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内部审计研究

2020-10-21 04:53张丽娟
财经界·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财务共享内部审计

张丽娟

关键词:财务共享  服务模式  内部审计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推动了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各行业的经济建设逐渐步入新常态状况。为了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考虑多元化、综合化、精细化的改革,方可维持企业适应新时期要求,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增长。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对整个企业的组织框架、经济收益和发展趋势等都具有重大影响。财务共享模式作为当下较为新颖的管理模式,对各大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明显作用。因此,积极进行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审计工作的路径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一、财务共享服务概述

为了合理进行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分析,必须对财务共享服务概念有所了解,分析如下。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当下较为新颖的会计报告业务管理体系,属于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福特公司便建立了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会计业务进行的全面整合,经由统一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报告进行管理。该方法确保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更具规范性。同时,经由这一方式进行财会工作的处理,可明显缩减相关机构的劳动工作量,实现了缩减人力成本、系统成本的目的。但是需引起重视的是,这一服务模式受国家法律体系限制,导致其建设工作并未完善,无法进行全面展开和深入管理。

(二)内部审计工作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变化

内部审计工作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转变,主要考虑下述四方面的转变,包括职能、工作重心、监督和内部审计方法。首先,从职能转变方面出发,内部审计职能转向具有较高合理性。新模式体系下,内部审计工作由传统监督控制升级转化为风险预警控制;其次,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重心逐渐向非现场审计工作进行了转换;再者,内部审计监督方面的转变,从传统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进行了转换;最后,审计方法,传统审计工作是经由内部审计、静态检查完成,新时期,逐渐转变为基于大数据信息背景下的动态审计工作,可明显提高审计工作的客观性、真实性。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势分析

(一)转变内部审计方法

传统内部审计中,相关作业人员在经营业务发生后,借助现场审计方法进行处理,这一方法导致审计工作存在一定滞后性,审计效果差强人意。新时期,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逐渐融入到企业运营环节中,合理进行了现场、非现场状况的全面整合,为集团审计工作的运行提供了较大保障。此外,大数据背景之下,企业逐渐对原有工作模式进行了改善,形成了以线索延伸支持审计的发展模式。因此,合理应用云平台对审计工作进行处理,可有效避免重大舞弊问题的发生,利于企业盈利水平的全面了解和客觀分析,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内部风险状况的充分了解。

(二)降低企业内部审计成本

对大型集团企业而言,其子公司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各大子公司需由专业化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管控。这一运作模式,明显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量和范围明显增加,同时使得人力、物力等无法得到合理配置,易引发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借助纸质文档对报告进行分析审阅等,易引发数据资料的破损、文件丢失等状况,报告文件的及时性、精确性等大打折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公司、子公司等可借助统一化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经由共有平台完成会计分录的填写。下属机构需及时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核对,经由专门岗位的工作人员在互联网平台上向共享中心传送,完成整合处理,这一做法可保证审计初期便发现潜在隐患问题。同时,借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有效缩减数据汇总等工作的劳动力,可保证高级专业人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数据分析、财务审计工作中,可为管理阶层的人员提供更为精确有效的审计意见。

(三)实现内部审计管控职能的强化

财务共享模式下,核算数据、操作标准等是相对统一的,可有效提高数据精度。借助云计算可完成业务监测操作,从而快速发现疑点问题,有效提高了内部审计方的风险防控水平。云平台基础上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可使得财务管理、核算职能高效融合,有效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模式可保证更为精确、更为敏感的进行数据分析使用,从而为审计核算职能提供良好稳定的平台,可快速识别各类风险,保证公司管理层的管控职能有所提升,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快速转型。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运行途径

(一)优化内部审计业务流程

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分析,大部分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中,并未进行内部审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非现场审计工作,更是无法构建系统化的业务管理体系。新时期,财务共享模式下,总公司及其分公司可根据业务性质进行分类管理。对业务进行分类,对相同的业务采用统一化处理方法,最后再进行整合、输出处理。该项工作的重点是服务效果、工作效率。如为管理阶层人员提供有效的财务参考报表,确认报表数据信息的完整化,保证整个审计工作的操作执行满足新时期系统化、合理化、精细化的要求。

(二)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展

传统审计工作执行中,其范围仅局限于财务方面,由于财务共享模式、业财融合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有所改变,逐渐发展成为建立在审计基础之上的咨询服务体系,可为整个集团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需引起重视的是,财务共享模式下的改变,并未简单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延伸,而是合理应用大数据平台,保证线上操作、实际审计的有效结合。新平台的形成中,不可对互联网自身风险有所忽视,需合理考虑互联网固有风险,必要时可借助第三方程序进行检测和处理。最后,需合理应用新兴工作模式,保证快速识别企业内部管控、行业法规、管理体系方面的风险,并将相应风险事项报送至管理人员,及时制定后续审计处理,保证高效处理各项潜在风险。

(三)合理进行大数据趋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

财务共享模式下,数据挖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该项审计工作处理,可有效结合线上线下操作,保证数据库的建立更具合理性,从而可方便财务信息的获取,从而提高审计工作开展的顺利程度。相关工作的开展中,需考虑到数据挖掘便是进行数据库相关信息的处理,合理对挖掘库内部数据信息进行清理,将重复、冗余、无效数据进行删除处理,针对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全面整合。经由上述处理后,相关资料信息可更符合便捷性要求,结合会计科目具体要求对其进行类别细化处理,从而为数据信息的使用人员提供更为直观的信息。对管理阶层而言,可保证其更加高效合理的实现会计信息的识别、使用、风险评估。对应企业在数据分析后,可保证输出数据均存放于集中管理处,为数据采集等工作提供一定便利。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职责的履行中,需结合平台线上、现场审计工作。数据挖掘处理中,还要考虑数据清理的执行效果。最后,内部审计工作方需及时对清理后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完成采集处理,保证选好数据放于平台数据库内部。维持整个模型的灵活性、合理性,保证数据分析、数据变化等符合实际情况,并维持整个数据库实时进行动态调整。

(四)智能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智能审计信息系统较为关键,可完成服务中心的组建、智能审计系统的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平台的构建。企业方面必须加强财务共享模式的合理应用。首先,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方面需结合自身发展能力、财务运营状况等进行分析,选择合适方式进行处理,保证相关服务模式的顺利构建,从而更好的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按预期目标,借助共享服务中心便可实现整个企业的财务运算处理、工作量管理、业务种类管理等。为此,必须保证各项信息的有效应用,借助人工智能、数据仓库等技术完成各管理系统的配合,从而保证企业管理水平的稳定提升,带动智能审计信息系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应用。传统内部審计工作中,并未考虑总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工作效率和精度无法满足预期要求,必须及时进行改善,保证整个系统更加符合当下国内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分析,财务共享模式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这一创新体系将会成为内部审计工作方面的重大改革。为了积极适应新时期、新平台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合理对业务流程进行改善,加强数据分析、工作范围方面的妥善变革。

参考文献

[1]李广森,王筱澜.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6(19):123-126.

[2]程平,白沂.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5):84-87.

[3]程平,崔纳牟倩.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2016(16):122-125.

[4]杨雨泽,苏玉珠.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控制与实施[J].商场现代化,2017(12):178-179.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财务共享内部审计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