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在学术论文审核管理中的信息素养教育协同*

2020-10-24 02:35何芸曹娜肖冰牛俊英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学术研究学术

何芸,曹娜,肖冰,牛俊英

高校图书馆在学术论文审核管理中的信息素养教育协同*

何芸,曹娜,肖冰,牛俊英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对学术论文审核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导致审核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应重视学术研究过程中学术素养教育,推动学术研究者熟悉并掌握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提高自觉性与自律程度。考虑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具有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服务的职能,在学术论文规范与评定中具有专业权威性,提出以学术论文审核为抓手,发挥图书馆在学术成果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加强学术研究素养的教育和宣传,规范学术行为,同时促进学术论文评价标准的完善与指引,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

高校图书馆;学术规范;科研管理;信息素养教育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1]。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常见表现形式之一,既是对科研工作过程及经验的总结,也为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在科研项目结题和成果统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学术论文及时有效地进行审核鉴定,不仅可以引导科研工作过程走向规范,促进科研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而且规范的论文可以作为进一步申报或参评各种奖项或课题的依据。因此,其鉴定方式方法至关重要[2]。

目前,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且很少有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参与,在项目结题时工作人员主要扮演上传下达的角色:科研成果材料收集、形式审查、递交报送等;或仅将学术论文按照社会公认的期刊评定标准进行级别鉴定,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科研奖励等的重要依据;而对学术论文形成过程、发表过程是否规范,缺乏有效引导,对科研工作者缺乏系统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导致出现为了应付结题而粗制滥造的论文或草草发表一些非正规刊物蒙混过关等现象,而一旦有成功投机案例,其他科研工作者就会相继效仿,不良学术影响会迅速扩大,因此,学术论文审核管理中的规范性教育与引导显得尤为必要。而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方面的先天优势为学术研究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服务介入提供了专业视角,成为科研成果审核管理工作重要的协同者。

1 学术论文审核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及分析

学术论文一般由学术研究者录入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核、评定,为科研工作者成果级别认定、科研奖励、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审、成果统计、项目验收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在实际审核操作中,将不规范现象进行归类,大致有以下2种。

1.1 信息录入不规范,过程规范引导有待加强

学术研究者在录入论文信息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尤其表现在论文题目的输入上,经常与正式出版物存在差别;此外,学术论文信息录入时随意选定论文级别,甚至文理混杂选择、中外文刊物混选等现象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是对论文的等级界定存在疑惑,不清楚论文所属等级,不懂论文分区标准及要求。以上2种现象,给科研审核工作带来干扰,导致工作效率极低。

学术论文分类及评价标准是高校科研工作者申报录入时的依据,也是科研管理审核的依据。其评价指标是否清晰、易懂、对科研工作者的指引是否到位,是学术论文规范化管理中的前提,虽然目前的管理制度齐全,比如《科研业绩评价办法》《科研绩效管理办法》,但“制度的存在≠制度的理解”,需要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对管理制度的解读,以及对录入过程的引导。不但要在增强学术研究者的准确意识、认真意识上下功夫,避免或减少录入差错现象的发生;还要着眼于录入过程的引导,促进科研工作者熟悉和掌握学术论文的分类及评价标准,减少或避免分类差错现象的发生,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1.2 学术论文不规范,科研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论文审核中发现:规范的论文千篇一律,不规范的论文各不相同。例如把微论、读后感、书评等同于学术论文、花几千元发表在电子刊物上的仅一页的论文、有纸质刊物却在新闻出版总署中查不到的刊物、必须按照特定链接才能查到而在三大数据库中查不到的论文等等,针对论文的不规范性,与科研工作者进行沟通发现,部分学术研究者对正规投稿渠道不了解,或者觉得稿件刊出周期太长,因急于结题而找一些中介或者网上的刊出信息作为投稿路径,发表在非正规刊物上却也能顺利通过课题结题;部分学术研究者存在侥幸心理,发一些争议性的刊物,造成审核无法通过,以致产生纠葛。

学术规范是从事学术活动的行为规范,是学术活动中约定俗成、独立的规范系统,是科研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准则[3],主要靠科研工作者的自律和自觉,而自觉的前提是熟悉和掌握学术研究的行为准则。因此,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降低种种学术不规范行为,一方面要抓住科研成果认定这一环节,秉承公平、公正、严肃的认定原则,从科研管理层面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学术研究过程中的科研信息素养教育,加强科研形成过程(形成初期、形成期、发表期)的培训,使科研工作者能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增强自律意识。

2 信息素养教育在学术论文规范化管理中的协同

在学术论文规范化管理中引入图书馆协同,一方面从信息专业的视角协助科研管理部门对学术论文的合法性、等级性进行审定,有利于促进科研管理部门完善科研成果等级认定制度及认定标准,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图书馆协同参与到学术论文审核工作中,能够发挥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中心的信息素养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正如科学欧洲治理委员会2016年底发表的公开信所言,加强原则与程序规定的同时,加强培训,促进参与、透明与问责[4]。而信息素养教育正是响应了这一号召,通过教育或者培训,提高学术研究者的科研信息素养,促进学术研究过程规范化、健康化发展,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做到防患于未然。

2.1 协同优势分析

2.1.1 信息素养在学术论文审核中的专业化优势

在学术论文规范化管理中,科研管理部门虽然是实施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学术论文审核作为一项专业性极高的工作任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很多知识都涉及到图书馆专业知识,例如数据库检索知识、检索条件组合知识,无法获取检索结果的可能性分析、刊物的合法性及等级划分等,或者审核过程需要图书馆的辅助,例如提供不同版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出具图书馆的检索证明、分析不规范成果等。

2.1.2 信息素养教育对学术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优势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在学术论文管理中的协同,虽然以论文的审核与评价为介入点,但重点在于理顺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规范性,图书馆在学术论文的前期选题、过程规范、发表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较之其他专业更具有易介入性和能动性,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从项目申报到实施再到结题,都与图书馆信息服务有交集[5]。比如学术论文前期的选题所要求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学术价值等属于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查新的范畴;学术论文形成阶段图书馆还可以参与到论文引文或者参考文献的规范性教育培训中;图书馆在学术论文发表的正确路径、发表的级别区分等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也是引导学术论文走向规范的前提,在学术论文形成过程中,信息素养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重要作用。以学术论文审核工作为抓手,一方面,为高校图书馆参与科研,提供过程性服务提供了很好的突破口,促使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落地[6];另一个方面,也为高校图书馆与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开展合作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7]。

图1 图书馆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介入方式及作用

2.2 协同方式及分析

科研管理与图书馆分属两个不同的部门,一个是为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的行政部门,另一个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和信息服务的教辅部门,如何推动二者的协同,在工作中如何分配责任与权力,取决于科研管理部门对学术论文审核责任与权利的开放度,这关系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形式与服务产生的效能。协同方式是决定图书馆与科研管理部门协作顺利度、协作长久性以及协作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2.2.1 现状:应答式合作

科研管理部门将学术研究者录入到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论文按照一定的字段进行导出,将结果提供给图书馆信息服务部门进行核对,图书馆信息服务部门只针对论文发表的真实性以及等级进行查找,并将结果反馈给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根据核对结果对系统中论文进行审核、定级。一旦出现审核与学术研究者预期不一致现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人很难给出合理解释,只能笼统地回复学术研究者图书馆没有查到,这就会加深学术研究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矛盾,这种出力不讨好的状态严重打消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工作热情,很难使合作长久地进行下去,图书馆在这种被动的提供浅层次的信息服务中具有很强烈的挫败感与失落感,这种应答式服务没有发挥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服务的优势,属于浅层次的合作,很难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学术研究者的研究过程中,难以发挥信息素养在学术规范中的教育价值。

2.2.2 信息素养教育协同:参与式协同

图书馆信息服务馆员以审核人的身份参与到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审定,根据信息管理系统中学术研究者录入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反馈给学术研究者,针对有争议的论文,能够直接与学术研究者本人沟通,发现问题所在,及时纠错,真正体现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对普遍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以专题的形式纳入到图书馆常规培训中来,进行科研信息素养普及教育。通过及时合理的解释及纠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术研究者的科研信息素养,提升学术研究者对图书馆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图书馆在学术研究者心目中的学术地位。以学术论文审核为抓手,促进信息素养教育介入到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实实在在为科研行为保驾护航。此外,图书馆介入到学术论文审核中,节省了科研管理部门很多人力,为科研管理的服务工作的提升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在审核中,图书馆把问题的客观情况反馈给科研管理部门,可以促进学术论文评价标准的完善与修订,增强信息录入的解释和指引,使评价标准清晰明了,提高学术研究者录入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参与式协同方式,从对学术研究者研究行为的纠偏与教育以及科研管理工作的促进两方面,整体推动学术研究的规范性,提高了科研管理效率。学术论文审核做为图书馆进行深化信息服务的突破口,为图书馆介入学术研究过程提供信息服务与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开端,能够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并且根据出现的共性问题提供针对性培训和教育,促进科研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化,参与式协同模式及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参与式协同模式及预期效果

2.3 协同增效建议

2.3.1 合理分配协同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确保协同顺利进行

图书馆信息服务部门介入学术论文审核工作,为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评价、考核提供专业依据,减少学术论文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际工作中牵涉到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以及责权分配,在具体审核过程中,针对不规范论文,科研管理部门、图书馆与学术研究者之间的沟通及解释是否顺畅,是确保协同工作持续进行的关键。因此,要不断摸索并完善协同规范化管理工作机制和责权体系,促进科研管理与图书馆在学术论文规范化管理中的协同。

2.3.2 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思维,加强对学术研究过程的引导与管理

科研成果审核和认定不是科研管理部门的最终目的,而纠正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失误与偏差,加强过程中的规范与引导,为研究创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环境,保障和推动学术研究持续、文明、健康的发展[8],才是科研管理的目标。图书馆在熟悉学术论文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介入学术论文审核。从专业的角度对审核过程中的种种不规范现象进行分析并反思,反馈给科研管理部门,促进管理部门完善评价标准并出台相应制度,加强学术研究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和指引。

2.3.3 以学术论文审核为突破口,加强学术研究过程的信息服务与教育

学术论文审核并不是图书馆协同的最终目标,审核中一旦发现不规范行为,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纠偏,促使学术研究走向规范,同时提高图书馆的学术地位,为图书馆普及信息素养教育、提供贯穿学术研究过程的信息服务进行了前期铺垫,发挥图书馆在科研素养教育方面的优势,从根本上扫清学术研究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困难与障碍,为学术行为指明正确的方向,增强学术研究者规范化意识,养成主动遵守学术规范的习惯,把规范变成自觉的行为。

3 结语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单靠科研管理部门对结果的审核与认定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就要着眼于过程中的教育与引导。而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在学术论文的选题、学术论文形成中的规范化、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级别划分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专业优势,这为图书馆参与学术论文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协同基础。此外,以学术论文审核为抓手,为图书馆架起了通往信息服务创新的立交桥,可以促进图书馆真正参与到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学术论文审核管理中信息素养教育的协同能够使学术研究规范达到1+1>2的效果,对于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弘扬科学研究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引领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魏秀菊,赵光磊.初探科技期刊学术不端论文的判定[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0,42(5):6-10.

[2]陈玉钰.信息技术在科技成果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2):86-88.

[3]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周湘林.建立问责制度体系促进科研诚信建设——以《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Suppl 1):25-29.

[5]钱晓红.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图书馆协同开展科研信息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2):91-96.

[6]鄂丽君.“211工程”大学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调查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4):83-87.

[7]杨小凤,冯向春.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情报,2017,37(6):130-135.

[8]范国睿.走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45-51.

何芸(1980—),女,硕士,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发展规划处数据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研究。曹娜(1977—),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肖冰(1978—),女,副教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发展规划处处长,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牛俊英(1980—),女,博士,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实训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与信息工程研究。

2019年校级项目“高职院校‘学生研究项目’(SRP)实施策略研究”(编号:2019-KJZX068),项目负责人:何芸;2019年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高职院校科教融合育人改革实施策略研究——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编号:2019-KJZX066)研究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曹娜

2095-6835(2020)20-0112-03

G252.7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0.047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学术研究学术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辽宁兴城觉华岛历史学术研究综述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