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策略探析

2020-10-21 09:11黄灿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博物馆

【摘要】博物馆顺应时代开始与社会文化需求相结合,众多的文化品鉴活动催生出海量文创产品需求。但目前我国仍处于开发的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通过对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的现状、价值、原则与目前存在的问题的梳理,以期为博物馆文化衍生方向的探索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文创产品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一、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研究现状

社会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国民素质的提高等多方面因素带动了旅游业的消费升级,参观博物馆逐步成为大众热衷的旅游方式。与此同时,博物馆也顺应时代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博物馆也从对物的收藏和保管转而与社会文化现况相结合,开始回应社会更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各类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其他文博单位的文化品鉴活动带动了海量的文创产品需求。文化衍生产品文化衍生产品则充当了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国外博物馆衍生产品市场起步较目前已趋于完善,如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几乎沒有政府机构的辅助经营下,全靠商店与商店的经营机构维持,该博物馆开发文创种类数量庞大,并且多品类、多价位。类似的成功案例诸如法国的卢浮宫、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等。

相较于国外,我国的博物馆虽然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便进行了文化产业方面的相关探索,但受制于对开发文化产品的途径和模式还没有清晰的认知,可以说是常常浅尝辄止。较早的文献是1987年张松龄在《博物馆与商品经济》中提出博物馆作为科学文化艺术的神圣殿堂也是可以有其商品生产输出的。[1]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博物馆才开始重新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领域摸索尝试。要使得“文化资源变为文化资本”,博物馆需要充分发掘自身的市场潜力。[2]

针对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定义,林荣泰教授认为,文化产品是针对文化器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加以重新的审视与思考。运用设计将此文化因素,以符合现代的新形式呈现出来。[3]骆土泉则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博物馆文化产品是一种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培植出来的特殊产品。胡锐韬认为,所谓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是根据博物馆自身的特征或博物馆自身建筑或馆藏文物等元素,結合消费者的爱好而生产出来的具有某种使用或者收藏和纪念功能的商品。[4]

二、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价值

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其价值主要集中在文化与艺术的传播、博物馆宣传与经济收益、满足文化的消费需求这三点上,具体价值如下:

价值一,有助于文化艺术的传播。一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喜好选择喜爱的文化衍生产品,并由此激发出对该产品附加文化的学习与认可的态度,便于博物馆在潜移默化中将自身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观众。另一方面,开发一款文化衍生品本身就是对一种文化的重新认识与诠释,能够拓宽该文化的认知范围,甚至于可以延伸至其他美学领域,产生更加深远的文化与艺术传播意义。例如,服饰、书画与瓷器的纹样衍生,其本身代表的符号内涵即是一种文化,当他扩展至其他建筑、平面等学科领域时,就完成了文物纹样的多次衍生。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是通过将传统文化借由现代化的表达而达到文物“活化”的目的,这恰好也行使了博物馆的教育与宣传功能。

价值二,有助于博物馆品牌宣传与经济收益。2008年,国家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使得众多的博物馆开始免费开放。没有了门票收入,在大型博物馆尚感吃力的情况下,中小型博物馆更是杯水车薪,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将视线转移到其他渠道上。文化衍生品的开发渐渐开始支撑起博物馆运营的半壁江山,另外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博物馆自身的品牌形象,达到了宣传博物馆的目的。

价值三,有助于满足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有了更高的消费需求。意图在基本消费层面上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文化衍生产品以日常生活用品居多,虽然能代替其使用功能的物品有很多,但它是根植在博物馆文化上经过设计加工孕育而出的产品,因而带来了使用与文化上的高附加值,并带给使用者文化与美的双重体验。

三、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原则

任何产品在设计时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保证产品能够满足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开发过程非依样画葫芦,而应该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也是如此,应遵循的开发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原则一,注入文化内涵。在现在这个充满文化符号的社会中,无论制造业、金融业还是服务业,加入设计元素以应消费者快速变动与文化价值品味的偏好之重要性是与日俱增的。其实,提及文化也是在提及一种特色,一种独特性。无论是博物馆还是藏品,能使得这家博物馆或者这件藏品开发出的衍生品与其他的衍生品相区别的就是注入其中的文化内涵。只有文化才会使得开发出的衍生品富有内涵并产生源源不断的魅力。如果随处可见那就会沦落为按量批发的纪念品,那么博物馆对衍生品的开发将毫无意义且空耗财力物力。常见的情形便是博物馆常常会把参观的最后一条必经要道设为文创商店,然而大多数商店大同小异,更谈不上特色与文化了,也就无法博得游客的驻足。

原则二,融入创意设计。学者黄美贤对30位博物馆方面的专家进行过深入访谈,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分析访谈数据后,得出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关键之因素是相关人才的培育与选用,[5]由此,可见设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与相关人才的稀缺性。“文化衍生品的设计是一项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它是物化的‘往事启发来者,哺育新生”[6]。设计上还应该注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也不可过度。另外,好的设计也一定是符合审美的设计。德国学者格尔诺特指出,满足人类最基本生理需求和物质保障的现有经济模式已经让位于满足人类更高阶段需求的“审美经济”模式。艺术源于对美的追寻,创意和灵感来自对美的发现和利用。缺乏美感的设计,即使质量再好,也会显得黯淡无光。观众欣赏博物馆展品,不仅为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所震撼,也为其难以言喻的美感而打动。

原则三,必须是适宜的。这里的合适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价位的合适;二是使用上的实用;三是开发载体的适宜。合适的价格和商品的实用是影响游客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如果衍生品仅仅只能束之高阁或者极易损坏,那么就只是一件昂贵的复制品,而不能称为文化衍生品。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博物馆在类型、对象与价格上进行多样化的开发,让不同层次、审美与消费的观众都能买到符合自身需要的衍生产品。而开发载体的适宜则可能一直是博物馆开发文化衍生产品上容易忽视的问题。开发时本应立体才更有韵味,按照平面化处理并带有一定严肃意味的文化为了卖萌而实现萌化过度等问题,究其原因,多是因为博物馆在开发上未与设计人员做好文化概念上的把控,而使得开发出的商品有着违和与不合时宜的感觉,失去了文物本该表达的文化含义。

四、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存在的问题

现下我国博物馆对于馆藏文物的开发尚不成熟,有着许多共性问题,主要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两类:一类是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品类极为单一且不成系列,依然保留着多年前纪念品开发的模式,即始终局限于明信片、笔记本、书签、徽章和文物形象的直接复制品。不光品类单一,设计大多数缺乏创意,鲜有功能形状上的区别,而且许多质量上也非常堪忧,稍微好些的价格又极为高昂。这些产品完全无法引起消费者对博物馆馆藏文化的共鸣,满足不了消费者对审美与收藏的需求,常常面临滞销的局面,也就更加实现不了博物馆的运营收益与自身宣传的目的。

另一类是设计出的衍生产品实用价值低,即没有太大使用价值。盲目跟风开发过多纸胶带、钥匙扣、洗浴用品等,这类在价格上、使用與质量上毫无优势,且极容易被日常商品代替。一些不建议开发的衍生品应减少在其开发上投入的经费,转而应该投入到更具有价值的开发项目上。

五、结语

博物馆应认识到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价值,在明确其重要性的基础上把握好文化、设计与适宜这三个开发原则,避免出现形式单一、做工粗糙又不实用的衍生产品,才能真正达到活化文物的目的,将文化通过文化衍生品这一桥梁传达给参观者,使更多的人了解文化、热爱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松龄.博物馆与商品经济[J].中国博物馆,1987(3):14-16.

[2]陈德声.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发经营[J].中国博物馆,2006(4):66-72.

[3]胡锐韬.博物馆产品与博物馆品牌建设探析——基于市场与营销学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5,32(2):108-113.

[4]黃美賢.博物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之關鍵成功因素[J].藝術教育研究,2015(29):77-110.

[5]卢梦梦.文化创意在博物馆中的运用[J].东南文化,2011(5):119-122.

作者简介:黄灿(1996-),女,汉族,江苏扬州,在读硕士,学生,研究方向:博物馆、博物馆文创。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博物馆
博物馆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露天博物馆
基于游客视角下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