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堂中的学科渗透

2020-10-21 09:11李勇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渗透学科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艺术教育越来越多的被重视,并广泛开展于课堂教学。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虽然只是培养兴趣、启发思维的初级阶段,但也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兼容渗透,在课堂上拓展艺术形式,丰富课堂实践,这样才能为培养将来的“全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基础教育;艺术课堂;学科;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艺术的想象、感受、创造和运用等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才的综合性素质。培养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艺术课就显得很有必要。艺术教育是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目前,随着社会“全能型”人才需求的加大,各类艺术课的开展呈现火热的局面。学校传统艺术课主要是音乐和美术两大门类的交叉融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戏剧、舞蹈、影视、书法、篆刻、设计等也进入了艺术课堂,这不仅大大丰富了艺术课堂的形式,而且使艺术课的门类得到延伸。多彩的艺术课堂,对学生的情感认知、生活热情、文化素养等产生重大影响。在新的时代,艺术课的广泛开展不断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世界,同时促进了人才的健康发展。

尽管美好的事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究竟什么是美?美的标准又是什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知和理解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指导、训练养成等手段逐步增强审美能力,如果不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会错过孩子求知欲和可塑性极强的最初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尚不成熟,生理也处在发育阶段,学习外界事物往往充满了无限好奇。通过美术课这种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生动造型和丰富色彩的认识和兴趣;通过设计课这种创造性突出、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全面加强,从而提高认识生活改变世界的能力;通过舞蹈、影视、戏剧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锤炼孩子个性,塑造孩子体形,让孩子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基本特征;通過音乐课这种开放快乐的课堂教学,让孩子感受旋律之美;通过书法篆刻这种安静平和的课堂教学,培养孩子的定力,陶冶孩子的性情。多种形式的艺术课,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这些综合能力一旦形成,将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使其受益终生。

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堂中,究竟如何进行学科间的渗透,学科渗透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项阐述。

一、美术课堂中学科渗透的认识和体验

美术课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艺术课最为常见、开展最为普遍的课程之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程要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美术课上的学科渗透,不仅体现在文学、德育,甚至数学等方面,还要将其他艺术学科积极地植入其中。例如,中国画中的线条艺术,利用“书画同源”的原理,可以把书法和绘画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是利用二者在虚实、浓淡、枯湿、使用载体等方面的相关性和相似性而言的。另外,设计往往以美术为基础,篆刻则以美术为视觉媒介,美术课上如果能用静态的介质表达动态的舞蹈美,流露出画面的韵律美和音乐的和谐美,则能使一堂原本平淡的美术课变得有滋有味。美术课上的舞台设计、影视服装设计、戏曲服饰、说唱脸谱等,都体现了美术课堂上的多种艺术学科的渗透。所以,单一的画画课、鉴赏课、实践课、手工制作课、写生课并不能使美术课得到充实和拓展,新课标的特殊要求,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对老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给予了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二、音乐课堂如何更好地进行学科渗透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音乐课程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三个方面。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音乐学科作为学校综合课目的主阵地,也要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因为现代音乐教育在立足于尊重音乐独特的实践体验基础上,把音乐放在更宽阔的背景中,让学生通过丰富、关联、开放的学习方式来理解音乐、理解自我、理解世界,获取音乐带给我们的身心愉悦。《音乐课程标准》划分的音乐教学的四大领域,除了传统的“鉴赏”“表现”和“创作”外,还有一个在以往的音乐教学内容中没有提出的“音乐与相关文化”,不难看出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是多么的重要了。一堂多样包容的音乐课,不只是歌声美、器乐美、旋律美、节奏美,甚至是词曲的艺术化程度,还要善于把握音乐课上的美术造“型”、不同音乐代表的不同色彩感受,更要注意各种道具的陈设、队形的编排、服装的协调、场地的设计等,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却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至于音乐与影视、舞蹈、戏剧之间的关联,就更不用说了。音乐课堂上的多种艺术学科渗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三、影视、戏剧和舞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堂的重要分支,学科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艺术课堂,主要以上述的美术和音乐为主,影视、戏剧和舞蹈是艺术课堂的附设形式。随着近年来艺术教育领域的不断拓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加大,加之一股浓厚的教育多元化焦虑,原本只在“大雅之堂”的大学开展的艺术教育形式也悄悄进入基础教育课堂。比如说,影视中的字幕常以书法为载体,插曲、片头片尾曲则以音乐为媒介,场景、服饰、画面、影像、图像处理又是美术元素的集中体现。与其说影视是独立的一门视觉艺术,还不如说是多种艺术学科渗透兼容的共享领域。拿戏剧来说,脸谱是绘画艺术,服装既是设计艺术,又是美术艺术。舞台动作来源于生活又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动作,夸张放大,可谓“三五步走尽天下,六七人百万雄狮”就是戏剧的魅力所在。舞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舞蹈,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训练,还要通过舞蹈教学扩展德育教育的内容,例如耐力、韧劲、团队意识以及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还要通过其他艺术学科的渗透,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书法篆刻课堂上多种学科的渗透,大大提升了课堂的魅力

基础教育阶段的传统书法课,即写字课,当书法的实用化功能逐渐被艺术化功能取代,就不是单纯的写字课了,其目的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学习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顽强坚韧的意志和高雅豁达的生活情趣。所以,书法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兴盛,高校的书法教育以传播文化、传承书法、培养国展人才为目的,基础教育阶段也将书法课作为启迪智慧、培养品德、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展厅时代的到来,使书法由最初用来酬答知己的案头把玩走向灯火辉煌的巨大展厅,所以,书法作品的一停一顿、一开一合仿佛具备了音乐指挥的节奏,或行云流水,或云卷云舒。另外,作品的拼接、染色、做旧、留白、题跋、钤印等,都要考虑到美术的元素。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课堂,虽然仅限于培养兴趣的初级阶段,但当下的书法教育不能不及時进行其他学科的渗透。

篆刻是书法和镌刻的结合,是用来制作印章的艺术,也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实用和欣赏两个方面,它的实用性一般体现在书画作品中,好的篆刻可以使一幅作品增分不少,往往会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篆刻利用其特有的刀功,表达或朴茂称雄,或妍美精细,观之如欣赏文化之余热,若目睹山河之壮丽,使人乐在其中。篆刻线条的粗细、朴拙,整体布局的开合、收放,风格路径的今古、派系,既是设计的巧妙运用,又是美术的完美再现。因此,书法篆刻课堂上的美术学科渗透,这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不懂美术表现的书法篆刻教学只能浮于浅薄。

现代社会的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可谓出尽奇招和实招,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在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合作能力、提高创造应用能力、建立自信等方面的确无比重要。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堂,通过各门学科的化整为零,使学习者在一门艺术课的学习中获得多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达到一箭“多”雕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切实锤炼内功,打造教学技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着力凸显艺术课的美育功能,使自己努力成为教学中的“多面手”,才能将艺术教育的意义无限放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3]芭巴拉·荷伯豪斯,李·汉森.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4]霍力岩.我是儿童艺术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勇(1976-),男,甘肃陇西,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书法教育。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渗透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