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园城市到社区发展——论现代城市规划的趋势

2020-10-21 06:18朱寿安赵林平
建筑与装饰 2020年2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

朱寿安 赵林平

摘 要 伴随经济全球化,城市社会结构体制不断改变,城市社区的空间也不断变化,城市社区类型不断的演变与转化。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如何进行城市居住区的建设和社区发展,如何引导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对研究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城市规划的演变以及它的演变趋势,对创建更加和谐美丽的城市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花园城市;社区发展;城市规划

1花园城市的来源

花园城市来源于罗伯特·欧文在1820年提出的,直到1898年又由霍华德在《明天的花园城市》进一步阐述,提出城市规划科学的同时要突出园林绿化,同时组织了花园城市协会。“花园城市”是由一个核心点为中心并且有放射线、圈层组合的同心圆,由内向外为: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1]。

2社区的发展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居民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场所,是联系社区民众、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志愿组织的重要纽带。社区的居住空间与丰富多样的具有网络结构的邻里生活相适应,向多功能的社区发展。居民对社区环境中休闲、娱乐、健身等户外活动的需求,通过社区社交活动,人们获得情感的交流,加深彼此的联系、密切彼此的关系。居民对社区环境中邻里交往的需求,在与邻里的聊天、居民对社区环境中自我表现的需求,通过建言献策及参与到社区的具体建设、管理活动中去,获得了自我满足和发展进步的成就感[2]。

3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先导和灵魂,要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中国的城市规划由于历史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批从西方国家留学回国的专家,带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邻里单位”等理念,对上海、南京、北平等大城市做过城市规划,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局限,很多规划无法得到实施,而其依据的理论基本是欧美的,不能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很好结合。与之前相比,今天的城市规划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新的面貌,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决策科学等很多学科和它们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已运用到规划中来这是城市规划的进步的必然趋势。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居住环境的设计,生活空间的布置,城市规划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里的马路多宽才合适,居住区如何才更优,小区设置什么类型的设施,地铁距离近不近等等都是城市规划的内容。在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房地产主导的物业管理型社区发展迅速。这种类型的社区一般由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共同管理。当然,目前仍然存在不少的单位制社区,这是一种同质化的居住社区。这种社区有一定的配套设施,也有教育设施,方便孩子入学。但是这种社区的布局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由于个人生活与单位关系密切,所以社区的活动多被单位活动所取代。而随后发展起来的混合式综合社区既包括普通工人的经济适用房也包括高档房。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城市规划,而不同的规划有其利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也在渐渐发展,不断优化。城市规划时必须贯彻规划的基本准则是节约和合理应用土地及空间资源,并贯彻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始终。城市建设用地应充分挖掘现用地潜力,有效利用非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

4新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对城市的规划也越来越重要。这就使得城市规划不仅要结合当地地形,而且还要对不同小区配置相适应的学校,保证道路人车分流,互不干扰绿地点、线、面相结合,相互沟通。虽然现代思潮对中国几千年所形成的居住形态有巨大的冲击和变化,但是,中国特有的“天人合二”居住文化内涵和场所精神恰恰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如当前流行的“国学”,“汉唐风”等,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国人对现代社会中丢失传统文化的反思。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生态型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下的智能化社区发展、混合型居住区。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不同城市规划时必须贯彻规划如下的守则:节约并且合理开发和应用当地土地及空间资源,并将土地规划贯彻到整个城市的规划中,保证城市始终坚持科学的建设和管理。同样,为了能够发挥不同城市的土地优势,发展当地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用地应充分挖掘现用地潜力,有效利用非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要确定分地区和分阶段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控制目标,并严格按此实施。而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定文件,从而才能更好地为城市合理规划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保障其顺利进行。而作为受益一方的公民应多给政府和规划师提意见以取长补短,使他们居住的城市或鄉镇更加舒适。

在城市规划之时应本着“调查先于规划,诊断先于治疗”的原则,使日后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等城市规划工作向着符合人类活动需求的方向进行。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用地的增长引起了城市空间结构的转换,相关人员提出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来更好地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赋予城市规划立足之地的根本。尤其在当前以城市经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更需有一个及时适应环境,能够具体指导建设项目,既有权威性又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来进行调控。

要树立科学规划资源的意识。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开发的价值。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具体某一块土地的使用来说,它的价值往往由城市的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完善的情况和不同地区规划确定的开发条件来决定。

5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在城市规划中综合性的规划很重要,要涉及的领域全、范围广。与此同时,国家、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关政策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来把控。不容忽视的是人民群众的意愿,应该让市民积极参与规划过程,提出合理意见,弘扬共建共享的理念,总而言之,着眼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让百姓在青山绿水的闲适中涤荡心灵,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 冯晓川,刘洋.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7-69,112.

[2] 沈清基.关于城市发展理论的思考一兼论中国城市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1995,(4):14-17.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问题与对策
城市规划领域重大决策失误问责制度的构建
城市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分析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那些“搞城市规划的人”到底是谁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公务员竞争上岗试题训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