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020-10-21 22:41张配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8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油菜花科学素养

张配峰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有良好的习惯非常的重要,也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必然条件,在小学时期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果学生有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的精神,也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需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小学科学教学能够顺利和成功的关键。

【关键字】小学科学   良好习惯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124-01

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利用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思考,不断将丰富的科学知识进行掌握。并且需要让学生梳理正确的科学观念,还需要具备应该有的科学精神,而这些都需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所以,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环境枯燥

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科学的学习环境比较枯燥,学生所面对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科学课本。在他们对课本内容不了解和熟悉的时候回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为了可以将科学进行发展,教材被进行整改,这也导致教材当中又加入新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来学习,从而造成不小的压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教师的互动并不是很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降低,也就达不到想要得到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程度不高

科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会用来参加考试,而且科学教学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但也应该这样有一些教师和学生不太重视科学这门课程,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都不是很了解,自然也就不愿意去学习。在这其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科学的模式,让学生在科学学习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神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也可以在科学中找到乐趣[1]。

(三)没有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显示出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也需要被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但是现阶段很多学校的教师依然没有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在讲课的时候让学生学习生硬的理论知识,从而产生非常抵触的心理。也正因为这样,学生的兴趣越来越低,教师想要得到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在科学当中,观察占主要的位置,也是进行探究的开始,但是观察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带有的。如果想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这其中还需要重视对学生感官的训练以及他们的体验[2]。不管在上科学课的时候,让学生观察什么,都需要将自身的感官作用发挥出来。学生只有参加越来越多的观察活动,大脑才可以接收更多的信息,印象也会越来越深刻。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去认识和了解大自然,在认识自然的时候,融入自然中去,了解自然环境,熟悉自然环境。

例如在《油菜花开了》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真实的油菜花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体会和观察大自然,了解油菜花的花朵、种子和传播种子的方式。如果没有油菜花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看油菜花从发芽到种子播种的视频,在这其中需要引导他们对油菜花进行观察,观察开过花之后是什么样子等,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获得一些体验。在这种无形的观察中会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从而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有利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当中大胆的猜想,对不懂的问题提出多种假设和猜疑,这样做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在确定问题之后,对研究问题的假设和猜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其中应该让学生自行的理解,并且观察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必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引导学生可以有进一步的思考[3]。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质疑这种活动的时候,需要和他们有效的沟通,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解表达清楚,并且学会倾听和理解其他人的看法。

例如在学关于空气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室可以问学生“空气会占据我们所处在的空间吗?”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大脑會因为这个问题而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将一个蜡烛用杯子盖住然后压下水,并且杯子中会充满水,让学生观察充满水的杯子会不会让蜡烛熄灭。实验结果是不会熄灭,在这个时候学生脑海当中会有很多疑问,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来进行探究,在这其中还需要教师的指导。这种提出质疑的环节会让学生逐渐培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也可以因为这种习惯解答出来自己更多疑惑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科学教育当中还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动脑和动手习惯的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去开展各种可以手脑结合的探究活动。在动手进行探究之前要先说出研究的目的,并且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想的结果是什么,从而制定实验的方法,在动手之前先动脑。进行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多去观察所要研究的内容,从而可以在直观观察当中看到抽象的事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科学这门学科当做启蒙课程。在这些课程当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探究当中培养成良好的观察、质疑和动脑等良好的习惯。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各方面来研究,帮助学生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陈群芳.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5):181-181.

[2]韩晓玲.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 当代教研论丛, 2018(2):94-94.

[3]张继伟.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 2018(6):31-31.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油菜花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菜花谣
油菜花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油菜花开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