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0-10-21 09:11徐亚青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表演高校教育多元化

【摘要】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商业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当下的影视大环境情况来看,戏剧电影和电视剧产业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促使该商业艺术在社会中立足,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高校进行表演人才培养时,要根据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的演出特点,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多元化思考。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校戏剧电影表演教学现状,应用多思维方式对其进行简略的论述和研究。

【关键词】多元化;高校教育;表演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戏剧影视表演中,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需要演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巧,才能诠释好每一个角色。因此,在表演专业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表现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创作能力是关键所在。多元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具有多元思维的戏剧电影表演人才,而且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精准对位表演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一、多元化思维的影视戏剧表演学概念

(一)多元思维的概念

多元思维的概念是人类正常的多角度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人们的思维特别复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思想、经历,相同的问题所思考的角度也都不同。多元化思维可利用多种思考方式,在高校专业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多地将先进教育理念应用到实践创作中。

(二)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意义

运用多元化思维,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挥创作能力。例如,在表演教学过程中,老师精心为课堂创造生动感人的场景,为剧情设置精彩的悬念结构,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掌握专业技巧的同时解决表演中的实际问题。

而且,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问题分解、分散,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培养学生对教学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同时,运用多元化思维,也可有效鼓励教师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高校表演教学与多元化思维的结合,将实际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运用到课堂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通过多种类型的剧目排演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不断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高校的戏剧电影表演教育主要集中在以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为中心的两所大学。全国各地方的戏剧表演教育,大部分课程也都以此作为参考,设置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戏剧表演教学的发展需要全国各大艺术类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战略。例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制定适合各地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教学中,有效地将表演实践的实质内核传达给学生。除此之外,对于学生表演实践能力不足,以及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不足,设施不完善等的影响,反之,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受到不利影响,无法拓展教学创新与改革的思路。

三、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高校表演专业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艺术门类的表演精髓与语言体系,这样才能不断地结合创新理念,跨学科的应用于表演专业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传统的戏剧表演教学仍停留在学科边界内,另外,由于学生多,教师少,实际一对一的带动指导式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当下高校的大众教育模式。因此,在教學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人的特长、特点、兴趣、专业基础等进行多元化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教学进行集体课程的实践实训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当下高校表演专业教学发展的当务之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多人反应练习、相互情境命题练习,包括同学之间的认知表述等都可以通过团体课程获得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答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教学中完成对他人的表演指导、评判,甚至是排演等教学方法,刺激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锻炼学生在观众面前表演的心理素质,以及作为导演的多方位表演思考与实训,并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自我优势,将表演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

当然,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在表演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方面是很难掌握教学目标的核心意义,而且存在部分学生表现欲望不足,无法投入于集体训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用直观的感觉进行抽象的转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教学目标和理论知识更客观地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也可以从多方面感受到艺术语言的多样和魅力。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学生可通过在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实训下,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意义,让学生在各个方面挖掘、激发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基础,同时为将来多变的就业环境拓展出多维的专业适应能力。

当今,受相关行业的影响,似乎人们已把“明星”与表演人才混为一谈,从而相对影响了学生在大学专业学习中的目标,忽略了表演形式多样化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性。由于缺乏艺术创造力,以及自身特点的挖掘能力,终将导致学生将来的就业压力与较低社会实践能力。

表演教学的深度是不断挖掘和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因此,高校戏剧表演课程不仅要培养优秀的演员,而且要结合具体的表演艺术,制定适应于学生个人特点的就业目标。现阶段,与专业戏剧表演相关的演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表演专业人才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挑战。为了继续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竞争能力,各高校都应进行多样、多维、多面的教学改革。学生不仅要对基础理论知识有所掌握外,还要结合大量符合时代观念的实践实训,提高自身不同的专业竞争优势。

(二)采用多元化的实践表演方式

在戏剧表演教学过程中,表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包括多种实践方式。现在很多高校表演课程不仅包括基础课程,实践方式也从话剧表演、电影、电视剧拍摄发展出丰富的综合晚会、舞台剧、音乐会等形式的表演。此类实践目标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结合多种形式的排演,感受各艺术门类不同的表演语言呈现。同时,在自身表演过程中,接受不同的导演指导,积累更多样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们对戏剧表演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人对不同表演类别的独到见解。

(三)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方式

在现阶段,高校表演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结合影视拍摄的手段,提高学生在镜头中的表演训练,同时也让学生可以评判舞台表演与镜头中表演的不同规律。同一场戏,不同表演语汇的挖掘,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随着互联网、多媒体产业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环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多媒體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课堂中口耳相传式的教学方法,而互联网环境使学生专业展示的平台与模式变得丰富。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流通,观摩学习更多课堂外的专业知识,包括名家讲座、自媒体专业技巧课程内容,以及经典话剧的视频资料等。这些多元化的专业培养手段,对学生学习艺术家的经验、强化对话剧表演的认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等,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全文的论述可以看出,高校表演专业的教学趋势是在传统戏剧表演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了教学方向的维度,以及改革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新时代的专业人才必须在高校教育的多元化思维培养下,更好更新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进行个性化教育,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表演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摆正专业型人才的身份与姿态,从而增强自身的专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怡伦.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戏剧之家,2018(29):180.

[2]王远杰.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7):204.

[3]王嘉音.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多元思维的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S1):294-296.

[4]孟繁壮.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9,3(19):201.

[5]刘诗琪.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大众文艺,2017(2):244.

[6]王瑛颢.浅谈多元思维在戏剧表演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家,2020(8):29.

[7]翟清.戏剧影视表演教师创作多元思维在剧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9):230-231.

[8]翟清.戏剧影视表演教师的多元思维及音乐鉴赏在剧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北方音乐,2017,37(22):240,242.

[9]王远杰.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19(7):204.

[10]金怡伦.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戏剧之家,2018(29):180.

[11]刘晓秋.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20):196.

[12]翟清.戏剧影视表演教师创作多元思维在剧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9):230-231.

作者简介:徐亚青(1982-),女,湖北,云南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学科、广播电视编导。

猜你喜欢
表演高校教育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