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群用教育点亮苗乡希望

2020-10-23 09:13胡静刘锦鑫
中国新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台江县校长学生

胡静 刘锦鑫

他从教近40年,曾是杭州名校校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退休后,他婉拒民办学校开出的百万元年薪聘请,毅然离开繁华都市和亲人远赴黔东南偏远山区无偿支教,成为当地唯一一所民族高中校长,躬身教育扶贫,培养教育骨干,重视精神成长,自费资助贫困学生,用心哺育祖国未来。

他用“师者”的爱心和责任,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注入时代精神,用爱与责任呵护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他就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原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

课堂改革谱新章

2016年,曾任浙江省重点中学学军中学校长、头顶“全国名校长”光环的陈立群,从坚守30余年的岗位上退休。当时,多家民办学校向他伸出“橄榄枝”,年薪都在百万元以上,但他一一婉拒。当年8月,一次校长培训的机缘,他应中组部台江扶贫工作组和台江县委县政府之邀,毅然来到千里之外的苗山深处,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当问及有何条件和要求时,他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扶贫支教。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黔东南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台江县不仅是“天下苗族第一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8月,陈立群受邀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时,学校教学质量堪忧,每年二本上线率仅10%。2008年和2011年,全校竟然只有一人考上一本。

初来乍到的陈立群,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所积弊已久的“乱校”。一个班里10多个学生趴着睡觉;老师上课无精打采,学生听课心不在焉;放学后学生三五成群走出学校,或聚餐,或玩游戏;晚自习时间,教室里闹哄哄的,分不清是聊天还是讨论问题。

走进学校食堂,3000多名学生只有一个食堂,刚端出来的菜盆边上,密密麻麻停满了苍蝇。一到用餐时间,师生们排着长队,半天打不上饭。学生宿舍条件也很糟糕,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大房间,除了床,几乎没有什么配套用具,卫生间气味扑鼻……

看起来文弱的陈立群,干起工作来雷厉风行。

他先从改善师生生活条件抓起,着手改善食堂环境。不到两个月时间,全校3个年级分3个食堂用餐,单独开设教工食堂。加强后勤管理,投入一定资金,提高伙食质量,严格卫生管理。

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要求全校3000多名学生一律住校,手机全部上交,只在周六发还并限当天使用。原本一拖再拖的学生宿舍建设,很快完工并赶在新学期开学前投入运行,学生搬进了6人~8人、带独立卫生间的宿舍。

严明课堂纪律,学生自习时间不允许在教室讨论,每个班每天检查评比,早中晚挨个教室督察。没多久,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变得有序起来。

“做校长的,就要让大家看到,管好一所学校的决心坚如磐石、绝不动摇,这样才能顶住压力推进改革。”陈立群说。

陈立群制定了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创新教学方法。短短半年后,台江县民族中学经历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巨变,各方面工作均取得实质性突破,教师的精气神、学生的上进心、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这所原本涣散的学校终于回到了正常轨道。

硬件设施改变,制度得到规范的同时,学校教学水平突飞猛进:2018年,台江县民族中学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2019年,全校885名学生参加高考,有561人考取了本科,其中一本线第一次超过100人。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这里起步,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人生梦想。

“无论差校、名校,都是帮助学生往最好的方向去努力,激发他们生命能量爆发。给孩子一点光亮,他会还你一片天空。”陈立群说。

肩负爱与责任的“校长爸爸”

作为一校之長,陈立群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像一个大家长时时为孩子们操心。

刚担任校长时,全校每年辍学学生有100多个,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问题学生占全校人数近一半,父母遭遇重大疾病的、父母离异的、家里揭不开锅的、学生生病住院的……

为了及时摸清学生的家庭情况,每逢周末休息时间,陈立群都会走村串寨,对困难家庭的学生进行家访,鼓励家长让学生完成学业。台江县境内崇山峻岭,道路旁边就是万丈悬崖,有些地方需要坐船、步行,路上往往可能就要花费半天时间。走得最远的一个学生的家,需要先开车一个半小时,然后坐船45分钟下船之后再走路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他从不在学生家中吃饭,如看到处在暂时困难中的贫困家庭,他总是忍不住出钱帮扶,走时总会留下几百上千元,累计已达10多万元。每个学期,陈立群都要了解每个班的学生入籍报到情况。谁要是连续旷课,班主任都要第一时间报告。

很多学生唤他“校长爸爸”,校长办公室里,经常有学生塞进门缝的信和老师、家长送的红薯、腊肉、香肠;陈立群吃不惯辣椒,学生们亲手做了香甜的苗族姊妹饭、南瓜饭;很多人把高考志向定为浙江大学,因为“想去‘校长爸爸住的地方看看”;有的孩子考入大学还给陈立群写信。“‘校长爸爸太忙了,打电话怕打扰他。”

2017年年底的一天,陈立群打开办公室的门,脚边是一封信和1000元钱。写信的是高三学生王世珍。当时,她因母亲得了尿毒症,提出退学,陈立群去医院探望,极力挽留她,临走时留下1000元钱。

没想到,第二天,钱如数退回,并附信一封:“您就像是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心灵。您的心意我领了,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但我明白,人如果不是到了绝境,绝对不能靠别人来改变处境,而是要有所作为。”

欣慰之余,陈立群退还了王世珍的学费,并帮忙联系医院。“之后,在学校每一次碰面,陈校长的第一句话都是‘生活费还有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一定要跟校长说。”王世珍说。

2018年6月,王世珍顺利完成高考,被贵州民族大学录取。“我希望以后能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老师,像陈校长一样,有爱心、有责任心。”她说。

“陈校长真的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台江县民族中学老师李封祥记得,一位新生不慎摔伤了双腿,家人负担不起医药费,陈立群急匆匆跑到医院,从包里掏出了1万多元。一位女生辍学,被亲戚带往广东打工,陈立群急得直跺脚,一天连打几十个电话,“陈校长几乎是用恳求的语气,请他们把孩子送回学校。”

毕业生来道别,他会给贫困孩子包一两千元的红包。有人说:“贫困学生太多了,您帮不完。”他说:“如果我不在了,我的儿子、孙子也会帮助下去。”

陈立群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就是一介书生,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教好书,做好我自己的教育工作,竭尽所能去帮助那些和我当时所处环境差不多的孩子。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一个心愿,这个心愿就是有更多的苗族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去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培养骨干唤醒心灵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质量的差距,是水平问题,更是态度和标准问题。”上任不久,陈立群便带着小板凳,推门听课。一堂高三语文课上,老师开场讲了20多分钟课,才发现自己讲错了。本来要给学生讲作文结尾,却讲成了开头。陈立群当机立断,直接让这位老师“下课”。没过多久,他又将另一名上课没有教案、跟着感觉走的数学老师调离了岗位。

不到1个月时间,两位老师接连被调岗,在台江县教育界迅速传开,大家都被这位铁腕校长雷霆般的整顿魄力震惊了。

“老师们的精神一下子都绷紧了。”台江县民族中学副校长粟高胜说,大家都開始反思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深刻理解陈立群口中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含义,“大家备课、上课都很积极,教学上变得认真严格、质量有了长足进步。”

“我的支教总会结束,但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陈立群的推动下,台江县民族中学启动了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针对不同老师情况提出了“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培养计划。

“小荷工程”,针对走上工作岗位3年内的青年教师,主要培训课堂常规和教师基本功;“青蓝工程”,针对工作3年~8年的教师,旨在提升其业务素质,使其站稳课堂,成为教学骨干;“名师工程”,针对工作8年以上的教师,旨在开阔视野,形成特色,树立风范。

陈立群借力黔东南名校凯里一中的资源,将他们的教师请进来,与台江县民族中学的教师一起建立同样一门课,凯里一中的老师讲一节、本校老师讲一节,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学习的“同课异构”教学方法。

此外,陈立群针对台江县民族中学教师大都毕业于本地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走出去”培养制度,尽量给教师创造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他还不断争取让外面的优秀教师分批到学校支教,使本地教师在传帮带中迅速成长。

从2009年开始,陈立群与爱人商量决定,把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钱拿出来,设立“奖教金”,奖励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他表示,要让这个奖教项目一直延续下去,激励更多的教师不断进步。

在支教结束前,陈立群希望培养当地的造血功能。“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以陈立群之名成立全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陈立群积极探索校长培养机制,义务作报告开讲座60多场,培训校长、教师超过万人,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支留得下、靠得住、教得好的师资队伍。

真正的脱贫是精神脱贫

遥远而神秘的苗疆总能激发出人们瑰丽的想象,然而沿途不断闪现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醒目标语,时刻提醒着:掀开瑰丽面纱,困难是那么现实。

台江是“天下苗族第一县”,苗族人口占比达到98%。在走村访户中,陈立群发现,村民们对后代的教育不够重视,整个村落除了小学外,民房基本都已修缮一新;召开家长会,有的班到会的家长还没有在场的老师多;高三成人仪式,学校要求家长共同参与见证孩子的成年典礼,但到会的家长寥寥无几。教育在当地人心中的位置,可见一斑。

如何在欠发达地区恢复和创设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良好民风?陈立群组织学校走进寨子,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意义。在中组部帮扶台江工作组的协调下,陈立群亲自培训驻村第一书记,内容包括教育与脱贫、尊师重教、家庭教育等。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考结束后,陈立群将教师分成几个组,走进寨子给高考中榜的家庭送喜报,大力宣传“考出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寨子”的典型事迹,启发村民重视教育,用教育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在他这种行为的感染下,好几个村寨自发奖励考上大学的孩子,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

扶贫必扶智,教育是解决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家庭持久脱贫的根本手段,读书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方式,陈立群深知这一点。出生于浙江农村的他,也曾因家境困难一度辍学,改革开放后考上大学,人生轨迹得以改写。在他的专著《我的教育主张》一书中,他认为:“解决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问题,给钱总是要花光的,给物资总是要用完的,唯有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才能使家庭的贫困不会成为世袭。”

大山深处,那些聚光灯照不到的贫困家庭,他们的未来由谁来点亮?陈立群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苗族孩子树立高远志向,立志学有所成后回来建设家乡。陈立群播撒下的爱的种子,如今已如蒲公英一样广为传播生根,点亮了苗乡希望。

猜你喜欢
台江县校长学生
台江县老同志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学生写话
仙灵骨葆对老年妇女Colles骨折血清碱性磷酸酶及钙磷的影响
学生写的话
台江县举办中老年舞蹈健身队成立九周年庆典活动
论校长的修养
台江县关工委开展乡、村两级关工委成员业务培训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