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课堂

2020-10-21 06:04高凯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中学核心

高凯玲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核心素养。中学思想政治课也应如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学思想政治课应当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重视学科知识的整合。本文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基于核心素养对中学政治课堂的困境分析以及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课堂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核心素养   中学政治   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62-03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要想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谋求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之一。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立德树人”的目标,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教育部发表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16年9月,用时3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公开问世,该报告对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内涵、实现途径等做了具体说明。

一、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在英语中表述为“key competencies”,可理解为关键的、不可或缺的能力素养。经合组织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核心素养”进行研究,于2003年在《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一文中提出的,并且在2005年发表的《素养的界定和选择:理论和概念的基础》中将核心素养归为三个类别:互动的使用工具、在异质群体中活动、自主行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这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负责人林崇德教授對"核心素养”的内涵的权威界定。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体,它不能完全的依靠某一个学科的教授来完成,它的培养需要的是各个学科共同发展和完善。在核心素养这个大前提下,对于中学政治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探讨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唯有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清楚该学科所要培养的学生是怎样的人,教师应当采取何种方法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所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共参与、法治意识4个方面。

二、基于核心素养对中学政治课堂的困境分析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容易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限制,觉得无从下手。要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课堂,需要教师克服过于重视成绩的教学观念、过度强调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科知识的整合的问题。

(一)重视成绩过于重视能力的教学观念

近年来,各省中考高考相继推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思想政治学科在中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考试成了衡量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尺度。课堂活动围绕提高学生的成绩展开,这使得中学政治课堂成为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只停留在知识理论的层面,而不能上升为学生心中的观念、意识,更不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将其实践出来。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但重视成绩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则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政治的课堂若只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发展的需要,也就与该学科的教育价值相悖。以分数论英雄,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也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机械性灌输的教学方法

中学政治课是一门多样化的课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就要求教师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常常出现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少课堂互动的情况。“灌输式”教学法在中学政治课堂中被广泛采用,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思想政治这门学科并不单单是门理论课,仅仅是灌输,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灌输式的教学法固然能在短时间内将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了知识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学生与知识的对话中,学生与知识逐渐融合,并生成一个新的视域,新的意义世界。”[2]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就掌握了改造客观世界的武器。 “学生对灌输知识储存得越多,就越不能培养其作为世界改造者对世界进行干预而产生的批判意识,他们越是原原本本地接受身上的被动角色,就越是只能适应世界的现状,适应灌输给他们的对现实的不完整的看法”。[3]学生仅仅只是一个装有知识的容器,缺乏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久而久之,政治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逐渐降低。

(三)教师忽视学科知识整合的倾向

当今时代,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情境,教育是为了使人们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而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而我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往往不是单靠一门学科知识就能解决的,通常是需要掌握几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各门学科之间的边界不应当是刚性的、僵化的,而是软性的、互通的。超越了这个底线,无异于否定了核心素养本身。一个严重的后果是容易导致分科主义思潮泛滥”。[4]泰勒认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需要理清好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的关联。忽视学科整合的原因有很多:有的老师认为自己没有整合学科知识的能力;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这可能会使课堂活动的开展出现不可控的局面;更甚者将整合学科知识当做额外的工作量,认为这会加重他们的负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知识的整合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师只有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提高学习的迁移水平,更有助于学生建立解决复杂情境下的具体问题的模式。

三、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课堂的策略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核心素养有了明确的框架体系,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如何在中学政治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都要考虑到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有效成成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

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活动的前提。在"核心素养”提出后,中国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原来的强调三维目标转变为强调核心素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到这一变化,使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教学目标的变化反映的是这门课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就要将其具体化,细分为几个的小目标。中学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学生在公共参与、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方面的变化。

教师在制定政治课堂教学目标前,要做好对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研究。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体现的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规范和要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研究教材后,要准确把握知识的框架,对其来龙去脉有清晰的了解,分清哪些是核心知识,哪些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而合理安排讲授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其认知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充满矛盾的阶段。矛盾即对立统一,我们要看到矛盾的同一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设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达到的,而不是少数人能够达到的。

2.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的分析与评定,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所作出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评价体系,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以及计划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建议,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教学评价工作。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评价体系,要改变过去的成绩取向。核心素养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它无法简单地以普通试卷的成绩来衡量,这二者有相关关系,但不是等比例关系。

在进行教学评价之前要构建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的内容要渗透有学科核心素养,每一条要设定有多个维度,从不同的角度,科学地判断学生在课堂活动开展后,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变化。例如在期末的思想政治学科的评定中,除了考察学生该科目的卷面成绩外,还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能力、综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的因素做出评价。评价的工作不应该只由教师负责,而应该由学生组织,民主地进行。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的发展已接近成人,往往会注重维护自身形象和自尊。民主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1)注重情境创设

在传统的中学政治课堂中,容易出现书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当注重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书本上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丰富多彩实际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的《合理消费》中,为了使学生学会合理地进行消费,老师可以开展一个课堂小活动,通过几个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的角色,让其他的同学来判断这样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合理的消费应该是什么样的?这种方式更能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复杂的问题转变为更为直观的问题,使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并不是撒手不管,让学生没有限制地自由讨论,天马行空地想象。教师这时最主要的工作是引导学生,不偏离课本,不陷入错误的思想旋涡,保证学生始终在正轨上。情境的创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也离不开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缺一不可。

(2)培养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学政治课尤其是高中的《哲学生活》是一门思辨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只是单纯地听老师讲课,教学是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的。教师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因而,在课堂中,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时间,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并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而非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单纯地靠记忆完成学习任务。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考虑到不同水平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教学的需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利用已有的知识,从已知到未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理解后,才能充分地理解知识。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离开了社会关系,人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人。“真正的思考即使对现实的思考,不是发生在孤立的象牙塔中,而只能通过交流产生。”[5]在学生独立思考后,要引导他们进行分享,让不同的意见和见解相互碰撞,有利于学生形成关于事物的更为完整的认知从而培养他们在面对复杂事物时,能够理性地进行思考,正确地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

(二)重视学科知识的整合

我国核心素养的构建旨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个人要具备有多方面的素质,而不是只具有单个学科素养,例如语文素养、数学素养、英语素养 ,这里所要培养的人应当是具备综合性的素质。“核心素养的融合性旨在发展个体在获得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所能获得的共性的素养,而不特定指向某一学科,具有一定的融合性。”[6]也就是说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课堂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设计,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之间明确的分界线,整合学科知识,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知识孤立的情况。当然,这里并不否定独立某个学科知识体系的意义,我们所强调的是有效地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为特定的目标服务。

在实际的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某个特定的主题为线索,从各门学科中抽离出相同的部分,以思想政治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构建一个新的、具有综合性的、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主体学科知识与辅助学科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形成更为系统的认知。例如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有历史、语文等学科知识,对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语言文字举例说明,以图片的方式,呈现我国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甲骨文是商朝后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金文是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篆最早形成于殷商时期,隶起源于篆书,形成于战国时期……学科知识的整合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课堂,首先作为教师应当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整合等方面入手,此外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并在实践中检验,这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 [J].人民教育,2016,(19):18-20.

[2] 李太平,李炎清. 灌输式教学及其批判[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8,(7):83-88.

[3] 保罗.弗莱雪.被压迫着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

[4]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5] 程根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改革[J].教学实践,2010,(7):56-57.

[6] 孙亚玲.“核心素养的嬗变与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49(1):125-130.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中学核心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参考答案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