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同期声的恰当运用

2020-10-21 05:34陈鹏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闻策略

陈鹏

摘    要:现代社会,基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人们越来越注重单位时间内的效率问题,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何以最短的时间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让观众在单位时间内了解更多信息十分关键。大量的文字解说已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要用千变万化的节目节奏,让观众更多地通过视听感官关注新闻内容,同期声恰恰满足了电视新闻中的这种需要,要使节目节奏富于变化就需要把不同的同期声进行交叉使用,这样的节目才会获得观众的认可。

关键词:新闻;同期声;策略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摄像记者记录下来的与画面同步出现的各种声音,如在现场的解说,重要人物的讲话、谈话,现场的各种声音都可以增添新闻的现场气氛,增加新闻的深度。真实是新闻节目的生命,一定程度上来说要表现真实就要最大程度在电视节目中还原现场。那么,真实如何表现呢?同期声的使用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同期声的作用

1.能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新闻效果

全媒体时代,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电视早已失去了当年一统天下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做出来的电视新闻必须真实而鲜活才更富有竞争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而鲜活是受众愿意接受新闻的前提。既然我们的电视新闻是做给受众看的,只有让受众充分接受与信赖,新闻才有存在的价值。在电视新闻采编制作过程中,画面与解说词是表现新闻价值与影响的一个方面,但对全媒体时代的受众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十分全面地展现新闻要素。而恰当运用同期声,让环境音响和采访对象的话语来替新闻说话,可以更好地让受众感到新闻的真实,尤其是权威人士和亲力亲为的当事人的同期声,更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近而提升舆论引导力和新闻传播力。比如,一个重大会议、重要庆典、大型运动会、演唱会乃至一场大火、一起灾难性事故现场,恰如其分地运用同期声,会让受众进一步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提升新闻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2.同期声有助于拉近受众与媒体间的距离

与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途径不同,电视新闻基本上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方式,观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像在网络上可以在浏览新闻后随时发言参与互动。针对这种情况,电视新闻加入同期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受众的心理感受。比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往往会针对某一现象、某一问题对采访者进行提问。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问题是站在受众的角度上提出来的,往往能够反映受众的心声,这种同期声的运用,有助于引起受众的心理共鸣,满足受众的参与欲和求知欲,间接实现了受众与电视新闻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笔者曾经看过一则电视新闻,印象十分深刻:记者在一个工地现场进行采访,技巧性地先使用机器的轰鸣声,然后将画面切入到工地现场,接着切到旁边正忙碌的工人师傅,记者随之进入画面,对工人师傅进行现场访问。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真实还原的现场声和工人师傅略带地方口音的回答,都拉近了电视和受众间的心理距离,极大地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感染力。

二、同期声运用的问题与技巧

1.采访时空要合理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来说,首先采访活动的时空必须是新闻事件特定的时空适宜进行的。时空必须是一致的,不能说为了增加新闻的说服力,而在时间和空间不合时宜的情况下生搬硬套几个同期声。有的新闻题材适合采用同期声,有的题材不适合用同期声,有的新闻事件可以采访,如一位记者采访一位30多年义务植树护林的老者时,老人站在大片的树林旁,唱着他的护林山歌说“谁把我的孙子打上一巴掌,我还没有把我的这树折两下心疼”,群众语言是美丽的,老人用这样一个比喻形容他对这片林子的爱,贴切得没有比这更让人动情的了,几处同期声的运用恰到好处,让观众真实、准确地了解了这位老人。反之,有的新闻事件,如:犯罪现场、救灾时刻等,一般是不便进行采访。其次,被采访者的同期声内容必须与事发现场的时空氛围相关。同期声都是来自事发现场的声音,观众通过画面声音的双重效应,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牵动下产生思想认识,从而判定记者采访报道时的时空环境,还会将同期声与目击环境画面联系在一起进行审视、思考。

2.采访内容要精炼到位

同期声的运用,要点到为止、精炼到位,力戒冗长呆板。只要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烘托主题,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就可以了。比如:在《会宁:“洋芋蛋”成为农民增收的“金蛋蛋”》这条新闻中,同期声的运用便恰到好处。讲到农民人均增收650元时,巧妙引出了村民周斌的同期声“今年种洋芋好着呢”,同期声精炼准确,是整篇新闻的点睛之笔,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3.同期声的使用要紧扣节目主题和情感风格

新闻制作中同期声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盲目使用同期声,不能过于泛滥,也不能太过简单。同期声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没有雷同之处,不同场景的同期声都有自己獨特的意义,每一个同期声给观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受播出时间和其他条件的制约,被访问者的同期声必须经过后期制作,而在剪辑过程中,一定不能违背被采访者的初衷,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被采访者。采访过程中,要尽量让被采访对象表现得落落大方,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和受众说话交流,让他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要干扰采访对象的表达,采访工作结束之后在制作过程中取其精华。这样一来,同期声不但准确可靠,信息量也更加丰富、多元化。同期声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一定要灵活运用、熟练把握,采访时,要根据不同的受众、不同的新闻事件、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等,准确运用同期声,让同期声成为整条新闻鲜活的灵魂。

三、结论:

总之,一条完美的电视新闻离不开鲜活的同期声,同期声对电视新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运用和实践充分表达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一主题,也丰富了新闻的内涵,让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因此,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性是其他文字和画面所不能代替的,注重掌握同期声的运用,会让电视新闻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徐明.论述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技巧[J].传媒论坛,2018,1(23):174.

[2]张锦凤.巧妙运用同期声给电视新闻加点“氧”[J].青年记者,2018(26):72-73.

[3]安静.创新思维灵活运用现场同期声[J].新闻窗,2018(04):79-80.

[4]郗斌.浅谈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独特作用[J].采写编,2018(04):100-101.

猜你喜欢
新闻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