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下文化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2020-10-21 09:11焦建华陈修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

焦建华 陈修萍

【摘要】伴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人民的教育观念也在逐渐发生转变。在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各级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民族文化情感的培养。另外,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希望每一位公民都能做到人格完美化,品行端正化。所以,无论是在人格以及品行的培养上,都需要我们“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到上学的时候接受到完善健全的素质教育。而对于较大的孩子来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情感教育,那么,将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精神品质与素养,同时也能够为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地融入民族文化情感教育,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改革;文化课教学;民族文化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根据我们对教学过程的了解可以得知,教学活动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活动,而且在互动的过程中,情感是促进其双向交互的一种重要基础。在双方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这样才可以从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的各个学段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将民族文化情感教育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或者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切实感受到教师的一份真心与饱满的热情。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也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顺利,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也能实现教学工作的重大改革。

一、民族文化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文化课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教育进行不断渗透,而民族文化对情感教育的渗透具有非凡的意义,因而在文化课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民族情感进行培养与发展。民族文化主要是指各个民族文化表达的差异性以及文化传承和发展历史的特点。对民族文化的性质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对各个民族历史的工业技术,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发展水平的状况具有代表性作用。要想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就需要对民族文化的起源与传承进行深入了解。由此可以看出,民族文化对文化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产生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二、对民族文化情感教育的基本介绍

(一)民族文化情感教育的概念定义

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社会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教育观念和理论的改革,同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而且通过我们对一些学生的观察以及对老师的采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了厌倦了学习、逃避学习、不服从老师等多种比较恶劣的情况。其实现代民族文化教育中暴露的问题也给当今社会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提了个醒,不能让广大教育者仍停留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以“理性主义教育为基础,民族文化情感教育完全不管不顾”的错误教育道路上,在当今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该紧随时代的脚步,将民族文化情感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另外,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一体化,素质教育已经开始逐渐普及。事实上,他们其实都是在向现代社会的教育者们解释一个真理,在文化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情感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教学模式的大趋势。民族文化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学生情感与认知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度、正确的情感交流,从而拉进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亲切感,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这个学习方面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知识探索精神。通过教师的民族文化情感教育,学生不但可以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还可以拥有优秀独特的品质。因此,在许多教育领域中有许多专家学者说:“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模式,同时它也可以是一种教育策略。”

(二)民族文化情感教育的特征

民族文化情感教育在我国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无形的环节,它不仅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的情绪随着教师的情绪而触动。我国新型民族文化教育模式——民族文化情感教育,它具有许多特点。首先,它有兴趣性这一特征。普遍的解释是,民族文化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非常感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和拓宽自己的兴趣领域。然而,在我国教育部发布的文件中,强调了兴趣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要迎合学生的所有兴趣,发展学生在各方面的兴趣,而是要努力培养与学习知识、社会进步和学生自身发展相关的兴趣,这样才是民族文化情感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的内容,尊重学生这方面的兴趣,并能帮助学生始终坚持下去。[1]此外,民族文化情感教育具有成功性这一特征。对这一特征的主要解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确保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经验,让学生在与老师和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进而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和积极的自我评价。同时,民族文化情感教育的成功在民族文化情感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民族文化情感教育的重要原则。最后,民族文化情感教育具有审美素质,即教师要欣赏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内在素质。此外,我们应该赞扬学生的成就,并明白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更应该做的是把教学活动变成一个完美的审美作品,而教师作为学生创作的品评人,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创造性素质,同时也能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才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同时也能实现教育者“一心为学生”的初衷。

三、在文化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融入民族文化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得学生将自身的民族文化情感表达出来,从而促进其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文化课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比较重要,在我们国家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文化课作为学生的重要考试科目。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而民族文化情感教育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在民族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老师的人格魅力与饱满的热情,从而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进而使得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二)增强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与内心情感

在老师开展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将民族文化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因为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在我们国家近年来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的核心教育理念已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如今要求对学生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而且在学生们学习文化课的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智力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同学们拥有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情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老师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将民族文化情感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当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同学们的民族文化情感共鸣,从而使得同学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在文化课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情感教育的主要应用方式

在我们国家现代社会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情感教育理论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突破。[2]这个理论主要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民族文化情感认知,通过教育实现对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情感引导,从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所以说,我们国家在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民族文化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并且必不可少的,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情感教育,可以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补充一些丰富有趣的课外知识,进而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文化课阶段能学习到比较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家庭走访以及和学生聊天了解一些有关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成长履历,因为孩子们都来自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家庭,难免在个性以及特点上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以及真挚的情感,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切实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内心想法,进而达到民族文化情感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也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五、总结

根据我们对现如今我们国家很多教育机构开展教学过程的了解可以得知,在文化课教学中取得一些优异的成果与民族文化情感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在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民族文化情感教育,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一个优秀手段。而且一名优秀合格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民族文化情感进行充分的表现,从而使得学生与老师的民族文化情感达到共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1).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焦建华(1966-),男,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副教授,山东省日照市技师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从事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工作,任教语文等学科教学,研究方向:教育教学语文、思想政治等;陈修萍(1965-),女,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副教授,山东省日照市技师学院教师,任教计算机、思政等学科教学,研究方向:教育教学计算机思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