题的意义,印象是特别深刻的。虽然是一个小问题,但多花几分钟时间值得。它可以帮助学生牢记,将来也运用自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少讲,提供一定的时间,引導学生解决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三、引导学生领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学生学习知识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法通常不是唯一的,而是灵活多样的,特别是一些计算、应用问题,常常是一题可多解。例如一道两位数的加法题,全班的小学生经过讨论想出了十几种方法,这么多种方法,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快理解的,需要学生个人结合自己的经验去领悟的。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领悟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思考,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谈谈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打算怎样向同学推荐它,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哪种?为什么不喜欢,它令你不喜欢的原因在哪里?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和领会,学生的印象肯定是深刻的。教师同时还给学生留下较大的自上空间:你可以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只有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领悟了方法的实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四、思路让学生讲

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能充分发展学生思维,同时也是体现和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办法之一。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学生一开始往往思路还是凌乱的,通过有条理地说出来,先思考再说,边说再思考,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梳理,形成周密严谨的思路。学生通过把自己的思路讲出来的过程可以澄清模糊的认识,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让学生讲课堂例题或习题的解题过程,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常用办法。例如,为了让学生熟悉“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教师设计猜一猜活动:先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叫学生猜另一个角;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另外的两个角。又如,为考查学生对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球的认识,教师也安排类似的猜测活动,学生在猜测之后,要讲清理由来支撑自己结论,这就是知识融会贯通的有效途径。

五、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课堂上的学习资源不应总被正确占据,学习的过程不应总是正确的演示,同时也不应该惧怕学生出错,要敢于在课堂上把学生的错误呈现出来,针对学生出现的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我们要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去剖析,正本清源。分析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真正避免灌输,体现学生的自悟。这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举措。

只有教师们注意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引导、启发、点拨上下功夫,通过学生提、解、悟、讲、析等多种思维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有主动权,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各种能力才会得到发挥,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主体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