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江新洲

2020-10-22 00:45余贤红,黄浩然
中国记者 2020年9期
关键词:溃堤新洲汛情

今年7月以来,江西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全省平均降雨量列1950年以来历史第1位,多站点水位超过1998年。根据新华社江西分社统一安排,我们负责蹲点九江片区,在半个多月时间里,先后六次乘坐轮渡前往地处长江江心的江新洲。

是什么原因,让四千多江新洲人不约而同从外地赶回家乡防汛?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顾风吹日晒像钉子一样“钉”在大堤上?同样是面临历史罕见洪水,是什么原因让这里的百姓这次不慌了?在江新洲的采访中,我们不停追问。一次次近距离接触,让我们对这座岛,对这里的人,对生生不息的抗洪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为什么关注这座江岛?

防汛期间,为什么会关注到这座岛?最直接的原因是这里是九江市汛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7月初以来,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江新洲水位持续上涨。上涨有多快?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长江九江站水位从超警戒线20米到今年的最高水位22.81米,用时仅1个星期,距离1998年23.03米历史最高水位仅差0.22米。

直逼历史最高水位的大洪水严重威胁当地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履行“喉舌”“耳目”职责,及时充分反映汛情,江新洲是我们报道必须关注的重点。

汛情是一方面。7月10日,为了缓解当地防汛力量不足问题,江洲镇发布《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号召在外地工作生活的青壮年返乡守堤。这封信发出后,短短两天就有上千名江新洲青壮年闻“汛”而归,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

7月11日下午,根据分社安排,我们来到江洲渡口,采访就从渡轮上开始。在渡轮上,我们见到了在庐山当导游、返乡防汛的伍文明,也见到了准备回家转移年迈父母的刘硕林。根据村民们的介绍,我们对江新洲汛情险情有了大体认识,一下船就直奔防汛形势最为严峻的北堤,当晚夜宿农家继续摸情况。

在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江新洲“逢大汛必罹水患”,历史上曾经多次遭遇溃堤之痛。仅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江新洲就曾在1954年、1998年两度溃堤,洪水记忆深深地印刻在当地老百姓脑海里。

江洲村村支书余乃胜说,当年破坝,一夜之间家园被淹,房屋、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毁于一旦。“值钱家当全泡水里了,每每回想起这段遭遇,就锥心地痛,我们再也不想当难民了!”在我们借宿的农家,73岁的刘桂玉老人说,1998年溃堤,自己一个人在洪水环绕的楼顶饿了1天才被接回娘家,今年早早就把煤气罐、大米、油、新鲜蔬菜、干菜等生活物资转移到二楼,两个在外地的儿子也都陆续赶回来。

一些干部群众谈到,1998年溃堤之后,江新洲用了近10年时间才恢复元气。也就是从那时起,很多江新洲人选择外出讨生活,但每到汛期,只要有需要都会义无反顾上堤防汛。对洪水的记忆有多深,抗洪的决心就有多坚定。从我们采访的情况来看,江新洲返乡防汛的不是少数个人,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集体行动。

今年54岁的余海松供职于上海一家水利公司,谈到为什么暂时放下工作返乡防汛,他介绍说,他们大多在岛上生活了三四十年,有着深深的故土情节。56岁的装修包工头周齐峰回来了,在他看来,大坝是村里人一担担土挑起来的,就像自己的孩子,守护大坝是他的责任。在大堤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足球技能进行测试:身体素质包括立定跳远、中长跑(男子1000 m、女子800 m)、50 m跑;足球技能方面主要包括:颠球、20 m脚内侧运球过杆、脚内侧定点射门。

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洪水记忆、特别的人物群像……一系列元素集于一岛,江新洲的防汛抗洪具备开掘历史纵深与现实张力的潜质,透过一岛能折射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汛历史的变迁,也构成了我们持续关注江新洲的重要原因。

六上江新洲,看到了什么?

7月11日,记者第一次来到江洲渡口时,附近一处“春暖花开”标语已被水淹没。半个多月后,这四个大字重新浮出水面。在这期间,我们六次登上江新洲,经历了洪水从快速上涨到逐步退去的过程,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感动。

在这里,我们被平凡人在与水患斗争过程中展现的韧性所感动。

柳洲村村支书洪棉雪介绍了一个细节:7月12日,长江九江站水位达到22.81米,高过坝面,不少老人根据经验都觉得“这次又要悬了”。但就是在这么高的水位上,当地人坚持了13个小时,等来了人民子弟兵的救援,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在他看来,这是江新洲有史以来最大的奇迹。

“奇迹”背后的东西值得深挖。这其中有防汛体系的进步,如每年坚持加固堤坝,修筑防汛哨所等;有防汛经验的提升,完善的应急响应体制,堪称“宝典”的“丁字”巡堤查险方法等;更有人的顽强精神力量。7月11日晚8点,暴雨如注,雷电交加。余乃胜和40多个同村人一宿没睡,连夜加固子坝,铺设三色布,愣是用1米高的子坝将来势汹汹的洪水拦住了。他说:“这1米,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在这里,我们被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家国情怀所感动。

江洲镇官场村村民邹巧玉喜欢和村里姐妹跳广场舞,但后来由于不少人陆续搬到了市区居住,一年到头都难凑齐。但防汛期间,她却惊讶地发现,许久未见的姐妹都回来了。在江新洲防汛最困难的时候,邹巧玉和十多个姐妹一起上了大堤。“一般的防汛,我们只负责在家做饭。但这次不一样,人手太紧了。”邹巧玉说,哪里人不够,我们就去哪,一包沙子四五十斤,一个人扛不动就两个人一起搬。

在防汛最吃劲的几天里,整个江新洲回来了4000多青壮劳动力。人们顶着大雨日夜干,或巡堤查险,或装沙垒坝。饿了,就随便扒两口;困了,就躺在哨所眯一会,拼尽全力只为把家守住。在他们看来,守住堤就是守住家。

在这里,我们被党员干部和人民子弟兵心系群众、坚守岗位的责任担当所感动。

□ 余贤红、黄浩然7月11日在江新洲大堤上采访。

68岁的梅俊洲是后埂村的老支书,他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1998年,为了堵住洪水冲刷在坝体形成的涵洞,保住村民生命财产安全,10多名镇、村干部推着一艘渔船二话没说就跳了下去,没成想遇上旋涡,一下子连船带人全卷了进去。当时大家都以为人没了,幸好冲到了附近田地里,捡回了13条命。在那之后,梅俊洲从一个连泡泉都不知道是啥的村干部,逐渐成为一名熟知险工险段、懂得紧急除险的“大坝医生”。经过干部群众的努力,这段土坝成了守卫百姓的“福坝”。

在江新洲汛情最为危急的时刻,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工兵连官兵连夜赶到,顾不上吃饭就投入战斗,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随后,江新洲1998年的溃堤点出现大面积渗漏,官兵们又不顾疲劳继续战斗,经过7小时不间断奋战终于排除险情。在40多公里长的江新洲大堤,从祖国各地开赴而来的1500多名战士日夜坚守,年轻战士累到腿脚没知觉仍然一次次冲入水中扛沙袋,传承着生生不息的抗洪精神。

江新洲报道,收获哪些启示?

根据蹲点江新洲的所见所闻,我们采写了《(新华全媒头条)鏖战江新洲》《2020抗洪纪录片|与水为邻》《171个防汛哨所》《跨江逆行 孤岛不孤》等十余条稿件。当地宣传部门负责人称赞:“就一座小岛,居然能挖出这么多好新闻!”

大汛即大考,在江新洲的报道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在一线忠实践行“四力”。扎实、鲜活的素材最终来源于采访。自从7月11日来到九江,我们先后六次登上江新洲,从不同方向徒步深入北堤采访,到最后基本能手绘江新洲的行政村落分布图。也正是由于采访深入,才能见人所未见。举例来说,采访中我们就发现,不少江新洲人的姓名与水联系紧密,透过姓名也能折射人水关系。1998年溃堤之后在安置大棚里出生的余志江,名字取义“志在治江”;同样是1998年出生的沈捷,姓中带水,再加上一个“捷”字,寓意防汛大捷;后埂村老支书梅俊洲,寓意美丽的江洲……把这些素材巧妙地融进稿件,可起到增色之用。把见闻转化为精品稿件,离不开脑力、笔力的锤炼。在采写《鏖战江新洲》一稿中,仅小标题我们就想了N个版本,最后选定用最简洁的一版——“水进,人进!”“堤在,家在!”“心齐,无惧!”。结合抗洪一线的典型故事,以及一线采访素材,我们还进行加工,参与采写了《新华社评论员:在防汛大考中勇于担当》《辛识平:致敬,乘风破浪的平凡英雄!》等评论,有力弘扬了主旋律。

——遵循传播规律,正确引导舆论。在江洲镇发布《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后,我们结合采访情况,先从移动端新媒体入手展开话题引导,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播发稿件《“家乡需要你!”一声呼唤,数千江洲儿郎回乡驰援》,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引导形成“故园千里隔,休戚总相关”的正面舆论。接下来,我们抓住在外儿郎回乡抗洪、岛上老弱妇孺撤离的节点,播发消息《跨江逆行 孤岛不孤》,近千字的短文生动再现江新洲的“一进一退”;同时,新华社江西分社同事也制作了视频、图片以及相关抖音产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得益于我们的持续报道,一些返乡村民表示,所在公司的负责人正是因为看到了新华社相关报道更加理解了他们的心情,及时批假。我们感到,通过深入实地采访,遵循传播规律设置议题,是可以有效引导舆论,凝聚抗洪力量的。

——创新话语表达,讲好故事。在江新洲上,我们发现洪水来袭,距离风浪最近的41公里环岛堤坝,有171个防汛哨所。在171个红色屋顶下,岛上15个村1500多位党员干部、村民昼夜轮班值守。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采写的特写《171个防汛哨所》,通过白描的手法,讲述171个防汛哨所迎战大洪水的故事,并以此为意象升华主题,“171个防汛哨所,迎着风浪挺立,如同171面‘旗’”。此外,在总社和分社支持下,我们发挥融合报道优势,以微视频形式记录抗洪中典型人物故事,推出《2020抗洪纪录片|与水为邻》讲述“人们枕水而居,因水而生,因水而患,人水共生,人水相亲”的生态和谐理念,引发全网关注。

猜你喜欢
溃堤新洲汛情
菩萨蛮·翻看昔日军装照有感
长江不同溃口溃堤风险分析
连续性弯曲河道溃堤后的概化水槽试验研究
相比1998,今年汛情有哪些新情况
汛情形势严峻,各地受灾严重
深圳新洲商业文化广场
汛情严峻,环保部门全力确保环境安全
国家防总:有力有序有效应对超常汛情
海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新洲旧街——潘塘公路噪声影响预测及防治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