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0-10-21 22:41周秀群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文本初中语文

周秀群

【摘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全面到来,社会与时代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个性化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更有效的提升个人的能力,因此,发展一个学生思维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展开思考、展开创新、展开交流、展开实践,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感悟与体验,获得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明确学习目标,最终获得成功。

【关键字】初中教育   语文课程   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128-01

引言

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生活出发。同时,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学习解决语文题目,就是不断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不断的升华语文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一线教育工作者就要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逻辑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习内容相互联系,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从整体出发,一步步拆分,最后在联系整合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用逻辑性的语言将文章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整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整体学习,整体品味,整体体验,进行思考感悟,进入到文本中。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跟紧学生之间的话题。在授课的时候,将学生最近流行的关注点引入到课堂之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情境。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去理解与感悟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将其想象为鲜活的人物与事件,然后带着自身的情感去体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最后,教师在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与观点,提出自身的问题,然后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理解与学习。

例如:在讲解鲁迅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时候,在课前,教师就要布置任务,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等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名人趣事,然后通过趣味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之后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和书屋,可以通过画图,描绘一下具体的建设,也可让学生对此展开叙述,也可以培养到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之后教师让学生学习文章中好的句子,划分出自己无法理解的地方,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分析。

二、拓展能力的培养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但又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从身边的语文出发,寻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再通过课堂的合理引入,让学生更有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将语文课本上的生活知识进行深入挖掘,然后让学生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观看和体验,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与价值。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知识与资料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展开思考,找出彼此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带领到实际生活中,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自由创作,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加深对文本的领略与认知。

例如:教师在教授《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苏州园林”图片、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日常去过的中国园林,谈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一下中国园林的特点,让学生对中国式的建筑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文本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的引入,让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状态。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构建一个语文知识的桥梁。一般而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较弱,教师通过对文字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步入到语文世界中,去领略其中的内涵,能够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互动交流。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需求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与学习经历,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展开想象。让自身处于真实的文本情境中,去想象与思考文本的写作背景、写作过程等,节约更多学习时间。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提出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通过侧面引导,来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够站在创新的角度上去思考与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授《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谈话引入,引发学生展开思考交流。如:同学们,你们相信世界上有外星人的存在吗?如果有外星人存在的话,那你们觉得他们那里是什么样子?他们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人类可以学习他们的那些优秀的地方吗?之后学生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感受桃花源记的美好,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四、概括能力的培养

语文知识点相对繁琐、复杂与零碎,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系统分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变成相互关联的网状图,将重点知识进行细化。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系统性学习中,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事物出發,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找到文本学习主线,明确最终的学习目的。能够在学习中,从去挖掘、体验与获得知识,并且将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网络脉络,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结语

对初中语文的课堂上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进一步改革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现实需求和大势所趋。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就要及时转变自身的观念态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思维能力的拓展。在不断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完成语文教学的使命和责任。让学生带着自身的真实情感,学会思考、加深感悟、完成体验与深化,最终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使教师不断充实,指导学生学习,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反省自己的教学结果,调整教研水平,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 考 文 献]

[1]谢明波.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8(22).

[2]何琴清.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08):233.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文本初中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