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高校中的应用

2020-10-21 09:11温泉沁周力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温泉沁 周力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次阐述艺术类高校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最后提出在艺术类高校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对策,希望使得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在艺术类高校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促进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艺术类高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艺术学项目“‘以本为本背景下艺术类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云艺科[2019]24号)阶段性成果之一。

引言

在“互联网+教育”稳定发展的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出现,而网络教育平台的出现更是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促使艺术类高校开始大规模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由于艺术类高校有着显著的艺术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专业特点,以网路教育平台为前提,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艺术类人才,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介绍

混合式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而发展,随后网课也逐渐被普及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线上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促使我国线上教育平台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使得超星泛雅、清华在线等线上教育平台应运而生,而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质的突破发展。顾名思义,“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教学优点与线上教学优点相结合,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多元化需求。[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导致课堂氛围不佳,课堂参与度低,学生思维发散和创新能力无法提升。单一地采用线上教育无法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与管理,而混合教学模式的出现将两者有机结合,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进而可以实现自我管理学习时间,并且学生也可反复进行课前和课后的学习,从而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师生、生生沟通,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艺术类高校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艺术类高校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与用脱节的问题,而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则可以大大改善这一问题,实现学以致用。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在艺术类高校中,大多数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给予肯定,并且认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自身学习艺术专业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自由掌握学习时间,实现碎片化学习,促使课堂效率的提升,满足学生对知识多元化需求。[2]除此之外,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符合学生发展的。

(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根据相关研究学发现,个性差异往往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认知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进而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在大多数的艺术类高校中会设置诸多学科,其中包含播音主持、声乐、舞蹈等专业,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性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在线上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技巧、技能提升方法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选择性地进行学习,进而促使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主张需要紧紧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自主学习,在线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促使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和幫助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专业能力、独立思考和思维发散能力的提升。

三、在艺术类高校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贯穿整个教学,重视教学过程

如果想要使得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最大化在艺术类高校发挥作用,则需要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即教学任务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任务的完成。实际上教学任务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采取一定的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其中包含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3]教师需要明白线上教学,并不是应付教学,而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进而可以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教师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时,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征进行学生之间的培养区别,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的均衡发展,不仅只是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到精细化教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指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表现,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促使学生通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等多个方面参与其中,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情境,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制造知识矛盾,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4]

(二)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梳理教学思路

艺术类高校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积极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可以从专业课程知识和学生学习的互动性两个方面作为切入口,是一种将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拥有整体性特点,所以,在应用时需要重点考虑教学资源、方式和氛围等问题,进而帮助教师梳理教学思路。想要使得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在艺术类高校得以应用,就需要教师从课程资源、视频资源等方面进行有机整合,进而表现成为一种多样化资源应用效果,将其应用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在学习环境的混合教学思路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艺术类高校的课堂学习环境与虚拟课堂学习环境,实现课内外学习的混合,促使学生学习更加具有延展性。[5]学习方式混合教学思路就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到辅助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遇到专业问题时,可以通过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的帮助解决问题。在评价方式的教学混合中,则需要对传统的评价内容进行完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为阶段性、纠正性和总结性三个过程,进而使得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在评价制度中发挥自身作用。

(三)开展阶段实施,延展教学内涵

想要在艺术类高校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则需要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阶段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感性阶段、理性阶段和综合性阶段。其中,感性阶段是指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师生之间的接触阶段,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制成课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理性阶段主要由分析和课程设计为主,在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演变为有效的资源指导,促使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能够对专业的重点和难点有一定的了解,进而使得学习具有侧重点,促使自身专业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综合性阶段就是将感性阶段与理性阶段相结合,具有十分强烈的实践意义,对学生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布局,进而使得学生在该阶段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6]实质上,综合性阶段在指导和帮助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连续性的指导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发展方式,进而使得自身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艺术类高校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新时代要求,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多元化的需求,促使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信息化应用能力已经逐渐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重新定位师生角色,依托信息技术,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专业实际需求,合理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艳丽.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5):46-47.

[2]陈志刚,姜伟,杨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3):195.

[3]吕娜.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39-140.

[4]陳逢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84-85.

[5]赵春燕,马骁骅.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分析[J].大众文艺,2019(9):211-212.

[6]刘艳春,刘翠翠.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7(Z3):285-286.

作者简介:温泉沁(1973-),女,汉族,广东省肇庆市,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教育;周力,男,汉族,云南省楚雄市,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类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