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分析的几点思考

2020-10-21 12:06努尔巴努·塔斯恒
锦绣·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小学

努尔巴努·塔斯恒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中,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加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关注。为此,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实践经验与计算机教学的整合,使他们拥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在此,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就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问题,浅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分析

1、促进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意义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入新的阶段,更关注教学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推进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有助于促进教师升级教育理念,让他们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加强师生互动,增强教师的授课反思意识,促进为“学”而“教”;构建生动课堂,使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实现全面评价,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实现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改革是较为必要的。

2、对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的思考

2.1由辅导性学科向基础性学科的转化

2.1.1正确进行学科定位

从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开始,便被定义为辅助性学科。随着新时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应逐渐提升学科受重视程度。从传统的认知思维中跳出来,重视教学融合,使计算机成为主要学科、基础学科。

2.1.2重构学科知识体系

为促进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的问题上,还应发挥其科学性、整合性、拓展性以及适应性[1],建立科学完善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同时,针对现行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改革上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首先,精选和压缩课程容量,促进知识重构。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的理解,使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更具时代性,并及时新增一些实用性的内容,如认识学习平台布局设计、搜索引擎的使用、资料包的下载等;其次,加强知识点的融合,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与应用能力,并关注其情感态度的变化。譬如:在“给好友送祝福”训练中,就涵盖文字录入、编辑排版、电子邮件发送等知识;最后,强化课程内容的社会适应性。例如:构建相应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管理任务。通过对电子表格的学习能够利用计算机算出班上同学的考试平均分,对校服尺寸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等。

2.2由传统教学模式向创新模式的转化

为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教师应积极引入创新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其具有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而,助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譬如:教师可应用游戏教学、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及任务驱动教学等。

其中,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例,可而在每一操作步骤渗透和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譬如:给出教学任务“做一份宣传环保理念的电子宣传报”,在促进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网上搜索资料、资料保存、文字录入、编辑排版等内容后。教师提出“如何优化宣传报的排版设计”,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在网上搜索有关能源枯竭的图片、文字内容及宣传画报等,通过小组讨论进行筛选,进行自我作品的优化。最后,进行作品展示和小组间相互点评。

此外,要注意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内容应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鉴于信息技术具备高速发展的特点,故应特别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每一个驱动任务的选题都应是学生关注的、熟悉的话题,这样才能激发教学活力和形成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不竭动力。

2.3由封闭性课程向开放性课程的转化

2.3.1促进思维发展

现行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重视课内教学[2]。在此背景下,计算机教学被人为地赋予一种封闭性,脱离了现实、也脱离了应用。促进课改工作深入实施,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不应仅强调使学生“教而知之”,更应该把侧重点转到让学生“思而知之”,让其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掌握,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应当是开放性的,既强调思维的开放,又需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建立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2.3.2革新教学目标

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课程改革,应注意突出学科育人优势。故此,需充分促进学生认知经验系统、社会发展需求系统与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之间的有机整合。为此,教师必须在学生已有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这便需要加强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广延性,以适应学生的兴趣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不同学段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生活。

2.3.3培养自学能力

在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中,知识讲授式课堂侧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师授予—学生记忆”的过程中把学生视为容器和被塑造的对象,易造成学生大脑储存区负荷过重,对学习产生枯燥印象,不久便会遗忘。要改变这种局面,促进课改工作的实施,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时间比例必须调整,让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技能去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自学能力。为此,适当削减教师讲的时间,给予学生自主实践机会。

2.4由结果性评价向诊断性、形成性评价的转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倾向考核式,缺乏全面性。推进课改工作深入,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该是一种诊断性、形成性评价,着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手段科学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标准客观化的评价体系[3]。既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既要定量评价,又要定性评价;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要强调思维训练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3、结语

总之,促进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工作的有序推进,不仅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更需具有创新授课意识,并正确的进行课程定位。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促进教学提质增效的过程中,丰富学生计算机学习感受,让其具有终身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宝.刍议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8.

[2]昔峰.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C].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與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2020(3):1.

[3]王宇冰.信息时代的小学计算机教育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1.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小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探讨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