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

2020-10-21 03:54张琳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堂互动有效策略

张琳

摘要: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只要的交流形式之一。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师生必须有效互动,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本文围绕音乐课不同课型的互动方法展开论述,包括欣赏课、歌唱课、创作课等,对音乐教师教学實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堂互动;有效策略;实践

音乐教学中的歌唱、器乐合奏、欣赏等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参与。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引导他们理解、感悟、表现音乐。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寓教于乐,提升初中生的音乐素养。

一、欣赏课中的师生互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欣赏的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的教师认为学习音乐应重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两种做法都合理,前者注重学生的后期发展,后者从音乐本身的特点出发。两种观点强调的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地位有所不同,其实,教师的“导”与学生主体地位在音乐教学中重要作用是一样的。

1.情感互动。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对音乐进行充分感知后,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教师应理解学生对音乐的表达方式。这样指导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学生才能放飞自我,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感悟音乐的魅力。

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有时对音乐的表达方式出乎意料,但这种发散思维并不是无稽之谈、胡思乱想,这就需要教师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方式中抓住其音乐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欣赏乐曲《在太行山上》后,有的学生不能把战争与太行山联系在一起,教师通过播放一些影视资料及介绍当时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音乐中表达的情感与音乐语言密不可分,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增强学生的乐曲情感的体验。教师应采用多种活动:绘画、故事、器乐合奏、表演、编创等,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

2.体验式互动。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担任乐曲的“播放者”这一角色,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欣赏失去意义,欣赏水平只能是肤浅的,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体验等也成为一纸空谈。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欣赏音乐中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找到学生音乐的兴奋点。

欣赏乐曲《伏尔加船夫曲》时,学生被低沉的乐曲感染,他们喜欢乐曲中的号子声,并感悟出乐曲中隐含的叹息声。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反应,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感受改编后乐曲的效果,他们试着用不同的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号子声”,并与原曲进行对比,让学生听辨乐曲的细微变化,加深他们对乐曲的感知。教师又以影视资料及朗诵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体验,理解乐曲表达的深一层的的情感。教师又让学生欣赏与其内容相似的乐曲,通过对比,学生回味乐曲的意蕴,情感深受震撼。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艳遵循层层深入这一原则,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提升。

二、歌唱课中的师生互动

1.技能互动。在新课改及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学模式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重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走到学生当中去,与他们共同歌唱、共同探讨、合作学习。

导入环节部分,教师开放活动形式,与学生共同讨论德国作曲家——约.塞.巴赫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及代表作品,拓宽其音乐方面的视野,改变以往教师单一的讲解方式;合唱练习发声环节中,教师以队员的身份参与,在指导学生发声练习的过程中,与他们一起练习,与其一起互动,听取学生真确的、合理化的建议;在对作品表现方式上,分组进行讨论对作品如何处理效果会更佳,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引导他们对音乐作品进行情境的创设,并提出活动方案。然后经过一起商议,确定最佳方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他们进行引导。有助于提升学生及教师的技能。

2.表演式互动。初中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把音乐审美与音乐教学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体验美、表现美,深化他们对音乐美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歌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情感入手,声中有情,把歌曲中的情感意韵及审美内涵呈现出来了,他们能很好的处理好音高、音强、速度、力度等,表现乐曲之美。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最佳表演方案,激发他们的创作才能与想象力,师生在表演过程中增强互动,深化学生对歌曲作品的理解,他们在表演中体验音乐的魅力。音乐教学中,贯穿审美情感及审美意识,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音乐之美。

三、创作课中的师生互动

1.创作式互动。音乐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互动模式有更高要求,师生间互动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要实施师生互动,就要了解师生互动的真正含义。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是领悟音乐之美并创作音乐,这其中离不开教师的导引,引导他们理解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及规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音乐教学中的创作过程是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音乐是开放的、自由的、抽象的,学生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来创作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音乐有自由的创作空间。教学音乐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歌唱过程中尝试进行创作,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

2.探索式互动。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合作。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表达出的音乐情感及表达方式也不同,音乐中表达的情感需要学生深入歌曲内涵才能体验到,这其中需要他们不断探究。只有学生对乐曲有深层次的探究后,才对音乐中涵盖的一些元素赏析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音乐风格、表现方式等要素,挖掘那些与音乐有关的素材,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阳.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解析[J].黄河之声,2019(07):97.

[2]王凤.初中音乐教学互动模式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206-207.

[3]高素芬.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分析[J].当代音乐,2018(01):51-52.

猜你喜欢
中学音乐课堂互动有效策略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浅析师生课堂互动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