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在苗族生命观原型中的初探

2020-10-21 07:39熊晓刚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荣格原型苗族

熊晓刚

摘要:探析盐的功能效用在苗族群体中的生活内涵与精神文化信仰层次追求,其谓“盐”不仅仅在食用之生存价值,更深层次衍生为涵盖在苗族对生命无形、生老病死的生命观和人生的取舍态度。

关键词:苗族;盐;苗族生命意象

一、苗族族群与盐

位于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民建乡苗族群体在民间流传着关于一句人逝去之后的俗语,“这个人去背盐去了”,(苗语译:Dol nenb mol drik nzhed leuf[1])这是苗族民众对“逝去者”的一种敬称,主要的使用该句的语言环境为苗族民众在私底下闲谈(你是不是想去背盐?)或是针对年幼的孩童不懂“生死”的自然法则,从而告知“逝者”是去某地背盐去了,这是民间苗族的一种熟语亦或为将生命的生死“轮回”做一个童稚的回答、做一个对生老病死意象的“朦胧”阐释。

苗族世代与盐分离不开,据《石药.雅》载“帝味”即黑盐(黑帝味)、白盐(白帝味)、赤盐(赤帝味)、青盐(青帝味)。盐作为一种食用的食材其遇水则融、饭菜多盐则咸的使用之道,口味的重与轻,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中内化为独特盐食文化和人文精神力量外化的呈现。

二、荣格原型理论的原型意象

荣格认为,精神是源自全民族和全人类,而非某个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仅仅是某种包罗万象的心理生活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某个“圣贤”的组成部分---斯威登堡人有种类似的说法。所以荣格说,“我们现在就能打个比方。身为人类的一分子,我身体中的黑暗帮我唤醒了光明,使我获益。同样的,民族的心理生活中的黑暗,也能引来光明。所有进入圣母院的人都怀着毁灭的心理,所有人都在黑暗和未知的力量影响下开始前行[2]。”

苗族族群是一个大的社会集体形式,个人的意识与集体的意识互相参透于生活、精神信仰层面,通过最基础的文化模式单位一日三餐、生产生活等等生活模式行为进行的一个历史长河“立体化”的展演。苗族族群与大自然有极度密切的联系,苗族族群的原始宗教信仰和现代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信仰是从“万物有灵论”演变而来的多种信仰。如自然物崇拜,苗族对巨型或畸形的自然物,视为灵性的体现,对之顶礼膜拜[3]。“自然力量”崇拜的与苗族族群心中与自然精神相联系的体现表现为一种最初苗族族群探寻现实世界中受到神灵间接、直接的有益影响。

三、平凡众生的盐食文化

(一)、食用

“盐,咸也。从卤监声。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凡盐之属皆从盐。余廉切。《说文解字》对盐有这样的解释。清代段玉裁认为:“天生曰卤,人生曰盐。”也就是说,盐是人加工而成的。煮海熬波,正是以极其形象的比喻点明了人们用海水制盐的过程,也显示出人们驾驭大自然的气度[4]。食盐,是人民生活的必须品,而苗族地区又极缺乏,旧社会有“米斤盐”,即用一斗大米(30市斤)才能换到一斤食盐的情况。在未解放年代,不少苗族民众因买不起盐,以过滤的草木灰水当食盐来调味。因此为了保证苗族地区的食盐供应,在建国四十多年中,民贸部门在边远山区都储备了足够的食盐供应。[5]而如今飞苗族民众中,随着时代和国家,民族,社会的富强,食盐在苗族民众中已可在市场中获得,而不用国家针对少数民族的专门供应。

(二)、牲畜养殖意义

苗族在盐的使用上还体现在喂养牲畜方面。苗族自古以来即是一个狩猎和耕种养殖为主的农业民族,因笔者是苗族故在苗族的以个体养殖牲畜这方面有相对的经验和认识基础。即在苗族民众中,将牛羊放到山上时需用盐喂其一次,収回来了时又得用盐喂一次,其目的就是为了便于使牛羊在放养时听到主人呼喊便下山,给予盐喂食,更利于放养人对牲畜放养的管理,从而使牲畜“听话”以便造成牛羊走丢或进入农田破坏农作物。盐对苗族民众养殖的最好的方式体现即管理好了牲畜,也体现出苗族民众养殖的智慧。

在苗族民众中如有牲畜中出现了牛羊等在眼睛有眼疾等疾病时,将普通食用盐化为盐水喷于牲畜的眼睛或者病疾之处会有起到杀菌的效用,对于治疗普通的牲畜疾病,这一类方法也是属于苗族民众的土办法之一。

(三)盐作为药物使用

盐的用途在苗族民众中得到的体表现为多重的医疗用途模式。如,作为医疗方法中药物的辅助品,如熏蒸疗法,此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配方药物齐全后,用清水煮沸,以蒸汽熏患处,每次约一小时,数次后病可治愈[3]。这是在《苗族》中关于熏蒸疗法的方法,但在大理地区的苗族中,熏蒸疗法的另一种方式是将烧得通红的石头或者铁器放于铁盆中盖上蒿叶和针对疾病的草药,同时加上相对量的食盐,后便可以将煮沸的开水淋于其上以蒸汽熏患处,多次淋水至无蒸汽产生便可。另一种使用盐作为药用的价值的是属于去湿热法,使用方式是将食用盐烘烤于干燥的锅或者瓷器上,等到盐的颜色变为红色,便可拿出来。用途一,将烘烤的食用盐晾晒至常温,再添加相关的草药外敷包扎起到去热消肿之功效,特别对幼童发烧起到一定的效果;另一种方式为食用盐温度极高的情况下将其放于碗中倒上开水相冲,盐水温度减温后便可服用,此方式针对喉咙痛、咳嗽,或肚子不舒服的情况下服用[苗族称为“土办法”的医疗手段,在大理部分苗族民众治疗疾病具有良好的医疗效果。]。盐作为药用的主要主题或医用的辅助品在苗族民间医疗手段的所谓土办法方面用的淋漓尽致,可谓苗族民眾的智慧。

四、生老病死的意象原型

生老病死是人作为生物种生存繁衍的一种生命必然的存在方式,人类在这种大自然的法则下也是无法避免。正如心理学家荣格先生说的一样;“一个绝对的‘是并不包括主观的异议--我们观察、了解并接受这种存在的情况,我们需要接受这个宇宙,因为我们拥有它。[7]”

盐作为贯穿苗族民众生老病死的饮食辅助必备品,盐的内涵和价值都内化为苗族民众生活,生产、生存无意识之中的产物。荣格在他的老师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启示下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并赋予集体无意识可见的外衣“原型”。他认为人的心灵世界是无限广阔的,在个人意识之深层,还有集体无 意识的存在, 而集体无意识的呈现,则通过原型(原始意象)。于是原型作为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 实质以及集体无意识可见的外衣而被赋予新含义[6]。盐作为一种苗族民众生活中无意识的使用但有有意识存在的生活必需品,盐的集体无意识反映在苗族民众生命的“原型”初探中。

在荣格的心理学体系里,自然原型是所有原型中最为基础的一种,甚至可以说,自然原型是所有其他所有原型的最初来源。可以理解为:文学艺术中的原型意象是人类心灵在自然精神影响下的外化表现,对文学与人类灵魂之间的关系探索可以追溯到自然精神与人类灵魂之间最初的关系上[8]。苗族的原始宗教从“万物有灵论”演变而来的多种信仰[3]。盐作为苗族生命最初的自然原型之一,苗族人灵魂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通过盐的实质性价值得到连接,即苗族民众与大自然是一个融合体,苗族人将逝去“灵魂”与大自然融合与共。

五、雪色“生命无形”意象巧合的解读

在恩斯特.卡希尔的著作中说:“对神话而来说,生与死之间的分界线是易变的,因而对神话而言,死亡不再是存在的冥灭,而只是通向存在的另一种形式,并且在神话思维的最基础和最初的水准上,这种形式本身只有在彻底的感觉凝结中才能表现出来。死者仍然存在,这种存在能被看到,并且只有用物质术语才能够加以描述。[9]”基于此种说法,盐色为白,在苗族民众中白色是生命最初的原型意象。心理学家荣格说;“无意识总会在第一时间,补偿意识生活中不再重要,也不再具备价值的心理活动。[10]”以“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信仰的苗族在人的生存与毁灭之间关于死亡做了合理的解释,亦将死亡描述为人的生命体象征已不存在,即虽“灵魂”已离开肉体,但“灵魂”乃被无形的隐藏与大自然之中,并没有离开当下的世界。

《西藏度亡经》有名《中阴得经》,是对死者和即将死去的人所做的引导。与埃及度亡经一样,此书用来指引死者,使之能够在“中阴”状态即死亡与再生之间的四十九天中得到救济的[11]。现当代社会,苗族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进行角色转换的民族,但在民族精神信仰层次面,苗族民众有其自己独立的体系来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这个宇宙。因为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原本是作为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埋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苗族民眾通过盐意象的生活化来表现自身的生命观和生死离别于无形中的合理取舍。

参考文献:

[1]熊玉有:苗语教程[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

[2](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陈美锦译:寻求灵魂的现代人[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21、168页.

[3]岑秀文:苗族[M].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90、115页.

[4]陈益:盐与仓颉造字[J].书屋杂志社,2006年,第23期.

[5]岑秀文:苗族[M].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31页.

[6]王娜施兢蓉 探析荣格的原型理论[M].人文教育出版社,第77、272 页.

[7]<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石磊译:人生与信仰:分析心理学研究[M].

[8] 常如瑜:荣格生态文艺思想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77页.

[9]<德> 恩斯特.卡西尔著,黄龙保、周振选译:神话思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78-179页.

[10]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陈美锦译:寻求灵魂的现代人[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17页.

[11]<瑞士>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 冯川译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 译林出版社 2014年6月 第168页.

猜你喜欢
荣格原型苗族
“神秘选手”实现项目突破
一起来探案
恰好夏风微甜
包裹的一切
补妆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语法总结:祈使句
荣格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