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通联“好食材”做好地市台民生新闻“特色菜”

2020-10-21 09:11汪甜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池州稿件荷花

【摘要】通联工作是编辑部门组织、培训通讯员和联系受众工作的总称,需要抓住本土宣传的特色,做一个“有心人”,巧妙而又得当地对优质声、画元素的运用是确保通联稿件好看好听、民生新闻大餐“色香味俱全”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通联;地市台;民生新闻;驾驭能力;知识储备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编辑个人的素养以及对稿件的把控、编辑、裁剪、再加工的驾驭能力是通联工作关键性的一环。如果把通联素材比喻成“食材”,通联编辑比喻成“大厨”,一些较小地市的通联“大厨”自然不便对“食材”挑挑拣拣,基本上都存在“放到篮子里面都是菜”的这一工作方式。面对相对广泛易择取的民生新闻“通联食材”,地市台通联编辑这样的“大厨”是否能够做出代表本地的“特色菜”,化一般甚至腐朽为神奇,这个就是对当今地市台通联编辑提出的一个新命题,新挑战。笔者就从自身的工作说起,谈谈心得,如何发挥“通联食材”带土气、接地气、集人气等优势,精心“烹制”出有锅气、有温度的地市台民生新闻“特色菜”,让受众和同行、老师们品出“地方风味”,从而达到扎根本土,宣传地方的效果。

一、抓住本土宣传的特色,为地市台通联新闻工作制定一个宣传方向的大纲?

以笔者所在的城市为例,长期以来,当地的市委、市政府在对外宣传工作中逐渐总结出了“三张牌”的对外宣传理念,即“生态牌”“九华牌”“长江牌”。笔者认为,这不但高度概括了当地的宣传优势和工作优势,更是点面结合,优势互补,是一项“长治久安”的新闻发展策略,极其适合当地通联工作宣传的方向。就平常的工作来看,尤其是近两年长江大保护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融入长三角”的当地发展战略的并进,让“生态牌”“长江牌”在当地越打越顺,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富矿”。而作为当地形胜之地,海内外闻名的九华山,打出的“九华牌”更是几乎让它的每一项工作都成为新闻亮点。所以说,当地的所有新闻事件几乎无不都能纳入这三张牌之中。所以,抓住了通联发稿的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与地方台记者和通讯员沟通的一个指导性的思想。从笔者平时接收到的通联稿件来说,生态和长江系列的稿件占比很高,九华山系列的稿件虽然占比相对要小一些,但依然弥补了一年中各时间段的不足,而且在电视画面语言、受众采访等方面有很多出彩之处,成为地方台通联工作中的一颗明珠。

二、通联编辑要做一个“有心人”,多学习多吸收多储备各类知识,以高屋建瓴的姿态驾驭通联稿件,将松散的地方台稿件整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个优秀的通联编辑人员在事前要做好与各地方台单位成员以及各单位通讯员的沟通工作,对稿件的把控不但要自己了熟于胸,还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构思与地方台的记者和通讯员沟通、交流,不但让他们对自己的构思和意向有了解,同时也可以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获得一些新的思路、情况和想法,有助于自身对稿件的及时调整把控;事中要紧跟现场、注意密切保持对新闻事件现场的场外观察;这样,在各地发生新闻事件的时候才能够迅速调整状态,前瞻式预判事件发生的预期,与地方台记者同频共振,配合默契;事后就是笔者经常提到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将放入“篮子”中的“通联食材”,通过通联编辑这个“中央厨房”里“大厨”的“高超厨艺”,通过对加工“火候”的熟练把握,精心烹饪成一道道“脍不厌细”的“特色菜品”,凸显“色香味”,成就“高大上”。

笔者所在的城市有两个县区的乡村,分别是青阳县蓉城镇的建兴村以及东至县香隅镇的漕东村在盛夏伏天先后举办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荷花节”。这两个地方一个是在当地的最东头,一个是在当地的最西头,而且自古以来都有着植莲种荷的传统。荷花是花开四季池州赏花会的夏季主题,看着邮箱里地方台的同志先后发来这样两篇稿件,笔者马上就想到了整合。那么如何整合?其中必然有一个有机的联系。提到荷花,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杨万里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名诗。池州号称千载诗人地,笔者当时就在想,有没有什么诗人或者诗句是在本地咏莲咏荷的呢?很巧的是,因咏荷出名的杨万里大诗人居然在这次荷花节举办地的青阳县蓉城镇和东至县香隅镇都有短期的驻足逗留,难能可贵的是,每个地方他都一口气留下了四五篇清丽脱俗的诗篇;更巧的是,青阳县城所在地蓉城镇就是荷花别称“芙蓉”的意思;而东至县香隅镇最为出名且远销省内外的农产品就是历史悠久的“香隅雪藕”,加上当地主城区中心的灵魂景点——百荷公园自明代以来更是当地的一处赏荷胜地,九华山更是有“莲花佛国”之美称,处处与莲荷芙蓉结缘,成就了一段夏季荷韵池州的诗画之旅。同时,当地莲荷产业种植面积约有3.3万亩,在安徽省各地市莲业种植面积中位居第一。那么,这篇稿件就不仅仅是要做青阳和东至两个荷花节举办地的孤立的新闻事件,也不仅仅干巴巴地陈述两地是如何办好荷花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好的陈述方式是以历史为文脉,以生态为主旨,以荷花所蕴含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作为稿件的升华以及拔高点。穿插着以汉乐府《江南可采莲》、李白、杨万里等为代表的文脉风骨的人物,着墨不多,避免喧宾夺主;在渲染了青阳东至两个荷花节现场的氛围后适时增补了当地譬如九华山、百荷公园、秋江街道莲台村等生态观光、绿色食品以及产业等元素,凸显当地生态优良、水质清新,以及当地如何运用科学生态的方式对莲荷衍生农产品进行培育、选取优良品种,保证种源质量;最后,简要介绍一下,重点莲荷经济所在地通过艰苦奋斗、产业带动脱贫;成就一方致富的这样一类赏心悦目具有正能量的事例,将当地在莲荷产业上的优势融入到稿件中,将一次简单的、常态化的荷花节拔高到荷花文化、莲业产业在池州这样的高度。一条有血有肉、有古有今、有声有色的因荷而生的通联稿件应运而生,而稿件来源则是从青阳东至两地扩展到一区一山三县这样的全域规模;地方台同事在看到这条稿件的时候都发出感叹,觉得地市台的老师是以他们的稿件作为一小部分的基石对稿件进行“填肉充血”大换血;而对这样的宾主倒置的稿件感觉不突兀,很有高度,对通联编辑在稿件方向的把握、知识储备的运用以及一定高度的駕驭能力表示钦佩,对通联编辑的用心之举表示感怀。

三、巧妙而又得当地对优质声、画元素的运用是确保通联稿件好看好听、民生新闻大餐“色香味俱全”的有力保障?

大多数时候,地方台记者同志的任务也是较为繁重,为图方便往往是将成品上传给通联编辑,顶多多几个画面,而且部分地方台记者上传的素材就是画面,同期才是声画,没有现场声这么一说。造成通联编辑可发挥余地很小,二次编辑的空间很小。当然,在目前流水线生产新闻的状态下,地方台的外宣记者对稿件的把控程度较好,通联编辑对于这样的成品稿件可以做一些微调斧正;但对于一些较大选题、较有深度的新闻事件,这样的方式显然是不适合的。通联编辑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应该及时与地方台记者进行沟通,多上传一些声画同步的优质素材,或者在工作完成的间隙将手头上觉得还不错的素材上传给通联编辑,便于他们发挥。笔者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各地在上传一些比如旅游观光类、晴好、雾凇雨凇等自然景观类的稿件时,往往也是对画面和声音“惜墨如金”;“恰到好处”地把自己认为还好的一些片段打包上传,认为达到播放时长就可以了。殊不知,这些素材就像是食材的不同部位,你主要利用的是食材的某一部分做菜,而通联编辑在做这道主菜的同时可以对其他部位进行加工,甚至可以利用边角料来制作一些开胃小菜。比如前面提到的旅游观光、自然景观等,在做了新闻以后,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个请您欣赏之类的小短片呢?加上现阶段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等传播媒介将图片等因素用上,达到二次传播而又不同质化的美妙效果。再比如,一些新闻事件现场,用上那么一两段声画同步的现场声,可以為稿件加分不少,如果传来的仅仅是干巴巴的孤立画面和仅有的一些同期声,试问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有何区别?如何达到一个小小的高度?所以,地方台的同行们要把握通联编辑老师的心理,他们要的不仅仅是烹制好的“成菜”,而更多地希望能多来一些“本成品”甚至“原材料”,让“食材”保持新鲜的同时也秀出通联编辑们的“厨艺”,用自己的热情和情感,结合地方台“新鲜土壤”种养的“绿色食材”,为受众奉上一道道极具地方特色的“视听盛宴”。

参考文献:

[1]王卫明,倪洪江.通讯员新闻采写一本通[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2]许颖.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汪甜(1981-),女,汉族,安徽池州,本科,中级,池州广播电视台,研究方向:电视新闻。

猜你喜欢
池州稿件荷花
安徽池州地区富锌土壤资源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的问题③
池州印象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谁让池州如此妩媚风雅
荷花
《池州抗日战争史稿》出版
夏天的荷花
陈道明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