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问题

2020-10-21 11:58邵琬淇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常呈现出南强北弱的整体态势,但早期我国古代北方地区才是经济发展重心,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局面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基于此,本文以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古代经济重心所处的不同时期和南移阶段,分析南移的原因,并从人口分布与交通贸易等方面阐述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唐宋时期

引言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研究中不能忽略的历史概念,可以反映出我国古代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变化。本文研究结合历史教材资料中的客观史实和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了解经济重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借鉴,了解现代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现实意义。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所处的不同时期

我国古代曾出现过两次经济重心转移,一次是从北到南转移,另一次从西到东转移。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这里不仅是经济发展地区,也是重要的政治领域,是当时统治者争夺的对象。由于战乱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文明受到破坏,东汉末年北方受战乱侵袭,长安与洛阳作为古都也因战乱的存在经济与文化被破坏。相比之下,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环境稳定,这为南方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中原人迁移到南方,为当地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生产技术与工具,隋唐时期南方经济与政治格局十分稳定。五代十国北方频发战事,北方人民的搬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推动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直到南宋时期,南方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古代经济重心成功南移[1]。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三个阶段

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三个阶段,具体如下:(1)东晋南朝时期的经济重心转移。该时期政治格局与经济相对稳定,西晋灭亡后南方政权发生更替,南方政局稳定,与战乱中的北方相比,南方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东晋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在缩小。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2)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重心转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迅猛,双方之间基本无差距,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开发,当地官吏重视人力劳动对土地资源和粮食增产的促进作用。安史之乱后北方出现战乱,北方经济受到影响,这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开端。而南方战事稀少,随着经济重心的持续化南移,南方逐渐发展为经济发达地区。(3)南宋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该时期使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南宋时期北方依然多战事,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腐朽,统治者偏安一隅,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得到发展。南方农业生产远超出北方,且南方经济政治格局稳定。元代为解决粮食运输的问题开发了漕运与海运,突出了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因此,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到南宋时期正是完成,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更加凸显[2]。

3.中國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与影响

3.1原因分析

3.1.1自然条件因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与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关。关东地区处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即当今华北地区,土壤肥沃、土质疏松以及气候温度适宜,适合农作物生长,当地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优越,与关东地区相比,江南地区更适合发展农业经济,随着当地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生产水平的提升,北方人开始向南方迁徙,北方经济重心向南方迁移已成为古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1.2生产水平提升

南北方相比,虽然南方农业生产拥有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势,但南方农业开发之前,南方地区多数是森林,森林中的瘴气和毒蛇猛兽不适合人类居住。魏晋时期开始,北方人饱受战乱之苦而向南方迁移,北方人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南方人开始采用火耕肥田和施肥肥田的农业生产方式,且农具得到改善,农作物栽培与管理技术被引入南方,为南方经济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3战乱与政治因素

战乱因素影响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秦汉之前,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但土地没有被开发,南方地域辽阔却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只能依靠北方经济的发展。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只能举家向南方迁移,南方因此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不管是三国时期的江淮之战,还是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北宋时期的金兵来犯,每一次战乱都导致社会政局的不稳定,大量北方人口向南迁移,在给南方带来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了南方手工业、农业的发展,为南方商品经济的繁荣提供便利条件。

政治因素影响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洛阳、西安、南京、杭州、开封以及北京属于我国六大古都,从各个古都的地理位置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古代政治重心也在不断迁移。周朝以来关中地区作为众多朝代的都城,魏晋南北朝使其,各国战乱不断,政权不断交替,导致各国家的国都也在变化,但是长安和洛阳依然经常成为各个王朝与国家的国都存在着。隋唐时期修建长安城,唐朝后期因为关中地区经济的衰退和漕运困难,长安城政治地位逐渐下降。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变化最明显,与南北朝相比,五代十国的都城整体上呈现出东南迁移的特点,洛阳、开封、成都以及太原多次成为国家的都城,这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基础。从元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我国都城不断在北京和南京之间变化,虽然都城位置有所变化,但这与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气候和民族背景有关[3]。

3.1.4手工业与商业发展因素

从宋代时期开始,南方地区的纺织业迅速发展,棉织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布丝织业遍布在江南城乡。南宋时期,东南丝织业发展迅猛,产量与质量均超过北方地区。与此同时,宋代的制瓷业开始发展,随着烧瓷技术的提升,各地名窑名瓷开始出现,景德镇就是从那时起成为我国著名瓷都。造船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广州与泉州的造船业最发达,船上已经安装了指南针,甚至比欧美各国家的产业技术还要发达。从商业活动角度来看,杭州和开封是我国古代的商业都市,泉州与广州使对外贸易城市,外贸收入在当时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属于重大历史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北方战乱有关,可见社会经济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政局的安定。此外,南方经济逐渐超越了北方经济,可见落后地区想要赶超先进地区的经济,需要重视生产技术的同时提升生产力,引进人才与技术。合理进行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妥善处理资源和经济的关系,确保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与经济活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2影响分析

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具体如下:(1)交通贸易受到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交通贸易环境得到改善,海上运输成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北宋灭亡之后国家迁都,南宋将经济重心放在南方城市,因此南方海港城市的海运和河运得到发展,推动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的往来。(2)人口分布受到影响。古代经济发展进程中,人们南移多数是因为战乱,因战乱实现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人口来到经济发达的地区生活,以此提升生活质量,导致北方地区人口减少,南方地区人口增加。(3)人才教育的影响。从唐代到明清时期,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整体呈现出由北向南的推移趋势,唐宋时期北方状元有68人,占全國总额61%。元明清时期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发生变化,该时期全国状元一共有194名,来自北方的状元只有26名,占比13.4%;来自南方的状元有168名,占比86.6%。由此可见,从元明清时期开始,南方籍贯的状元在人数上占据较大优势,进而凸显出南方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

4.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交通贸易、人口分布以及人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带动了南方农业、手工业、海上运输行业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各民族的和谐相处。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三个阶段,结合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特点,探究经济重心发生转移的原因,从中得到启示,通过生产技术的提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睿涵.论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J].现代经济信息,2019(01):468.

[2]雷铭.南北经济思想的差异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2):50-52.

[3]徐隆隆,苑治国.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20):49-50.

作者简介:邵琬淇(2004.05.14-)女,民族:汉,籍贯:辽宁法库,学校: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