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普通话教学困境和优化对策研究

2020-10-21 09:46赵海丽庞晓栋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普通话高校

赵海丽 庞晓栋

摘 要:《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最终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国家语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而高校是普通话普及和推广的重要场所,本文针对当下高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学生层面的个人问题,教师层面的教学问题,课程设计框架上的分析,找到了目前教学的问题所在。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主要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将普通话列入必修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外活动或实践活动。同时列举范例进行了论证分析。

关键词:高校;普通话;问题;优化对策

一、前言

语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而普通话,作为中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推动国家发展,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因此,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而各大高校,作为中国人才的培养基地,普通话教学,至关重要。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设了普通话教学的有关课程。但是,综合实际情况来看,教学的实效性并不明显。《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最终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国家语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主要任务是: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为达成目标性建设,我们必须针对此类教学困境尽快加以改善,找到问题的根源,寻求正确的解决措施

二、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层面的个人问题

1、生源地方言问题

对于各大高校而言,通过高考这一全国性的考试进行招生,其生源必然是来自全国各地,这就出现了地方性语言的差异问题,各地区的生活环境不同,其日常的交流习惯也就不同,大部分地区,习惯了用当地的方言,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选择用方言进行交流沟通,而长时间的运用方言,会对他们的普通话发音以及日常用语产生极大的影响,比较典型的就是我们常见的东北式普通话和广东式普通话。此外,还有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幼儿时期的普通话教育差距。虽说各地都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问题,但是不可否认,教学水平的差距还是存在的,不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这些都会对普通话的基础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说,高校中来自城镇的学生,普通话的水平就会普遍比来自乡镇的学生好一点,来自中北方的学生就会比来自南方的学生普通话水平高一点,因为有些人来说,可能他们普通话启蒙老师自身的普通话水平都非常有限,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想要突破这一障碍,去接触正规的普通话,就显得非常困难。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差异大,语言习惯类别多,就使得普通话的教学难度加大。

2、學生的重视程度问题

学生对高校普通话课程的不重视问题,在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看来,在大学期间开设这样一门基础课是非常没有必要的,不仅浪费学生自己的个人时间,同时也间接的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在目前的高校课程安排中,像普通话这类非专业课,一般都只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课表中,而选修课这类课程,一个星期的排课量非常之少,几乎每个学校只有一节课。因此,报选此类公选课的学生,大都是带着目的性和功利性来上课的,有的为了学分,有的就只是迫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压力去上课,积极性不高。这种学习功利性的存在,使得高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不到长期的成效,甚至连学习普通话都成了一种短期行为。正是这种对普通话学习重要性的偏见,使得高校学生将普通话的学习与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实施双标对待,以至于缺少对于普通话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不强

对于已经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阶段,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初期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语言思维方式,甚至在平常的交流对话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口头禅,再加上方言的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这就给高校老师的教学任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们需要在极少的课时内改善学生近20年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这是非常困难的。

(二)教师层面的教学问题

1、教师教学的目的层面问题

为了保证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为了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部分教师的课程就偏于理论,整体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就围绕着考试展开,但对于一门语言学科,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性课程,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并不是单单的语音实践练习就可以了的,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一定的语言组织技巧。

2、教师普通话水平也存在差异

对于高校的老师来说,除了专门教学普通话的老师,大部分年纪较大的老师,他们的普通话本身就没有达标,平常上课就带着口语进行教学,一个星期内,学生们听到的普通话教学可能还没方言多。潜移默化间,学生们习惯了方言口音的教学,对平常的普通话学习也就愈发不重视,再加上普通话课程排课量少,使得学生还没有完全吸收相关知识就在别的课上被带偏了。

(三) 课程设计框架问题

普通话教学的课程设计框架是教学能够开展的前提条件,是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基本反映,一个良好的框架设计才能孕育出完善的教学计划。但是,从教学课程内容上来看,目前高校的课程框架设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课程框架应用偏差

大部分的设计框架都存在着形式主义,教案写的都很好,撰写了很多课堂上的互动以及课后活动等,可是实际上却没有结合设计内容,并没有被教师运用到课堂之上。

2、应试性课程框架实效弱

目前的高校课程框架,大部分都是针对普通话等级考试而编制的,教材中大多数都是针对考试内容而编写的,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际内容说到底也就是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这就导致教师的课程设计偏应试化,缺少实际的让学生们实践的内容,学生们学到的都是些枯燥繁琐的东西,而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让他们再去单纯地学一遍以前小学就学过的内容,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此类应试教材的影响下,学生的兴趣难以被激发,教学的成果也就理所当然的达不到理想。

3、课程定位和排课不合理

各高校对于此类课程的定位以及课时安排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将此类课程定档为选修课,每周的排课量都非常的少,这就给学生们造成了一种这门课没有那么重要的错觉,使得学生在一开始对这门课的态度就不端正,而且作为一门选修课,没有完善的考试机制,也没有相对应的课时作业,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时间仅限于课堂,而课堂上的时间又很少,根本无法改正学生习惯了20年的字词发音和语言习惯,从而使得教学成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三、高校普通话教学优化对策探讨

(一)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实行分组教学

上述文章中说道,不同地区的学生由于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带一些地方口音,针对这个现象,可以将来自相同地区的或者存在相同字音问题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然后对每个小组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出该小组容易读错的字词,并加以指正。当学生读错的时候,要告诉学生造成此错误的原因何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读音抑或是错误的自此,再让学生进行重新认知。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必然要比大班课来的要好,另外,各小组成员之间还能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就不会有因为一个人学不下去而丧失兴趣这类情况的出现。

(二)将普通话课程列入必修课程

这一措施,是引起学生重视,让学生认真对待的最好方式。现如今,各高校学生对于选修课的态度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将选修课当作拿选修学分的一个工具课,而并非是为了学习新知识而去上课,更会有甚者,选修课上课不去,找同学帮忙签到,最后考试的时候再去,拿个期末考试成绩。为了避免普通话教学出现此类情况,我们应该将普通话课程列入必修课程,按照必修课程的规格来进行教学,加以课堂检验,当然,由于这类课程个人基础差距较大,可以不将课程成绩计入最后的成绩评定当中。最终可以凭借全国普通话口语测试成绩来判定该门课及格与否,如果成绩不达标或者自身对成绩不满意,那么就可以在下学期继续开设这门课程,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再加以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学生功利性学习的问题

(三)优化教学内容

上述文章中提到,部分高校对于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应试,只是单纯的带学生们读一些音标或者读一些语句,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成果体现。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参照当下高校课程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开设视听说类课程,让学生们在上课时直接进行口语练习,同时,平常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们去讨论,然后再让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类似脱稿演讲的课堂内容展现。又或者可以让学生两两上台或者小组上台,进行对话类或者话剧类的话题表演。总之,要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到学习普通话的乐趣,提升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可以将理论的内容结合到实际的表述过程当中,更好的反应教学成果。

(四)增加课外学习或实践活动课程

对于语言类的课程,实践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高校可以多举办一些类似读书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诗词大会,配音比赛之类的活动,在平常节日的时候,也可以举办一些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像元宵节猜灯谜,中秋节写诗词的这类可以全校参与的活动。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间接地提升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同时也可以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举两得。

四、结语

当下,高校的普通话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对普通话的文化领域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2020年代到来之际,我们要吸取过去的经验,结合当下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重难点,不断创新普通话的教学形式,保障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对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汇编》.

[3]王志成,范银珍,徐露等.大学生普通话普及的基本障碍与方言的关系——以川北医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20):216-217.

[4]叶舒阳.高校大學生普通话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8(07):137-141.

[5]加晓昕.普通话能力提升技术路径探析——以高校普通话教学为视角[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04):54-59.

[6]罗小品.对方言区高校普通话教学的改革与思考——以兰州文理学院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125-128.

基金项目:“2019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

课题名称: 保定市学校贯彻语言文字规划纲要实施策略研究   (2019108)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普通话高校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