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挖掘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20-10-21 22:41石洪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8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华文化弘扬

石洪

【摘要】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传统美德,留下了勤恳、质朴、智慧的美好品质。作为社会经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对传统美德的弘扬,从而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将中国人民的美好品德素养传承下去,切实增强高中历史教学的成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此,本文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开了论述,总结了几点经验和有效措施。

【关键字】高中历史   挖掘资源   弘扬   传统美德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88-01

一、引用影视资源,培养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应当贯穿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始终。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动荡未曾将中华民族击倒,中国人民在遭到外侵和劫难时,依靠爱国情怀和团结意识,坚决反抗,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中国人民不受侵害。正是由于这种百折不挠、执着奋进的爱国精神,才铸就了如此绚烂的中华文化,才构建了如此多彩的中华文明。为此,爱国主义应当与历史教学内容始终相伴,将爱国主义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渗透到骨髓里,从而将这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传承并发扬下去,这就是“家国情怀”!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晓在落后的清政府统治下,中国遭受侵略,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八国联军进犯之时,义和团顽强阻击,虽以失败告终,但却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在《抗日战争》这节课,要突出中华民族奋起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伟大的抗战精神鼓舞下,经过十四年抗战,最终将侵略者赶回老巢,维护了国家的主权。还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这部分的内容,也有很多素材可用,在奋起和抗争过程中,爱国主义贯穿始终,正是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坚持,才可以使我们的文明不曾中断,才有了后来中国人民的生活逐渐变得富足和安康。如上历史进程,可以通过影视资源,如《长征》、《延安颂》、《我和我的祖国》等,尤其是选取其中的一些片段或历史瞬间进行补充,这些资料特别能够让学生直观感知和加深理解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及“两弹一星”精神等的内涵和实质,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屈辱、从奋进到崛起,一步步走向繁荣和富强,学生更切身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力量,这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起到巨大作用。

二、运用历史材料,感知中华智慧

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瑰宝。即便是在发展中历经曲折,甚至屡受磨难,但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却从未停止过,古有四大发明,今有大国重器,无不赢得全世界的广泛赞誉。对此,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中华民族的智慧,体验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历史史料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穿越时空,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例如,在《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用西欧的著名谚语——西欧有一著名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帮助学生认识: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让学生充分感知很多科技成就上我们都遥遥领先。此后,教师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推動了中国和世界科技的进步发展。以火药这一发明为例,教师引入史料:“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精锐的火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着威力强大的舰队,扬帆远航,去开辟新的天地……。”通过这一方式,教师让学生认识了火药的发明,结束了冷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推动近代化进程的强大武器。从如上对中国评价的史料中,教师辅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智慧,透过历史材料认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伟大发现和创造力,进而帮助学生感知中华智慧,提升民族自豪感。

三、呈现直观图片,增强文化自信

图片感知的方式更能给学生带来震撼感,直观呈现的图片资源更容易帮助学生真切生成积极的价值判断和美好情感。所以,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还可以通过图片教学、图片佐证的方式呈现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美好素养。例如,在《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为了帮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教师可以从中国文字的产生的源头和变迁,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心。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大篆、小篆乃至隶书、楷书,学生从隽秀的字体中认识中华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体验仅文字这一工具便经历了多次文化变革,不同的书写风格和特点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体验,散发出巨大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学会尊重和珍爱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主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总结

基于高中历史学科弘扬中华美德,能够依托历史学科本身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影视资源、运用历史材料和呈现直观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和核心素养,切实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参 考 文 献]

[1]刘向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3):108-110.

[2]钟华. 高中历史教学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3]步秀荣. 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中华文化弘扬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做人美德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