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宜园的营造与变迁

2020-10-21 06:18王佳倩
建筑与装饰 2020年2期

王佳倩

摘 要 南浔的宜园是南浔近代园林的代表之一,曾被童寯先生大加称赞,后因战火及人为原因,昔日风采已无存。本文在南浔近代园林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研究宜园的史料文献,结合实地考察所获的资料,对宜园的营造手法及变迁历史进行梳理。

关键词 近代园林;南浔园林;宜园

童寯先生曾游历江南园林,在其著作《江南园林志》中认为湖州地区的园林精华在南浔,并对宜园赞赏又加,认为南浔虽然有不少园林,但都难于与宜园媲美。

1南浔园林概况

1.1 南浔园林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萌芽,南浔成为湖丝交易的重要口岸,经济空前繁荣,涌现了不少富商。当地人依据动物体型的大小类比财富的多少,将最富有的四位富商称为“四象”。其中的商贾中不乏文人雅士,掀起了兴建园林的风潮。周庆云《南浔志》中共收录了24座园林,1840年后修建的就有10园。南浔当时以一镇之地拥有规模都不算小的五座园林,实属难得。

南浔境内现存近代园林共有四座,分别为小莲庄、嘉业堂园林、述园、颖园。通过笔者实地考察,各园林现状如下:小莲庄与其相邻嘉业堂园林现为南浔古镇景区景点;述园在南浔古镇景区内,现被用做西泠印社艺术家工作室南浔站;颖园后被改造,现为颖园酒店,仍在营业。

1.2 南浔园林特点

南浔境内多为大户人家的府邸及其附属园林,建筑多为厅堂类型,继承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建筑风格精致典雅,规模较之北方官式建筑要小巧许多。

建筑厅堂多做船篷轩,有两条轩桁,轩梁多雕刻有精致的木雕。斗拱一般出两跳,为丁字科,如有昂,多做成凤头昂。翼角做法以江南地区较多的嫩戗发戗为主。建筑门槛高一般约30毫米,门宽约50-65毫米。窗多为支摘窗,窗台高约110毫米,窗宽约50-65毫米。檐柱面阔方向多用方柱,进深方向用圆柱,内柱亦用圆柱。建筑台基露出地面的高度约30-35厘米。踏步一般为垂带踏步,设有两级台阶,每级高度约为10厘米,宽度在20厘米左右。建筑屋顶一般铺小青瓦,正脊用瓦实砌,配设有各类吻头。

2宜园相关史料分析

2.1 宜园的营造特点

宜园现几乎毁坏殆尽,幸有童寯先生当年所绘平面图以及《宜园记》中的文字描述,辅以其他零散史料,使得我们可以略窥名园之风采。宜园占地约20亩,坐北朝南,分内外两园,外园回廊曲折,内园疏朗开阔,内园以一长方形荷花池为主体,池中有一湖心岛。内部空间层次丰富,意趣各殊。

宜园的主人庞元济,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收藏鉴赏家。其父庞家家主是“四象”之一的富商庞云鏳。《宜园记》中称宜园的主人精于书画与鉴赏,在园林的设计之初就亲自参与。宜园的优美意境离不开庞元济深厚的艺术修养,园内建筑题名大都取自于著名詩词。

2.2 宜园变迁的三个阶段

①庞家花园阶段。宜园初建于1899年,位于南浔镇东栅吊桥外,是庞元济的私家园林,北达洗粉兜,南临东大街。1819年庞元济在外园东侧建光禄庞公祠。宜园西侧为张家花园“东园”,两园仅一墙之隔,墙上设漏窗,图案精美,可互相眺望。②浔东小学阶段。宜园分为内园与外园,内园在抗战时期被毁坏,外园于1950年前后被改为南浔镇浔东小学。小学校门临东大街,入门有一小天井,地面为竖砖铺地,东西厢分别作为教师办公室与会议室,中间是小礼堂。校园内有一排两层教学楼,东楼使用中西合璧水泥地面,西楼为砖木结构,青砖铺地。教学楼北有一小操场,隔墙就是张家花园。当时宜园通往湖心岛的九曲桥还有残迹,之后又被再次破坏。③民宅废弃阶段。此后宜园外园部分改为民用,并未进行系统规划,由居民随意改建。如今遗址境内居住区环境杂乱。由于南浔经济不发达,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多留老人在此居住,另有部分留给当地打工者居住,其余民居废弃无人使用。

3宜园遗址现状

3.1 外园现状

据笔者实地考察,现外园内原遗址已为居民区,经各年代改建且无经过系统规划,已面目全非,只有零星老人和一些打工者租户居住其中。现在外园范围内仅发现一座遗存建筑。该建筑位于宜园外园东侧中部,屋檐下可见残留斗拱部分,建筑檐口至地面约3米,柱间距离约2.9米。另于居民区内发现两柱础,疑为园宜园内建筑柱础,经测量宽约45厘米,高约25厘米。

3.2 湖心岛现状

宜园内园大部分被当地居民改造为菜地,仅湖心岛部分残留部分遗迹。湖心岛原有九曲桥与外围池岸相连,现已被毁,现遗址有临时搭建的竹构桥梁供通行使用。岛上留有废弃假山石若干,地面残留废弃瓦片,树木生长杂乱,难以断定生长年代。岛内建筑已完全毁坏,现发掘了原有建筑地基遗址,地面下挖约一米左右。遗址内共有挖掘基础15处,通过遗址考察可确定此建筑面阔4间,进深2间。面阔方向每开间约3.5米,进深方向每开间约5米。领夯石呈正方形,位置不同,大小不一,中间一列中部两块最大,厚度约为15厘米。除地基外,周围可发现少许铺地石,猜测为建筑周边围廊铺地所用,厚度约为8厘米。

据史料记载原湖心岛一周皆有假山驳岸,岛中央有一假山群,其上原建有一阁楼,曰凝翠阁。现大部分假山在抗战时期被日军毁坏,剩余部分后被运往杭州作园林点缀,现仅存一些假山遗迹散落于湖心岛中部。遗迹剩余假山直径约0.6-1米,高度约1-2米。

4结束语

作为南浔园林代表之一的宜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因战火和人为原因几乎毁坏殆尽,本文通过研究宜园的史料文献,结合实地考察所获的资料,对宜园的营造手法及变迁历史进行梳理,得以略窥宜园当年完整时期的风采。

参考文献

[1] 童寯.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51.

[2] 南浔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南浔镇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29.

[3] 陆剑.南浔庞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33.

[4] 邬东璠.南浔宜园考——中国近代园林优秀案例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