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不文明现象的思考

2020-10-21 11:00李姣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现象法治

李姣

摘要:在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物质生活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等重要,但是面对社会中比比皆是的不文明现象,我们得从社会规范、法治意识、加强教育等方面提升精神文明。

关键词:社会现象;精神文明

近年来,“私自给共享单车上锁”、“侮辱烈士名誉”、“老人辱骂不让座女孩”、“高铁霸座”等一系列的不文明现象,引起社会的热议,各种正反面的说辞比比皆是,不文明现象受到公众和各媒体的谴责,但是谴责过后,也应该对这些不文明现象进行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1]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的发展是日新月异且有目共睹的,我们的物质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却跟进得不是那么理想,近年来发生的各种社会不文明现象就足以反映。对待这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确实应该进行反思:为什么在物质文明飞黄腾达的今天,我们还会出现这么多社会不文明现象?我们对待这些社会不文明行为的态度,不仅体现社会的道德水平高低,也体现我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那么,在物质生活得到前所未有提高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如何做到相应的提高呢?我们要怎么样让美德和善举挤压这些社会不文明现象,要如何构建匹配我们时代的精神文明?这就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构建符合时代的精神文明,应该从遵守社会规范,自觉履行公民的职责,从社会公共文明行为开始。公共文明是一种自我修养,这种修养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精神上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不需要别人来提醒你,是你自己从内心深处就应该认可遵守的一种行为,也不需要刻意,而是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从身体里面散发出来的本能的一种意识和反映。就比如说,在公共场合不大声的喧闹,在需要排队的地方,自觉了排队不插队,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清洁,懂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与人争吵,如果发生争吵,能够有勇气协调制止。就如之前的重庆公交案,但凡当时公交车上的任何一个人,能够有勇气站出来阻止这场争执,那么他不仅救了自己,也救了整张车上的人,就不会发生如此大的悲剧。就像广大网民朋友说的,争吵的那个人只是错过了一站,而整张车的人,因为他不懂得控制情绪的争吵错过了一生。还有在高铁上无理取闹的霸座行为,更是不可思议,外表光鲜亮丽的人,公然和调解的列车员发生争吵,占着别人的座位偏偏说是自己的,这种不懂得遵守社会规则的人,是个人修养缺失,素质低下的表现。由此可见,提高个人的修养,自觉遵守社会的规则,是构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大步伐。

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当中,我们也应该加强规矩意识,加强法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全民族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修养。在现代社会中,是否是因为做出不文明行为的代价太小,不文明者都怀抱不文明行为损失的是社会形象,于个人并无多大影响,无非是面子问题,又不会带来什么经济损失的错误思想。这是社会荣誉感低下的表现,我们可以利用法治思想来调节社会荣誉感,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连社会文明都要用法治来规范的话,是不是会显得很冷漠,但是,对此我想说的是,当社会不文明行为发生的时候,当事人是否会觉得自己为维护自身利益损害社会形象的行为,也是对这个社会大家庭的一种冷漠。所以加强法治意识和规矩意识是阻止社会不文明的有力之举,这里我可以举两个例子。在酒驾判刑之前,有多少人因为酒驾发生车祸,有的只是连累了自己,而更多的是连累了别人,严重的甚至害别人丢掉性命,但是在酒驾判刑之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成为了很多喝酒人心中的警句。再拿另一个例子来说,“行车让行人”列入交通法规之后,在大马路上随时可以看到车让人的现象,可能大部分人在上小学的时候都听老师这样讲过,说的就是过马路的事情,老师讲在美国都是车让人,而在中国只能人让车,叮嘱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要小心必须左右观察确认安全后才能过马路。这个叮嘱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我仍然清晰记得当时知道美国车让人时的那种羡慕。可自从有了这条法规,我在家乡的小城市也享受到这样的安全感,试想如果没有交通法规的强制规范,我们还能享受如此的安全感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可见,在人们权利意识增强的现代社会,加强法治管理也是必须的。

减少社会不文明现象,构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当然离不开教育。通过教育让人们从小就在内心播下文明的种子,让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融入其成长的血液中,长大后就一直做文明人。这离不开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学生的道德教育。前段时间火遍朋友圈的一篇文章,父母都是985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儿子却是学习不好的学渣,无论怎么补课成绩都上不来,他的母亲写到:“你学习不好,但是你善良礼貌,进小区门时,如果后面有人你会用小手撑住,你懂得关心父母孝顺父母,你会做饭给我们吃。我想,长大后无论你是保安,是厨师,是快递员,回到家,你一定会是负责的父母,体贴的丈夫,孝顺的儿子。”一直以来,成绩都是父母老师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可事实却是成绩好的不一定什么都成功,成绩不好的也不一定什么都坏,我们不应该以成绩好坏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而应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品德才应该作为评判好坏的标准。品德好的人,有良好的修养,有文明的举止,拥有社会责任感,拥有社会荣誉感。在教育的理念上,应该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毕竟孩子的关键成长成熟期大多在学校,离不开学校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句话:“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在物质文明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之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应该“水涨船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增强法制意识和规则意识,自觉提高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社会文明人,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现象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关系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生计变迁下旧州壮族的影响分析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