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研究

2020-10-23 09:16彭买红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7期

彭买红

摘要:特殊家庭主要包括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孩子不仅会受到家庭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格外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重视这类学生的人格培养。本文将以特殊家庭学生为例,探讨这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0-0049-02

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不仅仅是在农村出现的特殊家庭形式,很多城市家庭中也存在這样的情况。留守家庭这种特殊家庭形式在农村中比较常见,这类家庭的特点是父母与孩子长时间分离,父母无法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边。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社会及家庭的影响,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形成健康的心理。在特殊家庭学生中,有一种学生更为特殊,这就是网瘾学生。网瘾学生是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导致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能力下降的一种学生类型,本文将会特别关注这类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特殊家庭的学生格外关注,引导这些家庭的孩子健康成长。

1.造成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分析

1.1 校园及社会歧视。

社会与校园并不能一直以一种平等的眼光看待特殊家庭学生。首先,讲社会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影响。这个社会中仍旧存在着一部分人,用偏激的眼光去刺激特殊家庭的学生[1]。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学生有强大的心理支撑,要有良好的化解挫折的能力。另外,也需要社会逐渐提高国民素质,为特殊家庭的学生创造一个积极阳光的生活环境。紧接着,就是讲校园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影响。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就会为校园歧视提供发展场所。无论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大多数学生在校园中并没有建立正确的三观,在对很多错误观点的认知都是听之任之,甚至是随波逐流。歧视并不是一个小问题,歧视有时候会带来行动上的伤害。特殊家庭的学生有时候会受到来自普通家庭学生的歧视,有时候也会受到同为特殊家庭学生的歧视。校园和社会的歧视都有可能会发生在特殊家庭学生的身上,而且不能确定这两种歧视哪一种会先来临,或者是这两者同时来临。

1.2 学生自身的性格缺陷。

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刺激导致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这种原因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社会及校园歧视,但所有的外部因素并不能全部包括在社会及校园歧视这一类别中。另一方面就是内部因素造成的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学生自身不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无法化解来源于各方的心理伤害[2]。人的心理危机的出现意味着这个人的心理防线已经彻底奔溃了,如果将外部因素当做是引发心理问题的匕首,人的心理建设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态是缓解疼痛的良药,那么这两者就会呈现一种相互对抗的关系。所以,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不能只归结到学生自己的心态不成熟上。接下来,我将详细地讲述一下特殊家庭网瘾少年心理危机出现的自身性格缺陷。特殊家庭网瘾少年有一个特点就是过渡沉迷网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智能设备不断出现。特殊家庭学生沉迷网络有一方面的原因是现实世界里所有的不满情绪可以在网络世界得到释放,学生在释放压力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适度原则,直接导致了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3]。

2.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

2.1 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

教师在面对村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危机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教师在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疏导时,需要把握“对症下药”的原则,弄清楚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才能选择出适当的疏导方法。以具体的实例来讲,对于特殊家庭网瘾学生来说,教师在进行学生的心理疏导时,需要通过跟学生谈心的方式或者是采取其他更有效的交流方式与学生沟通,弄明白学生沉迷网络的真实原因[4]。有的学生沉迷网络是因为自己对网络游戏的喜爱,有的学生是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只有借助网络游戏来填充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学生是因为身边没有朋友,只能在虚拟世界找寻存在感等。不同的学生成为“网瘾少年”的原因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2.2 懂得“对症下药”。

在上文中讲到,教师在干预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危机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搞清楚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在弄明白原因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教师在面对特殊家庭网瘾学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沟通方法。以上文中的具体情况为例加以说明,对于单纯喜欢网络游戏而沉迷的学生,教师需要多方面举例,引导学生意识到沉迷网络对日常生活与未来生活的不良影响,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沉迷网络这种行为的错误性。对于身边没有朋友且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需要鼓励他们改变自己,引导他们勇敢的去做自己[5]。对于缺失家庭温暖的学生,教师则需要通过与学生父母的联系、沟通,从而改变学生的生活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特别是对特殊家庭网瘾学生这种特殊情况下成长的孩子。

2.3 家庭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参与,还需要学生家庭的参与。家庭教育是学生人格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格。但是对于特殊家庭来说,家庭教育本来就是不完整的。拿特殊家庭网瘾学生来说,学生会沾染网瘾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学生自己对网络游戏的依赖,这是导致学生沾染网瘾的最直接的原因。第二,学生家庭的监管不利,学校只负责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对学生课后活动的干预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家庭就需要担负起对学生课后行为的监管责任。每个家庭都关注学生的未来,都觉得只要把学生送进校园里,学生的成长就万事无忧了。许多家庭都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是单一的,只要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学生就能健康成长了。但是,学生的家庭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教育。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一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需要各个环节多方发力,才能保证一个健康人格的养成。

特殊家庭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存在,社会需要对这些学生更加包容,教育系统与教育体系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与人格教育。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危机出现主要是以下两点原因,从外部因素来看,校园与社会的歧视与不包容是一方面,从内部因素看,学生自身的性格缺陷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在干预特殊学生心理危机时,需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进行干预之前,先弄清楚学生心理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尊重学生的内心诉求,再结合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疏导方法和有效的沟通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帆.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理扭力理论的运用与实践[J].心理月刊,2020,15(01):28-29.

[2] 谢丽君.构建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心理育人工作新格局[J].智库时代,2020(02):133-134+260.

[3] 唐志红.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87-88.

[4] 王泽燊,梁媛,李东海.温暖心理关怀,化解心理危机——高校学生精神障碍危机干预案例[J].科技风,2019(35):199-200.

[5] 杨帆.“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04):26-29.

此论文可支持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省级一般课题“特殊家庭学生网瘾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XJK19CJC089)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